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記者 徐偉倫 通訊員 王曉丹

  “蘇大強是‘作爹’”,這是最近看過熱播劇《都挺好》的網友們給出的統一口徑。強勢的蘇母去世後,蘇大強一掃前半輩子的窩囊與懦弱,開始作天作地,要在家中強刷一波存在感。自己一心只想不勞而獲,兒女怎麼提醒都當耳旁風,最後全部身家都被騙了,還要嚷着跳樓;要跟着大兒子明哲去美國住大HOUSE,可惜明哲失業沒去成,他便賴在地上不依不饒,這時候還不忘跟安慰他的二兒子和兒媳“撒嬌”:“我想喝手磨咖啡……”

  蘇大強“作”起來時,足以讓觀衆氣到摔遙控器,甚至有人提出“養老不養蘇大強”的口號。可爲什麼該劇的收視率及討論率卻還一直高走呢?那是因爲這樣的老頭“似曾在人間相識”。四處安利這部劇的小夥伴,必定對養老這一問題產生了更深的思考。

  記者請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的法官,跟小夥伴們一起來聊聊劇中出現的一些法律問題。

  問題一:蘇大強明明有每月5000塊錢的退休金,卻一直攥在手裏不花,而是各種從兒女身上“搜刮”。老人的退休金能抵兒女的贍養費嗎?

  回答:平時給兒女甩臉子,一給錢立馬變了一副面孔。蘇大強的“不喫不喝只要錢”行爲不僅激化了兒女矛盾,還讓自己晚年的贍養問題陷入了尷尬境地。有網友說,像蘇大強這種極端自私、絲毫不爲兒女着想的人,就讓他拿着退休金自己過吧。但是,這樣的建議在法律上卻是過不了關的。

  贍養老人是法律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贍養標準應以老人的實際需求爲限,並綜合考慮家庭、子女收入、負擔等因素。一般來說,如果老人有退休金、房屋出租的租金等收入,該收入可以用來衝抵贍養費用,即在相應範圍內適當免除子女的贍養費。但這並不意味着免除子女的贍養義務,而是在現實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減輕子女的負擔。

  像蘇大強這樣有穩定的退休金收入的,在他能獨自負擔的範圍內,法院一般不會再對子女做強制性的要求,但如果他的收入不足以支付養老費用,那不足部分原則上應由明哲、明成、明玉三個子女分擔。

  要知道,贍養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滿足,物質條件只是一部分,老人需要的更多還是陪伴。根據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贍養義務主要包括“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子女還應主動履行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法定義務。

  問題二:蘇大強跟二兒子明成和兒媳生活在一起,小女兒明玉因家庭歷史積怨,不喜與二哥及父親交往,故不常探望。這種做法在法律上合理嗎?

  回答:追劇的觀衆們大都對明玉的少年經歷表示同情,認爲明玉做的已經很有良心了,不能再過高要求明玉經常探望父親。但是,法理與情理畢竟不同。法官提醒,即使父母與一個子女共同生活,其他子女仍應常來探望。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現實生活中,老人一般會與一個子女共同生活,更多指望這個子女對自己日常照料,但並不意味着免除了其他子女的贍養義務。其他子女仍應在其他方面更多、更好地履行贍養義務,如常看望老人,根據老人的需要買衣服、日常用品、醫療用品等,在老人生病住院需要照料等情況下,也應該履行照料等義務。

  我國法律對履行贍養義務也有獎勵性的規定。繼承法中規定:“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同理,如果在老人生前就將財產進行分配的,取得較多財產的子女亦應承擔更多的贍養義務。

  總之,贍養的本質目的是爲了保障老人安享晚年,讓老人老有所依,是每一個子女的義務。

  問題三:在第九集中,明玉透露自己與父母簽訂過一份協議,大體內容爲將來就算父母老死,也不需要明玉養老送終,蘇家的事跟她再無半點關係。說白了,就是明玉與父母兩方自願同意斷絕親子關係。但是,這種斷絕親子關係的聲明在法律上有效嗎?斷絕關係後是否還能繼承財產?

  回答:首先,聲明無效。在文學及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我要跟你斷絕父子關係”等等類似的表述。但是矛盾歸矛盾,基於血緣形成的親子關係是無法割裂的。我國法律沒有對斷絕親子關係這一行爲作出任何規定,因此親子關係不可能因一紙聲明解除。

  因此,能否繼承財產顯然跟是否聲明斷絕親子關係是不相干的。子女對於過世父母遺產的繼承方式有兩種,即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我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辦理。而根據繼承法第七條,只有在繼承人有下列行爲之一的,纔將導致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二)爲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四)僞造、篡改或者銷燬遺囑,情節嚴重的。

  因此,對於聲明“已經斷絕父子關係”的子女而言,只要沒有作出以上行爲,是有權利繼承父母遺產的。當然,成年子女對父母仍然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席鋒宇 張博 範琳鬆 羅聰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