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26日,那個新晉「網紅」,老牌火鍋店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了。

面對一輪輪的質疑,他們只用了一種方式完成了企業多年來探索的轉型之路,在中式餐飲這個最讓世界上所有人頭疼的生意中,海底撈成功的突破了壁壘,完成了自己蓄力已久的一段路程。

有人說,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他去開飯店吧,食材的新鮮程度直接影響到顧客對飯店菜肴的評價,每天起早貪黑精打細算每一筆進賬與支出,細小到連紙巾的損耗都要牢記,更不要說應酬接待繁重與環保衛生消防的重重考驗。

從1994年到2018年,歷時24年,海底撈一步步茁壯成長,從川渝小鎮走向了一線城市,甚至還走出了國門,讓異國的食客為之著迷,那麼海底撈究竟如何做到呢?或許看完這篇文章,將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說起海底撈的經營模式,就不得不提一個所有企業家都熟知的知名人士,實業家稻盛和夫和他的「阿米巴經營模式」

什麼是阿米巴經營模式?

阿米巴經營模式源於稻盛和夫早年創業時期的困境,當時他一個人既負責研發,又負責營銷,但是公司發展到100人以上時,卻領他苦不言堪,非常渴望有許多個自己的分身可以到各重要部門承擔責任。

於是,他把公司細分成所謂的「阿米巴」的小集體,並委以經營重任,從而培育出許多具有經營者意識的領導者。也是稻盛和夫在日本獨創的經營模式,讓他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通過這樣的模式讓倆家企業不斷茁壯成長,更是創造了50餘年從不虧損的神話業績,該模式與京瓷會計學被稱為「稻盛經營哲學的兩大支柱」。

回過頭來,我們在看海底撈,為什麼增長如此之神速。

大部分秘密,都暗藏在它的招股說明書中,那就是「師徒制度」。你會發現一個奇特的景象,部分海底撈的新餐廳的不遠處,都有一家你可能曾經去過的老海底撈餐廳在領近地區。

所以,海底撈會鼓勵店長們自上而下的,在附近選址並遞交新餐廳的方案,並且那些鼓勵措施,可不是畫餅的空頭支票。

據悉,今年海底撈已經收到493份現有店長開店的申請,海底撈在2017年開了98家店,2018年上半年開了71家,這其中分別有58家、34家由現任店長建議開設。

據了解,每個季度海底撈會至少召集15名神秘的嘉賓到每間餐廳進行匿名體驗與評級,只有得到A級餐廳的店長才能擁有得到更高的許可權層級的門票。

這套管理方式,就是源於最早的日本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模式」,是一種公司組織架構的哲學,把整個公司細分成所謂的「阿米巴」小集體,模塊化組織架構,同時也培育了更多優秀的人才,讓其擁有主人翁意識。

丟掉所有硬性KPI(小聲BB:這句老闆們看了會罵娘吧?)

每個行業都會有不同的KPI,丟掉KPI是老闆們最不願看到的字眼,掉掉了KPI怎麼考核員工是否認真有效的在工作呢?

其實在餐飲行業競爭了幾千年後,一直無法建立起一個更加現代化的管機制,主要源於三點:勞動密集、低附加值以及碎片化。它跟廣告公司與一些傳媒公司有著本質區別,不需要靠強大的邏輯思維和創意去吃飯,而更多的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機械性的工作。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成為了所有餐飲老闆頭疼的問題。

我們常常都會給所謂的KPI定一些硬指標,比如運營的是粉絲數量,轉發率,打開率和閱讀量,在沒有資金推廣的情況下還要考核運營質量和效果,最後導致KPI失常,人員流失。這些彎路餐飲界也走過,有人曾經嘗試細化KPI,但最後發現並非越細越好,因為有了管理和被管理,有了KPI之後,人的行為會失常。

舉個簡單的例子,之前海底撈定過這樣的一個考核標誌,規定顧客杯子里的水不能低於多少,客人戴眼鏡一定要給眼鏡布,否則就扣0.05分。

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什麼?來一個人送一個眼鏡布,客戶說豆漿或水不喝了,也必須幫客戶加滿,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不做就會扣分,扣分就代表收入變少了啊!然後企業為了考核而考核,反而增加了自己各式各樣的支出成本,遠離了定製這個目標的初衷。

用海底撈負責人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每一個KPI指標背後,都有一個復仇女神在某個地方等著你。

你說不細化考核,做間接指標是否可行?

其實,海底撈也替你探過路了,不考核賺多少錢,就考核翻台率是多少,因為翻台率高就證明客戶對服務滿意度就越高,意識著收入囊中的錢也會越來越多。

結果,怎麼樣?

有一次海底撈的負責人張勇在電梯間里,聽到一個幾個顧客在講,去海底撈必須提前定位置,不提前訂,根本沒有;提前訂座,晚去了也沒關係,服務員會幫你保留的。

聽聞之後的張勇就開始疑惑,晚幾分鐘就沒位置,這不是明星侵犯客戶利益嗎?客戶如果不滿意,日後還如何做生意啊?

後來在內部一問才知道,原來問題出在考核指標上,因為預訂的客人不一定準點來,但現場還有客人在排隊,如果空台等客人,翻台率就少了一輪,這次簽刻君也終於理解為什麼有些餐廳非要限制顧客用餐時間了……

但是,不考核?我們如何能讓員工可有效的動起來,而不是因為沒有了考核反而產生了更大的惰性,導致服務下降呢?

後來的海底撈終於研究出了一套軟性的KPI計算方法,讓所有的硬性指標變的更柔和一些,而這個柔將起到決定性作用,至少在餐飲這個行業里,海底撈這樣的方式成功了。

顧客滿意度無法用具體的指標去描述,卻可以感知,包括人的努力程度也是,沒有辦法用指標去證明,但是顧客、同事、包括去檢查的人,都可以感知到。

海底撈做了一個所有企業都不敢做的決定,把所謂的KPI全部去掉,就只考核一個指標。

如何考核呢?

很簡單,就是一個副總組織一幫神秘人去探店,成為顧客,以客戶的視角很直觀的感受這家門店的服務水準究竟如何。

考核之後,所有的店根據結果分成ABC三級,得A的就需要表彰,B的是合格,C的需要輔導,對於C店,不會扣錢,而是給它一定的輔導期,超過這個輔導期依然做不好的,那可就真的面臨淘汰的風險了。

不少人會問,海底撈不考核利潤嗎?

負責人這樣回答:海底撈考核利潤,但是我們對利潤的看法是不看短期的,而是看長期的。如果一家店一個月賺不到錢,我首先一定考慮是它在未來有沒有可能賺更多的錢。

一個優秀的店長也是如此,海底撈不會直接去考核他的利潤,因為我們覺得,如果想讓一個企業更強大,雖然每個店長在每個月,每一年的賺錢能力很重,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有能力把員工凝聚到一起,有沒有能力保證顧客的滿意度,這樣才能保證海底撈長久的利潤。

海底最核心的兩個考核店長的指標,分別是員工的滿意程度和顧客滿意程度,員工不滿意,顧客就沒法滿意。

以上資料綜合整理於:長江商學院,海底撈訪談實錄,媒體新聞網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