大自然中蘊含着太多的神奇,各種生物作爲食物鏈中的一環,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的作爲其他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支撐着整個生物系統的運行。而有的則是將死去的生物分解掉,來緩解大自然的壓力,轉化成新的養分。今天要爲大家介紹的這種生物,它就是作爲一種分解者存在的。它是竹子上長的“蝦米”,過去還以爲是病害,卻不知價值珍貴。

  這種生物就是竹黃,它是寄生在竹子上的真菌。它們一般不會生長在茂密的竹林裏面,而是生長在已經衰敗,或者馬上就要衰敗的竹林裏,來分解掉枯死的竹子。它們的樣子看上去跟姜類差不錯,表面有瘤狀的突起,隨着時間的變化,竹黃在生長過程中外表會由光滑變得褶皺,顏色也會由原來的嫩白色變成粉紅色。

  一般竹黃剛形成的時候,摸上去軟軟的,等徹底長成之後摸上去就有些發硬。而且剛生成的時候,竹黃呈顆粒狀分佈在竹子上面,和剝了皮的蝦米很像,所以被人們稱爲竹子上長的“蝦米”,過去人們都以爲這是竹子的病害,都會用小刀把它們刮下去,可是依然阻止不了竹林的衰敗。

  竹黃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溼的地方,有些竹林的竹黃數量非常大,有時候看上去就像密密麻麻的一團包在竹子上一樣。主要分佈在我國的南方,四川和安徽等地分佈的數量比較多。以前人們都以爲竹黃是病害,是它們導致了竹子的衰敗,卻不知道它價值珍貴。

  竹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藥用功效上,它本身就具有化痰止咳、祛風止痛、利溼的功效。對於治療咳嗽痰多有奇效,不僅如此它還能夠治療跌打損傷,能夠迅速緩解腫脹部位的疼痛,也因爲它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所以它的售價並不低,價值非常珍貴。

  竹黃雖然很容易採到,但是畢竟數量有限,而且儲藏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爲這種真菌特別容易吸溼,一旦周圍空氣的水分含量過高的話,就會使它們受潮發黴。尤其是南方經常下雨,就會容易造成竹黃變質發臭。所以一般人們採集了竹黃之後,就會立刻把它們曬乾,或者在低溫的情況下把它們烘乾,把它們體內的水分全部排除掉,再加上一些密封的措施,就能很好的做到防潮、防蟲的效果了。

  看到這裏,您是不是對竹黃這種真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呢?您見到過竹黃嗎?如果您家竹林有,請好好保護它。歡迎您在文章下方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