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是在防禦戰略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擅長的也是防禦,典型的防守戰將,生在主張主動出擊的漢武帝時代,是一個悲劇!第二,我覺得衛青的崛起,開始是和衛子夫有關係,同時也是因為衛青在對匈的戰略上和漢武帝相近,加上想提拔衛氏,所以讓其獨自統兵北擊匈奴,同時也是看中了衛青的軍事才能。衛青在對匈戰爭中,表現的絕對是一個戰略軍事家才有的表現,其全程參與策劃主導了對匈戰爭!而霍去病,可以說是一個戰術天才,其對匈奴的破壞和打擊力度是空前的,第二次漠北戰爭中,衛青殲滅匈奴主力,霍去病卻是打擊了匈奴再次崛起的希望,讓匈奴在無後方可言(不知道什麼時候霍就會出現在他們帳篷外)不得不遠遁!李廣是自尊心作祟,如果其不賭氣,堅持自己的長處,也不會兵敗自殺!衛青最終被衛氏集團給累死了,霍去病最後死在了情商不足面(當然,如果其情商高,也會被衛氏給連累死)我的猜測,霍去病不是病死,而是其威脅了衛青的地位,被衛氏利益集團的人給害死的,至於衛青是否知情,這就不知道了(我覺得不知情,個人覺得主導害死霍去病的是平陽公主,平陽公主是衛氏崛起的關鍵人物,也是其一手主導的,最後更是成為衛氏集團的重要人物,衛青的妻子,以她的手段和行事作風,完全有可能)霍去病死後沒多久,衛青兒子就被剝奪爵位,可以看做是對衛氏的懲罰,但因為衛氏的勢力,也只能到此為止。也才會有後來新的外戚集團崛起制衡衛氏了(原來打算用霍去病來制衡衛氏的影響力)霍去病在我看來,他早逝是不幸,也是幸運,他不擅長權利鬥爭,但卻要被迫捲入,因此被親人給孤立,這是他的悲哀,幸運的是他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落幕,「封狼居胥」成為後世武人的最高追求,給世人留下無盡的想像。如果他活著,這些榮譽或許都要打折扣了!畢竟在這之後,已經沒有多少仗可打了,一是因為他傷了匈奴根本,匈奴再難威脅漢朝。二是國家財政已經不可能再次發動大戰了。三是內部矛盾開始超過外部矛盾,朝廷內鬥,土地兼并,豪強氏族的崛起,農民負擔加重,失地人口開始增加,都是在這時候開始越來越嚴重。


衛青、霍去病和李廣三個人相比誰厲害?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接著我們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衛青、霍去病和李廣都是名震一時的名將大臣,那麼其中誰更勝一籌呢?

衛青

衛青不敗由天幸

衛青是西漢名將,首次出征就大捷而歸,相信大家也知道這場戰役,沒錯,就是有名的奇襲龍城,這常戰役也揭開了漢人和匈奴反敗為勝的序幕。元年,任車騎將軍出雁門,領軍三萬,一路長摯深入匈奴內部,斬敵俘獲數千人,之後更是七戰七捷,收復河套、河遡等被匈奴侵佔的漢地...

司馬遷評價到: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同西國,靡北胡。

霍去病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廣出匣」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西漢名將。霍去病善於騎射,百步穿楊;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善用方略、用兵入神,尤擅長於長途奔襲和大迂迴作戰。

霍去病也是一名少年將軍,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十七歲就率軍征戰,首戰便率數百奇兵殺的匈奴四處逃竄,聞風喪膽,之後兩次河西之戰,大破匈奴,俘虜匈奴數千人,直拿祁連山。漠北之戰,殺敵無數,所到之處更是捷捷連報...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霍將軍二十四歲時便因病去世了,實在可惜、可嘆...

王朗評價到: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

李廣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漢文帝十四年,李廣從軍抗奴,斬殺敵軍數人。之後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任驍騎將軍,於昌邑城下奪對方軍旗,名聲大噪。李廣曾調轉多處均為抗奴太守,為守護漢地立下汗馬功勞。

雁門關外,李廣領萬餘名騎兵北擊匈奴,因敵我力量懸殊,漢軍大敗,李廣被俘。匈奴並將他置於兩馬之間,李廣佯裝陣亡,在歸去的途中翻身上馬逃了回去,李廣「飛將軍」之名也由此傳出。

任右平郡太守,匈奴被李廣殺得膽寒,同時又畏懼「飛將軍」之名,數年內不敢來犯。之後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打前鋒,在途中迷路至未能參戰,憤然自殺。

李廣一生共為七城太守,前後近四十年,與匈奴奮戰了一生...民族英雄之名當之無愧。

公孫昆邪評價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於虜敵戰,恐亡之。

綜合上面來看,李廣為抗擊匈奴奮戰了一生,其他雖不失為一代名將,但與飛將軍相比還差上一點,應該是飛將軍李廣更勝一籌。


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如果喜歡請點上一攢,個人頭條號「馬庸詩詞」,用最平凡的語言講述歷史文化故事


實際上他們三都厲害,但最厲害的還是漢武帝,衛青性格內斂,和他從小的成長環境有關。當然他的提拔主要還是因為他的妹妹收到漢武帝的寵愛,大家熟知的衛子夫。(扯遠了)衛青是漢朝第一個打到匈奴的龍城的人。才能不好的話也不可能被拜為大將軍。後期的霍去病實際是漢武帝用來互相克制衛青的,皇帝家不想一家獨大,所以霍去病應該說是當時能力優秀的代表人物了。李廣也厲害哦。最後他是自殺的,實際上皇帝認為李廣年紀太大了,不想派他去,沒辦法李廣自己非要去。當時的軍中和老百姓得知李廣自殺後,很多的感到傷心。當時的社會皇權至上,他們在不同的國情下都發揮著各自的才能,很難說說更厲害一些。PS,實際上整個漢朝也只有劉邦時期和漢武帝時期人輩出。


首先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三個人都是十分優秀的軍事人才。如果非要進行一個對比排名的話,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先霍去病,後衛青,再李廣。

這樣的排名最主要的依據在於當時漢朝對於將軍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滅奴,而在三者這一上面取得貢獻的大小就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李廣不能封侯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兢兢業業,鮮有錯漏,但是偏偏卻沒有足夠的功績。這可不是無過便是有功的時代,沒有足夠的功績,一輩子都不能跨過封侯那一步。這位可憐的老人直到死的那一天,都沒能完成自己的心愿。這才有了後來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衛青在破滅匈奴上有成就是必然的事,不說他本身足夠優秀的才能。光是他大將軍的身份就意味著,只要是勝仗,那就有他的一份功勞。更別提正是因為他之前的幾場大戰大挫匈奴銳氣,為霍去病的遠征打下基礎。

而霍去病這位既得上天眷顧又遭上天嫉妒的天才,真正打碎了匈奴的傲骨,也徹底奠定了漢朝軍事第一的地位。封狼居胥,少掌大權,儘管英年早逝,但是又有誰敢忘記這個無畏的少年呢。


論功績,李廣跟前面兩位沒有可比性,論地位,李廣一生未封喉,但是李廣作為前任皇帝時期的將軍,特定的戰略環境下,李廣已經做的很好了。

至於衛青跟霍去病,只能說各有千秋了,戰績還是地位都屬於平分秋色,衛青擅長於大規模兵團作戰,霍去病擅長於長途奔襲,迂迴作戰。

從殲敵人數對比,霍去病多於衛青。但對於漢帝國每階段的戰略目標,兩位千古名將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論功力都差不多,三人命運懸殊,衛青較好,時運也好,霍去病年輕就沒了,而李廣死在性格缺陷上。總體來講為強於霍強於李,,


打仗霍去病最厲害,做人衛青,單挑李廣


李廣將才,衛青,霍去病帥才。李廣拘泥於老舊戰法,工於防守,衛青霍去病創新大兵團運動戰,善於進攻。

李廣生不逢時,其實是對李廣的辯護,經文景之治後漢代國力極大提升完全可以大兵團作戰,這一點李廣看不出也不願看,而初生牛犢不怕虎極具軍事才能的兩個小輩確抓住機會,青史留名。

我漢兩千多年的民族自信始於這兩位。


這三個人,

在正史里,衛青和霍去病比李廣厲害的多。

在文學作品裡,李廣要比另外兩個知名度更好。

國外的不去說他,反正中國文人喜歡描寫刻畫悲情不得志的人物,藉此來暗喻自己不得志。

反正我是覺得衛青、霍去病比李廣厲害得多得多。

漢朝是封侯很嚴格,李廣沒有封侯,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他的功勞達不到封侯的要求。


對武帝來說,李廣是景帝留下的宿將,但非皇族,只能是疆場拚命作戰來爭取軍功。而衛霍有皇族親緣,一出場就是獨當一面的大將軍,地位上李廣就處於下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