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謝謝頭條邀請。

段祺瑞的六不總理指的是他一生做人信條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

段祺瑞是袁世凱一手栽培提拔起來的 ,北洋三傑之一(北洋之龍王世珍指能攻善守,北洋之虎段祺瑞善功。北洋之狗馮國璋指善守。但袁世凱麾下諸人最有能力的就是段祺瑞)袁世凱死後實際上能夠領導北洋的只有段祺瑞,當時他是陸軍總長。後來擔任北洋政府總理。北洋政府的實際領導者,因政見不和,造成府院之爭,張勳復闢。段祺瑞討伐張勳,所以段祺瑞自稱再造共和。

段祺瑞是皖系軍閥的首領。軍閥混戰,北洋分裂,與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對段祺瑞的洗白是不對的,「三·一八」慘案中,《泰晤士報》稱這次事件是「獸性」的「驚人慘案」,魯迅稱這一天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主要責任人必須是段祺瑞負責。這是確定無疑的,他本人的確清廉。但他為了個人的野心。為了換取日 本的實力援助,只要給錢,給軍火武器,什麼國家主權、民族利益,都可以廉價拍賣,從鐵路、礦山、工廠到各種稅收其賣國的本領,遠遠超過其前輩袁世凱。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發作,2日在醫院病逝,終年七十二歲。3日行政院決議國葬段祺瑞。1月11日靈柩運抵北京西山臥佛寺後殿。總體來說,晚節不虧,拒絕與日本人往來,頗有操守。蔣介石命行政院決議給予段祺瑞國葬。


段祺瑞在北洋軍中是僅次於袁世凱的存在,三造共和,六不總理流芳百世。

段祺瑞一生不貪污、不賣官、不抽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因而被人們稱為六不總理。段祺瑞是個嚴肅的人人們很難從他的臉上看到笑容。對段祺瑞的刻版印象我們多來自魯迅的作品之中,然而真實的段祺瑞卻是極具名族氣節的愛國主義者,他一生力造共和卻也因此引發軍閥大戰!

段祺瑞三造共和的美譽,流傳至今為人讚頌。正是在他的極力要求下袁世凱纔有底氣向清廷提出退位。而等到袁世凱復闢登基,段祺瑞第一個跳出來正面反對並起兵討伐打破了他的皇帝夢,張勳上演復闢鬧劇段祺瑞又一次舉兵討伐僅用十來天就讓幾千辮子軍四處逃竄。

段祺瑞有一個習慣他總是喜歡一個人喫飯,而且只喫齋,除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會與家人同坐一桌但也絕不沾昏。段祺瑞信仰佛教,每天焚香念經是他必做的事。在發生三一八慘案時,得知此事的段祺瑞立馬趕赴現場面對倒地的青年們,他竟忽然跪倒在地並長跪不起。

我是荒野歷史歡迎關注


談及北洋軍閥,段祺瑞可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段祺瑞也是與李鴻章並稱的兩個合肥老鄉,一個被稱之為李合肥,一個被稱之為段合肥。因為在晚清民初的政治漩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段祺瑞因此有「三造共和」「六不總理」之美譽。

「三造共和」講的是段祺瑞在清末發表通電逼迫清帝退位,在袁世凱稱帝後期也發表通電反對帝制,在1917年張勳復闢後在天津馬廠起兵反對恢復帝制。而「六不總理」的稱呼則是與段祺瑞個人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六不」包括「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那麼在實際日常生活中,段祺瑞有沒有堅持這六不呢?

答案是肯定的。

北洋政府時期,北京的許多政界軍界大佬都是經常光顧八大胡同的,像王克敏等等,但是卻沒有任何記載表明段祺瑞去過八大胡同。所以說,段祺瑞不嫖。

段祺瑞全家近百口,以當時段祺瑞的收入,根本難以支付所有家庭開支,按照1913年頒布的《中央行政官官俸法》,國務總理月薪1500元。大致相當於現如今的人民幣10萬元。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難以應付段祺瑞的內外應酬。有人就懷疑段祺瑞實際上是貪佔的,但是實際上段祺瑞在山西井陘有一處煤礦,所以段的收入還是可觀 的。

段祺瑞一生沒有房產,都是靠租房生活,這在北洋系大佬中是絕無僅有的。

1920年後,段祺瑞開始篤信佛教,喫齋唸佛。一些佛教界人士為了吹捧、拉攏段祺瑞,甚至說段祺瑞是菩薩的象徵,段祺瑞居然也選擇相信了。

段祺瑞不喜賭博,不喜歡抽煙,他的最大的業餘愛好就是下棋。

1933年,在蔣介石的邀請下,段祺瑞移居上海,1936年病逝於上海,段祺瑞生前拒絕了日本人的誘惑,晚節不虧。


「六不」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

「北洋三傑」之一段祺瑞,被稱為「北洋之虎」,曾任國務總理、執政,有「三造共和」的美譽,是當時少有的廉潔官員。段祺瑞雖為軍閥,但人格形象頗佳,由於篤信佛教,平日多半喫齋,為人嚴肅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樸素,清廉如水,無積蓄、無房產。他一生做人信條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享譽於世。在物慾橫流、無官不貪的民國時期,他是個官場的另類。

在彌留之際,他留下親筆遺囑,內講「八勿」,闡述國家復興之道,其愛國拳拳之心,至今讀之,令人讚歎。

「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粹;治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本此八勿,以應萬有,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