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看他們各自的主要功績。

東周春秋時期,管仲輔助齊桓公,在經過軍事丶政治、經濟、外交等一系列改革後,使齊國成為當時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都是最強的國家,使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當時齊國人稱管仲為仲父,史書稱管仲為千古賢相。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輔助劉備三分了天下,在劉備死後,他又輔助劉禪,被劉禪尊稱為相父。

總的來說,兩人都有卓越的軍事、政治能力,都能使自己的國家國富民強,都能讓自己的國家富國強兵。

我想管仲能做到的事,諸葛亮也應該能夠做到,但諸葛亮能做到的事管仲未必能做得到。比如空城計、諸葛亮借東風丶草船借箭等(以三國演義為標準),管仲未必能做到。

另外,諸葛亮設計了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管仲未必能做到。

諸葛亮留下了巜前出師表》丶《後出師表》、巜誡子書》等名作,不知管仲有什麼傳世名作。

再者,唐代大詩人杜甫評價諸葛亮「諸葛大名垂宇宙」,未見詩人對管仲有什麼積極的評價。在民間,諸葛亮的名聲也比管仲響亮多了,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

綜上所述,應是諸葛亮的能力比管仲強一些吧。


我認為管仲與諸葛亮相比,能力要強於後者的。

第一軍事方面,管仲的軍事原則是"作內政而寄軍令",措施是"參其國而伍其鄙",。把全國分為21個鄉,工商6個鄉,士鄉15個。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一軌,這就是"伍其鄙"。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後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因此被唐朝唐肅宗列為(武成王六十四將)右列第一位。

而諸葛亮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借東風是小說中虛構的,真實的歷史是前期劉備在世時,諸葛亮沒有上過前線是作為漢朝的蕭何一樣穩定後方,提供糧草的。劉備死後,他採取東聯吳國、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北拒魏國的方針,穩定了蜀國的發展,為北伐打好基礎。五次北伐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才算真正的北伐。從戰果看,奪得了魏國兩個郡的土地,殺了魏軍兩萬多人,遷百姓1000餘人到漢中,未有突破性進展。他的主要成績提現在發明和兵法上,比如說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八陣圖。並受到唐朝大將李靖的認可,還被唐朝唐肅宗列入(武成王廟十哲)之一。從軍事來說諸葛亮完敗。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有過評價,那就是: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

 

第二治國和政治方面,管仲提出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製,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察舉制。禁止貴族掠奪私產;鑄造貨幣,調劑物價。反對竭澤而漁,根據土地的肥沃程度,收取土地稅,由於齊國沿海,他主張由國家控制鹽鐵。還提出開辦妓院,收取稅賦。這樣使得齊國國庫富足起來。而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還修建了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而且治國方面諸葛亮開誠布公、公正無私、賞罰嚴明、事必躬親、以身作則。陳壽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治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資治通鑒》引文。

第三對後世的影響力,諸葛亮留有(前、後出師表),(誡子書)。發明的八陣圖還存於世,多次受到後代軍事家的推崇。相對於管仲,諸葛亮的知名度高一點。首先是歷代君王對諸葛亮忠君愛國的推崇,其次是(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諸葛亮等人物的繪聲繪色,讀起來讓人愛不釋手,代入感很強。最後大家是對諸葛亮未能一統天下的遺憾。關於管仲的書籍有《論語》、《史記》、《管子》、《左傳》、《管仲傳》由於年代距離我們太遠,相關的資料不像三國演義一樣廣為人知,加上齊國本身的強大,讓很多人提起管仲不像諸葛亮那麼有知名度。綜上所述,就以個人能力的話,管仲是超過諸葛亮的,他憑藉自己的大智大勇,把齊國一步步推向霸主之位。


在民間諸葛亮的名聲遠勝管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