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值得推薦,可以說是世界級的炸片,適合去電影院狂歡。
好了,迴歸正題,今天來更新一下秦漢文學部分。
首先跟以往一樣,我們來概括一下

如圖所示,秦漢文學部分有4章的內容,除去緒論部分。緒論只是概述秦漢文學的概況。秦代因爲他的高壓政治和禁錮文化的措施(怎麼說是高壓政治呢?首先非常殘酷的刑罰措施,第二言論並不自由【如果你像詩經中的譏刺當權者說不定你就是五馬了?哈哈哈哈哈】可謂非常可怕了,如果不是因爲這樣,也就不會有焚書坑儒的事件了,另外可能當時被坑的估計不止儒生【我覺得】),所以,秦代留給我們的能提的只有一個人【李斯】同學,還有在秦統一之前完成的《呂氏春秋》一書,僅此而已。所以西漢初年吸取了秦的教訓,採取了輕刑減賦,休養生息,並取消言禁,同時鼓勵士人多提提意見,總結追思秦亡的教訓啥的。所以當時政論散文非常興盛。不過,漢初的最重要成就在漢賦。賈誼和枚乘是這時候的代表。

一秦漢政論散文及抒情、敘事文。

a秦代的散文和李斯

b賈誼、晁錯與西漢初期散文

c董仲舒、劉向與西漢中後期散文

d東漢散文的演變

二司馬遷與兩漢史傳散文

a司馬遷及其《史記》

b《史記》人物傳記的文學成就

c班固和《漢書》

d東漢其他歷史散文

三兩漢辭賦

a西漢初期辭賦創作的發展趨勢

b司馬相如、揚雄與漢大賦的勃興

c西漢中後期的其他辭賦創作

d東漢辭賦發展演變

四兩漢詩歌

a五言詩的興起和成熟

b《古詩十九首》及其他五言古詩

c兩漢樂府民歌


首先我們用上圖來概括一下,秦代能說的人只有一個,就是李斯,而李斯的文章中有代表性的是《諫逐客書》。一本書《呂氏春秋》成書於秦統一前。a.呂不韋和他的門客集體編撰額。b文章短小,以事實說理,不求華麗,平實暢達。c三百多則寓言(刻舟求劍)



西漢初年政論散文,賈誼晁錯是代表,有縱橫家遺風。賈誼《過秦論》《論積貯疏》,晁錯《論貴粟疏》。文章特點大概都有切中現實,長於分析對策。




西漢中後期的政論散文和敘事抒情文。代表是董仲舒、劉向、司馬遷和他外孫楊惲(yun4),桓寬爲代表。首先董仲舒帶起了儒風~天人感應啥的,另外他的文章大多引經據典,陰陽災異思想,冷靜沉穩。其次劉向,他的奏議文特點也是引經據典,切實平妥。不過他的《戰國策敘錄》文氣盛壯有縱橫之風。他的《新序》和《說苑》簡短的言行塑造人物形象,繼承了左傳寫人筆法(那麼,左傳怎麼寫人的?可還記得?性格,注重刻畫人物,鮮明的人物性格;言行,通過人物言行、行爲,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環境,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去塑造,成長,不同側面描寫,寫出人物性格發展。),不過他沒有穿插在歷史敘述中,而成爲了獨立的故事,這個給後世的志人小說有一定影響。

再次是中後期的敘事和抒情文,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他外孫楊惲的《報孫會宗書》以及桓寬的根據鹽鐵會議整理的《鹽鐵論》這個可以去了解史實,當時財政部長桑弘羊和賢良文學之間討論鹽鐵是否國營等問題。全書是對話體,詰難辯駁,因爲是辯論,所以沒什麼廢話,簡潔犀利,行文質直平實,但是它沒有漢初政論文的豐沛氣勢。


東漢散文的演變,首先講一下背景,當時劉秀非常相信圖讖(將來應驗的預言),並藉助圖讖(chen4)來鞏固政權,其實這個時候社會上的政治文化環境非常的浮妄,所以你也就不難想到,總有人會懷疑和批判這個事。前期的桓譚、王充就是這樣的人。
a桓譚《抑讖重賞疏》(開東漢抨擊虛妄先河)
b王充《論衡》中《對作》《自紀》《藝增》《超奇》《佚文》等篇中提出“疾虛妄而立實誠,反華僞而倡實用,斥模擬而貴自創,排晦澀而申通俗”。同時,王充並不反對把文章寫漂亮,所以四庫館臣有說他“反覆詰難,頗傷辭費”。因爲他文章有時候寫的非常繁冗累贅。

那麼到了東漢後期的散文如何呢?
東漢末年可謂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社會腐敗。曹操的爹夏侯嵩,夏侯嵩是誰?他就是東漢後期的宦官曹騰的養子。再說外戚竇憲,竇武。😬具體的百度一下吧。那麼我們的士人就根據這些背景情況寫出了時政要文,指出時局弊端,所以他們的文章往往有求實的鮮明傾向。比如王符、仲長統,不過也有一些寫個人情事或者批評時俗的。
a王符《潛夫論》(《實貢篇》《考績篇》)切中時弊,富於情感。
b仲長統《昌言》《樂志論》(瀟灑美麗)論辯色彩,文風質樸。

其他散文
a馮衍(休妻書)《與婦弟任武達書》
b朱穆(批評儒家仁義道德,隆崇道家“崇厚”)《崇厚論》
(世人交友中的蠅營狗苟,假公濟私的要絕交)《絕交論》
好的,以上就是秦漢的政論散文及抒情、敘事文部分。接下來的都是重點…兩漢文學裏的重中之重。

所以認真看…




史傳散文部分,司馬遷和他的《史記》,班固和他的《漢書》,趙曄《吳越春秋》,袁康《越絕書》雖然概述起來就只有這麼幾個字。除了《吳越春秋》和《越絕書》只需要瞭解外,其他都需要記住。
司馬遷他爹司馬炎(太史公),司馬遷字子長。純屬提一下。司馬遷爲什麼寫史記?第一,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家就是寫史書的,家族榮耀。第二,司馬遷挺李陵後受宮刑,發憤著書。李陵是誰呢?大家可以翻下漢書。
那麼《史記》是怎麼樣一本書?
它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有十二本紀6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種體例。

它的這些當中什麼最厲害呢?
人物傳記。以往的史書都是以編年或者國別來記述,而史記是以人物活動爲記述視覺。

那它怎麼去寫這些人物的呢,又怎麼樣去凸顯人物的性格或者命運呢?
一,我覺得司馬遷可以去當導演或者後期。爲什麼呢?因爲他的剪裁功夫了得,非常精湛,比如寫李廣的時候,他用上郡之戰,來表現李廣的百步穿楊,雁門之戰來表現他的機智應變能力,殺霸陵尉負能使氣等。還有,他非常會安排,所以這是能當導演的另一個特質。他的互見法。什麼叫互見法呢?就是這個窗戶看不到你,另一個窗戶就見了,如果還看不見,那就下一個窗。哈哈哈哈哈…他刻畫人物在這個人物的傳記中表現這個人物的主要經歷和性格特徵,以突出他的主要特點,其他的事件和性格特點放到別人的傳記中去描寫。比如《高祖本紀》中寫的劉邦都是他的正面形象,比如知人善任啊,雄才大略啊等等。而在《項羽本紀》中卻將劉邦的狡詐,殘忍和無賴的形象刻畫了出來。
其次是他刻畫人物的幾種經典手法(哈哈哈哈哈,快編不下去了😂)
a刻畫人物重要的是什麼?比如一個人走路上,你能看出他什麼性格嗎?一般很難看出,但是他一開口就是“咋滴”?你就大概知道這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是吧。司馬遷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刻畫人物的時候會【以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
b紅花總要綠葉來配,說話我們得給他放兩個人在一起,比如一個人是說話大大咧咧的跟一個非常溫柔的妹紙在一起聊天是不是更能體現每個人的人物性格呢?所以司馬遷非常細膩。他將【人物之間的對比襯托】,比如項羽和劉邦。
c那如果要進一步瞭解這個人,讓這兩個人吵架或者其他矛盾衝突如何?吵架是不是就能更進一步的瞭解這兩個人的人物性情?所以,司馬遷絕對是個好孩子,而且絕對認真學習和觀察。所以,他將他的人物放【在特定環境中凸顯人物性情】比如“鴻門宴”。這裏很能看出項羽的優柔寡斷和劉邦的狡詐。
d在矛盾中我們去看這兩個人的時候,看他們的細節,看他們慌沒慌,揣測他的心理活動,看他目前的狀態,看他這人心理素質好不好。哈哈哈,看他是一個積極的人還是一個消極的人。所以,司馬遷跟我們一樣,他寫他的人物的時候也會【以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凸顯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風貌】,比如霸王別姬,李斯怕鼠等。
魯迅“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說了史記逃不開的就是以後的漢書了。
再說漢書之前,說下班固。班固爹是班彪,妹是班昭。作品有《白虎通德論》《漢書》《班蘭臺集》,和帝時,跟隨竇憲去打仗,敗了,下獄,然後就再也沒出來混。
《漢書》第一部斷代史,(高祖到王莽止)基本繼承《史記》,改書爲志,取消世家併入傳,100篇。12本紀,10志,70傳,8表。

《吳越春秋》和《越絕書》都是寫春秋末年吳越爭霸的歷史,但《越絕書》還有地理、佔氣等專篇。

兩漢辭賦(辭賦簡直有毒啊…)
賦,最早見於荀子的《賦篇》。漢賦按照表現形式和內容主要發展如下。一以抒情述志爲主的,騷體賦。二,以狀物摹繪爲主的,漢大賦。三,抒情逐漸增加,摹繪相對減少的抒情小賦。

西漢初期的大概有賈誼和枚乘,一般這個時期的賦都還有戰國遺風,賈誼有《吊屈原賦》《鵩鳥賦》《旱雲賦》等,他的騷體賦內涵上都有有抒情述志,情感濃郁的特點,這點跟楚辭有明顯的承繼關係而已,與後來大賦也有一定的區別。從藝術表現看賈誼的《吊屈原賦》(借屈原寫自己懷才不遇)《鵩鳥賦》(幽憤而豁達)都直抒胸臆,議論多於形象,而他的《旱雲賦》(憂國憂民的深切懷抱)則比較善於寫景狀物,文采可觀。
與賈誼同一時期的另外一個人叫枚乘(字書),他的代表作有《七發》《樑王菟園服》和《柳賦》。他的《柳賦》對柳之形態,柳與其他物象的關係,柳與人之親合的逐一描寫,相當細膩,已經有了大賦的形貌。枚乘開創大賦的典範作品是《七發》,他虛擬楚太子患病,吳客探病,這篇作品有幾以下幾個鮮明的特徵,第一,鋪敘描摹,誇飾渲染。第二,與樑孝王忘憂館時豪七賦一樣,《七發》完全失去了自己作者自我的真情實感,第三在遣詞造語方面也不同於賈誼的質樸無華,而是走向了返繁難和華麗,第四,以主客(吳客與楚太子)的問答形式結構全篇,這些特點的標誌着大賦這種全新的文體正式登上了漢代文壇。

說到漢大賦,必須要提的兩個人是司馬相如和揚雄。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他比較出名的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哀秦二世賦》《大人賦》等等。而最出名,最出名的呢《天子游獵賦》也就是《子虛賦》和《上林賦》的合稱。它有如下的特徵,一,喪失了真情實感。二,空間的極度排比。三,以直接而單純的鋪敘摹繪爲主要表現手法。四,遣詞用語更加繁難僻澀。
揚雄,他有《甘泉賦》《河東賦》《校獵賦》又稱爲《羽獵賦》《長楊賦》等等。他的辭賦代表作有《蜀都賦》《甘泉賦》《河東賦》《校獵賦》《長楊賦》五篇,揚雄辭賦的代表作鋪排夸麗的風格,以及其體式組構基本模仿相如賦,但是在謀篇運思上有了新的拓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拓展了大賦的題材領域,比如甘泉,河東是寫祭祀。哦,從京都到外郡《蜀都賦》。二是進一步加強了大賦“勸百諷一”的勸的色彩。三,藝術表現上有了新的變化。

西漢中後期的騷體賦,除了大賦之外,我們還有抒情,說理,詠物類的辭賦作品啊,比如說西漢中後期的騷體賦有漢武帝劉徹的《李夫人賦》,劉歆的《遂初賦》(紀行賦的開山之作),班婕妤《自悼賦》,抒情和詠物短賦有東方朔的《答客難》司馬遷《悲士不遇賦》,王褒的《洞簫賦》等等。

東漢辭賦的變化,主要是從漢大賦慢慢過渡到抒情小賦。首先東漢的騷體賦有班彪的《北征賦》,馮衍的《顯志賦》,蔡邕《述行賦》。演變要從班固的《兩都賦》說起,受班固影響的張衡(是個承上啓下的一個人物)《二京賦》(漢大賦絕唱),張衡的《歸田賦》是抒情小賦的開山之作。其後還有趙壹《窮鳥賦》《刺世疾邪賦》,禰衡《鸚鵡賦》。
啊啊啊…終於到兩漢詩歌部分了…
最早有資料記載的是應亨《贈四王冠詩》和班固《詠史》,之後還有張衡《同聲歌》和秦嘉《贈婦詩》等等,張衡和秦嘉的作品標誌着文人五言詩漸趨成熟。


《古詩十九首》首見於《文選》,主要寫遊子思婦之辭,離別情緒,人生失意和無常之感。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表現特徵有1.寥寥數語卻將意思表達明確而深遠。所以是意蘊多義,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現風格。《庭中有奇樹》
2.淺近自然,不假雕飾而富於表現力,簡單理解就是這些需要都是相當平常自然的,沒有特意的堆砌,越簡單而越有表現力,因爲留給人們的想象空間會更多?😂
3.情思與景物、情境的融合。《迢迢牽牛星》全篇寫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卻把現實中游子思婦的離別情感融合了進去。《西北有高樓》寫樓高,寫曲悲涼,寫人孤獨,也正是作者自身以及其生存狀態的象徵。

東漢末年其他五言詩
《文選》《玉臺新詠》收錄了一些無主名的五言詩,例如所謂的蘇李詩(蘇武,李陵詩)。
等。



漢樂府,首先樂府最開始是掌管音樂的行政機關,後來人們把樂府演唱的歌詩也稱之爲“樂府”,於是樂府又成爲了詩體的名稱。
最早給樂府分類的蔡邕把樂府分爲四類:大予樂,周頌雅樂,黃門鼓吹,短簫鐃歌。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分爲12類(如圖所示,不想碼字中…)
漢樂府民歌多存於相和歌辭。
漢樂府民歌的文學價值有
和《詩經》的周民歌是一脈相承的“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情感真摯濃郁,風格平實樸直。同時,在具體的題材和表現手法上又有新變。a.題材承變(如圖)b.藝術表現手法的演變。(如圖)…

啊啊啊…真的不容易…還有兩章…😂😂😂😂


加油^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