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向來喜歡對比,漢景帝和建文帝有很多相同之處,而同樣是削藩,二人的結果卻天差地別,這是為什麼呢?

漢景帝

漢景帝劉啟,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文帝嫡長子。推行「削藩策」,平定「七國之亂」,在民間繼續執行其父親「與民休息」的政策,與其父親共同開創了「文景之治」。

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個皇帝,朱元璋之孫,朱標之子。幼年登基,登基之後立即著手削藩,不料引起反彈,其叔叔朱棣起兵造反,發動了「靖難之役」,之後朱允炆下落不明。

漢景帝和建文帝常常被人拿來一起比較,因為他二人做了一件相同的事,但是二人除此具有更多的是不同,也造成了最後二人的結果不同。

不同之處

漢景帝削藩雖然有些著手過急,但是其也為此準備了數年,而當時漢景帝已經是第六代皇帝,而且登基數十年,國泰民安,人們安居樂業,所以大家都心繫漢室,在因呂氏之患,人們非常認可漢室正統。所以在當時的背景下,漢景帝還是很得民心的,也有周亞夫這種名將的支持,因此才很快的平定了禍亂。

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的第二個皇帝,其有一點不同之處。其爺爺朱元璋建國之後大殺功臣,明初三大案殺死大大小小十多萬官員,更是將開國功臣近乎殺絕,之後又大封皇子皇孫,近乎將整個天下都分封給自己的子孫。這也就造成了這樣一個現象,老朱家和其他的王公貴族分界線很明顯,朱允炆和朱棣之爭是老朱家的事,外人插不了手,也沒人插手,都處於觀望狀態,而朱允炆剛剛登基,羽翼不足,又沒人幫助,自然鬥不過鋒芒日盛的朱棣。

根本原因

個人觀點朱允炆削藩之所以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本身,具有婦人之仁,有用人不當、有猶豫不決,其旁邊的聲音又太多,一會這樣、一會那樣,而其左右搖擺不定,錯失了最佳良機,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畢竟朱允炆跟三十二歲才登機的叔叔朱棣相比顯得還是很稚嫩,如果將朱允炆換做一個有些才能,甚至說狠辣一點類似漢武帝劉徹、康熙大帝玄燁的人物,都很有可能削藩成功。

漢景帝削藩時已經是姜還是老的辣的年齡了,其雖不擅長打仗,但是能分的出忠奸,又會用人,且敢於放權,削藩意願堅定,所以最後一舉成功了。

我覺得朱允炆削藩失敗沒有歷史必然性,僅僅是一個歷史偶然,一場戰爭失敗,導致全盤皆輸,其實如果其指揮得當也是很有機會大獲全勝的。漢景帝跟建文帝削藩過程驚人相似,但是結果卻天差地別,除了背景有些不同,個人能力多少也跟著有些關係。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漢景帝劉啟是從漢文帝劉恆手中接過皇位,而且漢景帝劉啟是漢文帝劉恆和竇漪房所生的嫡長子,可謂名正言順,眾望所歸,而建文帝朱允炆是從爺爺明太祖朱元璋手中接過皇位,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除去兩個早夭,還有24個兒子,除開建文帝朱允炆的父親嫡長子兼太子朱標,還有23個叔叔,明太祖朱元璋直接繞過那麼多兒子直接傳位給孫子。本來就是高風險,其次漢景帝劉啟31歲登基,在位17年,享年48歲,漢景帝劉啟登基的時候已經31歲是個中年人了,削藩直指勢力最強的吳王劉濞,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時候太年輕才21歲,而且一登基還立足未穩就開始削藩,削藩不首先拿勢力最強的燕王朱棣開刀震懾羣王,拿實力弱的藩王開刀給了燕王朱棣足夠的時間準備,而且看著幾個被削藩的弟弟的下場更堅定了朱棣謀反的信念,最後經過四年的靖難之役,成功的從北京打到南京,皇宮失火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兩個歷史上都實施過削藩的皇帝,差距卻那麼大。首先,漢景帝劉啟和建文帝朱允文兩人自身存在差距,漢景帝是從父親漢文帝手裡接過皇位的,而且是眾望所歸。而建文帝是從爺爺朱元璋手裡接過皇位的,按古代繼承傳統,這繞過兒子直接給孫子是個特例啊,而且還沒有太大信服力啊,畢竟幾個叔叔也都很有才能。這點就不如漢景帝正統了。

再有,反叛的對象不一樣,漢景帝面臨的反叛都是劉家遠親,而建文帝面臨的可是朱家嫡親。所以建文帝削藩時面臨問題就比較棘手。另外,漢景帝年長,治國經驗要比建文帝豐富,皇位也比較穩固。反觀建文帝繼位才一年,根基還沒穩就發生靖難之役,加之經驗不足,又聽取部分大臣胡亂建議,導致建文帝操之過急,發生悲劇。個人能力和可用的幹將也是很重要,朱棣是文韜武略,機智過人,身經百戰的,手下又都驍勇善戰。反觀建文帝性格靦腆,做事猶豫不決又沒有自己的主見,加之開國功臣和驍勇善戰的幹將都被朱元璋殘殺殆盡,導致大戰在即缺無將可用,焉能不敗。

同樣面臨以「清君側」名義的反叛,漢景帝異常果斷狠辣,毫不猶豫地將建議他削藩的親信大臣晁錯處死,斷絕的叛軍起兵造反的藉口。加之漢景帝有周亞夫等一眾驍勇善戰的幹將可用。建文帝只會在戰前搖擺不定,臨時更換主將,動搖軍心。還有,吳王劉濞老早就對漢景帝不滿,也早有反叛之心,漢景帝對此也早有防備,再加上吳王為首其他幾個藩王參與,導致幾個藩王心不齊,鬥志不強。燕王朱棣是不滿突然削藩,臨時下定決心造反,甚至裝成被逼反的一樣。突然發兵又好的建文帝措手不及。再加上他久經戰場,更關鍵是年富力強,又是全軍上下一條心,交戰中經常沖向前線衝殺,帶的燕軍士氣高漲。各方面臨的後方問題和地域利益也都不同,種種原因導致建文帝是一敗塗地啊。


簡單的說,漢景帝是親兄弟齊上陣,再加上用人得當,並不對將領進行幹預。比起來建文帝太嫩了,一邊打一邊瞎越級指揮,怎麼能不敗。

另一方面,吳王劉濞造反是自南而北,南軍打北軍那是作死,而朱棣的北軍是駐守邊疆的精銳,常年對蒙古作戰經驗豐富,自北向南打是佔地利人和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