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出身蘭陵蕭氏,是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名人之後多出豪傑,但他在執政晚期卻沉迷於佛教,一邊出家,一邊繼續他的皇帝崗位工作,人稱「和尚皇帝」。


中國歷史上有幾位與佛結緣的皇帝,清朝順治帝在心愛的董鄂妃去世後,頓感心灰意冷,萌生了出家的念頭,最終還是沒能真正的出家,他只不過是受了佛法的影響,至死都沒能達成心愿。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家境貧寒,也曾出家做個和尚,這是他早年的一段經歷,不是當了皇帝之後才進行的,因此不算和尚皇帝。

歷史上唯一在稱帝後出家當和尚的僅有一人,那就是梁武帝蕭衍,我們知道杜牧的那首《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首詩寫出了南朝時期佛教的興盛,其最大的推動者就是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學識淵博,在政治、軍事等方面也頗具才能,可以說蕭衍最後能夠建立南梁,他的家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開國皇帝的梁武帝,博學多才,政績顯著,卻為何最終被困宮中,落得個被活活餓死的下場呢?
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當時百姓的生活已是十分的困苦,民不聊生,恰逢此時佛教正式傳入了中國,可以說猶如久旱逢甘霖,佛教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如星星之火般在中原地區傳播開來,佛教不僅在民間傳播,在貴族之間也是很受歡迎的,更是被當時的梁武帝所推崇。
蕭衍建立南梁後勵精圖治,他不分春夏秋冬,每天總是五更天便起床批改公文奏章,生活也十分節儉,從不講究吃穿,吃飯從不吃肉,只吃青菜,每天只吃一頓,梁朝在他的統治下狀況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民生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總的來說是一片祥和。

然而猜疑心重是歷代皇帝必犯的通病,蕭衍也開始為那些輔佐他稱帝的大臣殫精竭慮,擔心他們某天因功高蓋主,手握大權,顛覆了南梁王朝,蕭衍的擔心最終變成了他的噩夢,也許是因為家世顯赫,家族給了他仕途上的保證,蕭衍才一直將陪他一路走來的親人留在身邊。


然而梁武帝蕭衍萬萬沒想到,他的六弟蕭宏和次子蕭綜給了他致命的一擊。

因為梁武帝寬宏大量,比較仁慈,導致他的六弟蕭宏目中無人,我行我素,竟然和他的大女兒私通,發生了亂倫,兩人還密謀篡奪皇位,可哪曾想到派人刺殺蕭衍未果,還被抓了個現行,大女兒無顏見父親,自盡身亡,蕭衍大度地寬恕了這個六弟,蕭宏最後也是因病而亡。


梁武帝蕭衍讓二兒子蕭綜帶兵,蕭綜因為懷疑自己不是蕭衍的親兒子,就直接投奔北魏去了,並改了名,還為他人服喪三年,這讓梁武帝非常生氣。

弟弟和兒子的相繼背叛,對梁武帝的打擊非常大,可以說怒氣難忍,在精神受挫之際,他為自己宣洩怒氣找到了好的方法,就是佛教,佛學一直講究因果,這在梁武帝身上應驗後,他深陷佛學,一頭栽倒在釋迦牟尼的懷裡不能自拔。


梁武帝下令廣建寺廟,全民信佛,並親自主持修建了大愛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寺院座座都是規模宏大,極盡奢華,耗費無數的人力、財力,信仰佛教之風吹遍了南梁的每一寸土地,全國上上下下競相建造寺廟,處處皆為寺院,更為可觀的是僧尼還可以收到優待,梁武帝還出巨資讓僧尼研習佛法,聚眾講經。

此外梁武帝還多次置身於同泰寺,做起了和尚,當起了主持,為眾人講解經書,研究佛理,一心皈依佛門使得梁武帝在寺廟裡為受傷的心靈找到了歸宿。


梁武帝曾四次出家,逼得群臣不得不用錢把這位脫下帝袍換上袈裟的皇帝一次次的從寺廟裡贖出來,梁武帝第二次出家向僧眾們講解《大般涅槃經》時,群臣捐資一億將他贖回,第三次出家時,群臣捐資兩億贖回,第四次出家又是出資一億贖回。

梁武帝蕭衍久居寺廟,無心管理朝政,致使朝廷一片昏暗,朝政荒廢必將引發動亂,就在這時,蕭正德勾結侯景發動了政變,給了梁武帝蕭衍致命的一擊,史稱「侯景之亂」。


說起蕭正德這個人,還要從梁武帝早年無子說起。蕭衍早年沒有兒子,於是便過繼侄兒蕭正德為嗣子,並冊為太子,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後來梁武帝的妃子竟然給他生了個兒子,並且起名蕭統,蕭統隨即被立為太子,於是侄子蕭正德被改封為西豐侯,這讓蕭正德心裡憤憤不平。

侯景這個人是一個被鮮卑化的羯族人,最初投奔北齊的建立者高歡,在高歡死後,與高澄不合,轉而投奔北周卻沒有被接納,故而再投南梁,很多大臣都不同意接收他,但奇怪的是梁武帝卻拋開了大臣的反對意見,接納了侯景,還封了個大將軍之職。


有一次東魏進攻侯景所在的守軍梁武帝派蕭淵明前去支援,結果蕭淵明戰敗,並被東魏給俘虜了,於是梁武帝願意與東魏講和,並派使者來往,當侯景看到梁武帝與東魏使者的來往,這讓他心生恐慌,侯景便以東魏的名義給梁武帝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出用侯景交換蕭淵明,想試探一下樑武帝,沒想到梁武帝回信答應了要求。

梁武帝的痛快答覆,侯景心中必生怨氣,他恩將仇報,決定先下手為強,當時侯景看到南梁皇族之間也是矛盾重重,當他看到同樣是憤憤不滿的蕭正德時,於是便決定聯合蕭正德起兵造反,而蕭正德也正有此意,兩人一拍即合,起兵發動政變,並且侯景答應事成之後由蕭正德當皇帝。


此時梁武帝還不知道蕭正德與侯景兩人已經串通好了,侯景兵圍建康城,宮城完全被侯景控制,之後侯景又下令引玄武湖水淹宮城,皇城久被圍困,糧食早已斷絕,能登城抗擊叛軍的將士不足四千人。

梁武帝作為和尚皇帝被圍困在宮裡成為了敵人的瓮中之鱉,梁武帝被俘後,侯景將他囚禁於宮城靜居殿,不允許任何人接近梁武帝,起初侯景還派人送些粗茶淡飯給蕭衍吃,後來乾脆連粗食也不給他送了。


梁武帝蕭衍最後憂憤成疾,他的年齡已經到了八十六歲,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為了自己的信仰每日堅持誦經念佛,齋戒不輟,不禁讓人覺得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同時也看到了佛教的偉大之處,它能讓一個失去了國家的皇帝依然矢志不渝,但佛教畢竟不能當飯吃,梁武帝蕭衍由於沒有足夠的食物,最後被活活餓死在靜居殿里。




「和尚」與「皇帝」兩個不同的身份在南朝的梁國開國皇帝梁武帝身上奇妙的結合在了一起。梁武帝蕭衍,這個中國古代帝王中少有的才子,也曾經在即位之初勤政愛民,卻在晚年最終一心向佛,看破紅塵。他不是昏君,也並沒有作惡,卻最終被叛軍活活餓死,落得個荒唐可嘆的不幸結局。

文武兼備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出生在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齊朝」時期,相傳蕭衍是漢朝名相蕭何的後代,他的父親蕭順是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曾在齊朝做過高官。由於家庭背景優越,蕭衍的官運亨通,一路青雲直上,還被賜予了封地。蕭衍與一些出身官宦世家的紈絝子弟不同的是,它具有出色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齊朝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北魏王朝著名的孝文帝親率貳拾萬大軍南征齊朝,齊明帝蕭鸞派蕭衍等將領領兵迎敵。面對兵強馬壯、聲勢浩大的北魏大軍,齊朝的一些將領畏葸不前,沒人敢去迎戰,而蕭衍 卻主動請纓,足智多謀的蕭衍率部趁著夜色感到距離敵營僅有數里的山上插滿旗幟,虛張聲勢。天亮後,北魏軍隊看到滿山旗幟一位中了齊軍的埋伏,因此陣腳大亂。而齊朝的軍隊見狀一位本國的援軍已到,因此士氣大振,立即全線大舉進攻魏軍,蕭衍率領軍隊從後方包抄敵軍,使得北魏腹背受敵,大敗而歸。

赫赫的戰功讓蕭衍獨步朝中。齊明帝蕭鸞死後,其子蕭寶卷繼位,他便是歷史上罪名的「東昏侯」。小暴君荒淫無道,濫殺功臣,因的朝野上下極度不滿,蕭衍順應天意民心,起兵最煩了蕭寶卷的統治,並擁立了齊明帝蕭鸞的另一個兒子蕭寶融為帝,蕭寶融就是歷史上的齊和帝。但是沒過幾年,蕭衍就逼迫齊和帝禪位,自己做起了皇帝,雖然蕭衍是齊朝皇族,但是曉燕做了皇帝後並沒有沿用齊朝的國號,而是改國號為大梁,蕭衍從此成為了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

硝煙不僅能征善戰,還才情出眾,詩書畫藝樣樣精通,並且博古通今。蕭衍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機敏好學,天資聰慧,即便後來做了皇帝也經常是手不離書,秉燭苦讀,如此文武兼備多才多藝的帝王,本稿成為一代千古聖君,然而梁武帝卻做出了「愛江山更愛佛門」的選擇。

愛江山更愛佛門的蕭衍:

梁武帝執政之初,勤政愛民,對於朝政事務,孜孜不倦。梁朝的宮中,沒到深夜,武帝蕭衍居住的宮殿經常徹夜燈火明亮,蕭衍經常通宵達旦的批閱奏章,一年四季,皆是如此,冬季之時,手指都被凍裂。蕭衍還大力提拔清正廉潔的官員,同事還能夠虛心納諫,並時常關心百姓的疾苦。蕭衍的節儉是出了名的,據說他每天只吃一頓飯,飯菜也沒有大魚大肉,只是一些粗糧蔬菜而已,產證繁忙的時候,他經常順口喝點稀飯充饑而已。梁武帝不喜歡衣著華麗,因此經常穿著粗布衣裳,一頂帽子甚至戴了三四年。

梁武帝五十歲之後便斷絕了男女房事,他的妃子們也都衣著簡樸,不尚奢華。蕭衍不喝酒,也不好歌舞,但是卻非常注重威儀,衣冠不整絕不見人,即便是艷艷的夏日也不袒胸露背。在如此出色的皇帝的統治之下,梁王朝社會風貌一掃齊朝時期的衰退局面,社會風貌和綜合實力都有了較大提升,經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社會秩序逐漸安定下來,人民生活日漸富足。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皇帝的帶動下,梁朝的社會開始崇尚文化,蕭衍統治下的梁朝出現了魏晉以來最好的社會文化局面。

如果蕭衍的一生都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那麼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標榜史冊的英明君主,但是歷史彷彿和人們開了個玩笑,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位皇帝日後卻成為了一個「和尚皇帝」。也學是因為太豐富的才情和情感,也許是因為內心世界過於豐富,蕭衍的性格有著很大的弱點,他對很多事情格外敏感,也格外需要精神上的寄託。而漢朝以來在中國逐漸興起的佛教,讓兩武帝蕭衍迷戀的一發而不可收拾。

蕭衍並不像很多尊佛的皇帝那樣虛張聲勢,而是真心額信奉,虔誠的皈依。蕭衍大量閱讀佛經,並且自註解佛經,闡述經意。蕭衍聰明的才智讓其很快便掌握和參透了佛學的精義,他甚至還開壇設場講解佛法,並成功的吸引了眾多高僧和信徒。

蕭衍的做法如果是一位高僧所為,那麼他一定會名垂千古,但是蕭衍的身份確實一位皇帝,是一國之君。如此身份卻狂熱的迷戀崇信佛教九味面會有諸多荒唐之舉。 在佛學的海洋里越陷越深的蕭衍一改從前節儉的習慣,不惜斥巨資在全國範圍內大建寺廟,甚至在宮中也設立佛堂,日夜供奉,一時間梁朝境內香火鼎盛。

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梁武帝來到同泰寺禮佛,一心皈依的他竟然臨時決定捨身出家,這讓滿朝大臣和皇親國戚都瞠目結舌,於是大臣們一起來到同泰寺苦口婆心的將梁武帝勸回宮,但是回宮後的梁武帝覺得這樣不合佛法,於是再次回到同泰寺要求出家,大臣們無可奈何之下值得給佛寺捐巨款,位皇帝「奉贖」。梁武帝幾次這樣的鬧騰下來,話費竟然高達四萬萬錢,這筆巨資掏空了當時的國家財政,也加重了梁朝百姓的負擔。

被「餓死」的和尚皇帝:

然而梁朝的危險並不在此,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東魏大將侯景率部投降,侯景其人,為人兇狠狡詐,毫無信義可言,早在東魏時便作亂一方,面對這樣人的投靠,朝中大臣都不贊同,但是以慈悲為懷的梁武帝卻不在乎,反而給侯景加官進爵。

侯景投降梁朝後不久便露出了本來面目,他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反叛。由於沒有任何防備,梁朝的軍隊屢戰屢敗,城池接連被叛軍攻破。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梁朝都城建康被叛軍攻克。侯景帶兵闖入宮中,見到了此時已經看破紅塵,心靜如水的梁武帝蕭衍。面對來勢洶洶的侯景,蕭衍從容不迫的問侯景:「你從軍這麼久,不累嗎?」侯景沒有想到皇帝竟然如此氣定神閑,神態自若,因此被蕭衍的氣質所震撼,嚇得汗流浹背,梁武帝又問:「你是哪裡人,敢跑到這裡來?」兇殘成性的侯景一時竟然嚇得說不出話來。等退出皇宮後,侯景對身旁的人說:「我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從來都是意氣安穩,今天見到蕭公,令人敬畏,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天威不可侵犯么?我可不敢再見他了。」

梁武帝蕭衍的天威雖然震住了侯景,但是卻沒有改變自己兵敗被俘的命運,後經並沒有打算禽獸殺死蕭衍,而是將其軟禁在宮中,斷絕了正常的飲食供給。沒過多久,蕭衍便在飢餓、憂憤和病魔的折磨下去世了,享年86歲。這位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就這樣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原創:歷史課課代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