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基布利是格鲁吉亚的城镇,位于该国中西部,距离首都第比利斯230公里,主要经济活动有采煤和种植茶叶。特基布利位于风景秀丽的峡谷,但又是一座典型的苏联时期建造的工业城镇,房屋破旧,颜色单调。【鹅眼第195期,摄影:DAVID MDZINARISHVILI 编辑:言言】

就在2018年7月,特基布利的明德利煤矿发生坍塌事故,造成4名矿工死亡,6人受伤。而仅仅在四个月前,这个煤矿就已经发生了一次事故,造成了6名矿工丧生,3人受伤。八岁的小女孩莉兹在祖父米克海尔的灵柩旁哀悼,她的祖父55岁,在矿难中丧生。

54岁的退休矿工古拉姆参加表兄米克海尔的葬礼。在过去十年,这个距离格鲁吉亚首都仅有200公里的小城,共有32名工人在明德利煤矿发生的事故中丧生。

退休矿工古拉姆在儿子帕维尔的墓前。古拉姆在2010年的矿难中受伤致残,他的儿子帕维尔则在今年早些时候死于明德利煤矿的矿难。

人们在丧生矿工的纪念活动上聚集,借机表达不满。每次事故发生之后,格鲁吉亚的人权组织和工会都会呼吁政府和私营企业维护矿工的生命安全。两年前,特基布利就发生了一次抗议活动,之后,矿工们的工作条件得到了一些改善,矿工们也得到了小幅加薪。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帮助。等抗议情绪逐渐消退之后,矿工们又不得不回到井下。

矿工们说,如果有其它工作,他们一定不会做矿工。但事实上,他们没有其它选择,只能做这个随时会搭上性命的工作。

一名矿工佩戴着瓦斯检测器,这也是他们自保的安全措施,而7月份的事故是由于矿井内压力突然增加引起的。

特基布利因煤而兴,这里的一切都是围绕采煤展开,每天开往矿区的火车满载着等待着下井的工人。由于产业资源单一,不少工人从爷爷辈就是矿工,直到现在仍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尽管工作充满危险,坐在火车上的矿工们等待下井。

甚至有一些人认为,做矿工是延续家族的传统。图为矿工在更衣室更衣。

20岁的大卫·茨诺比拉泽特是煤矿上少有的年轻矿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矿工。他觉得在矿井工作会很艰难,但是也很有趣,因为每天都可以学到新东西。但他承认,很少有年轻人认同他的看法。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工作,他们要么害怕,要么懒惰,宁愿失业也不愿在矿井工作。

“如果有机会找到其他工作,谁还会在矿井工作呢?” 30岁的戈查·加布尼亚说。他在一次事故中受了轻伤,仅仅几天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除了危险的工作,矿工们生活大多留在了上世纪苏联解体的时代。

苏联时期建造的矿工住宅楼至今仍在使用,虽然外表已经十分陈旧,但在当年可是非常好的建筑。作为曾经苏联的加盟国,加上斯大林的家乡也在格鲁吉亚。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矿工在社会主义时期算是精英阶层,他们享受着高薪和高福利,斯大林甚至特许他们在战争期间不用参加征兵。

当然,这里的基础设施也不是毫无发展。图为在矿区附近,一名妇女带着孩子使用矿井前面的ATM机。

街头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特基布利街头打电话,街景显出当地的破败。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一切都变了。纺织厂、饮料厂等小企业都倒闭了,这里本来也很封闭,居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下矿挖煤才能维持生活。

这里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矿,随着资源减少,又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里的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可以说是因煤而兴,因煤而衰。图为夜晚停在特基布利街头的汽车,这里街道简陋,晚上鲜有光亮,犹如死城一般。

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在街头下棋打发时间。

特基布利仅有的制衣厂也都是围绕煤矿和安置女工而建。

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去当地的体育场或者游泳池活动。曾经的采矿工业发展带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人们至今依然在享受着辉煌时代留下的遗产。

女孩们会参加一些舞蹈班,学习民族舞蹈。

一些小男孩在进行散打搏击课程训练。

老人则会选择在昔日的体育场上晨练。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没有可以去玩乐的夜总会和网吧,有些年轻人会选择到健身房锻炼,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其他城市工作和生活。

特基布利的衰败,也是中国许多资源枯竭城市的缩影。工人在人到暮年却陷入生活无着,年轻人不愿重复父辈的老路,却找不到新的希望,人口流失,城市萧条,留下的人只有迷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