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文中詳情就介紹過:武松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裡莊客,沒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

不過這都是表面現象,我們來深層次的分析一下:

01.先說說柴進的待人之道

柴進待人來者不拒,書中介紹過:

「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喚做旋風,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孫。自陳橋讓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賜與他誓書鐵券在家中,誰敢欺負他?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三五十個養在家中,常常囑付我們酒店裡:『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

由此可見,柴進招賢納士是來著不拒,頗有信陵君食客三千的意味。

雖然來者不拒,但也分三六九等:

初見林沖的時候是『滾鞍下馬,飛近前來,就草地上便拜』;

在見宋江也是拜在地下,口稱道:「端的想殺柴進」;

見到美髯公朱仝的時候,確是平平淡淡,反而朱仝對柴進拜倒;

由此可見,柴進雖然是來著不拒,但是待人也分三六九等。

02.再說說柴進喜愛何等人物

宋江和林沖都是官場出身,還有一個白衣秀士王倫,也是得柴進資助才坐穩梁山,由此可見柴進對有知書達理的人物比較偏愛,

這裡從林沖棒打洪教頭這段也能看出來:

林沖聽了,看著洪教頭便拜。那洪教頭說道:「休拜,起來。」卻不躬身答禮。柴進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沖拜了兩拜,起身讓洪教頭坐。洪教頭亦不相讓,便去上首便坐。柴進看了,又不喜歡。林沖只得肩下坐了,兩個公人亦就坐了。

這裡的洪教頭對林沖沒有躬身答禮,已經讓柴進心中不喜,之後更是不想讓,更讓柴進不痛快。

對於這點,其實也不難理解,柴進出身貴胄,錦衣玉食,雖然混跡江湖,卻看不慣江湖草莽的做派。

看完以上兩點我們再來看看武二郎01.武松出身江湖草莽

武松的出身不說大家也知道,跟著哥哥長大,從小惹是生非,待人接物上面也是直來直去,心中不會多想:

對於佩服的人,納頭就拜,例如宋江;

對於性情相投的人也是直來直去,例如張青夫婦;

對於看中自己的人,那時捨身相報,例如施恩

由此可見,武松心中是根本不在意細枝末葉上的禮節。

02.武松的當時處境

當時的武松身上背著案子,但是江湖名望不足。來到柴進這裡後,開始也是被好好招待,但也就是等同一般的人物待遇,並沒有獲得柴大官人的另眼相待,這讓武松很是鬱悶。

自己空有一身勇力,但是卻不得柴進賞識;想要找個機會表現一下吧,柴進在當地也是聲明斐然,無人招惹,柴進每天就是騎馬打獵,更沒有用到武松的地方。

鬱悶的武松只能借酒澆愁,喝了酒之後就鬧事,想要惹氣柴進的注意。沒成想柴大官人是注意到了,但留下的都是壞印象,這就更加讓武松鬱悶了,直到遇到了宋江,才讓武松成為柴進的座上客。

通過以上對比,看柴進和武松兩者的出身和性格,兩人完全不是一路人,三觀不同,也就不難理解柴進為什麼不喜歡武鬆了。


文/三點文墨

原創文章,歡迎關注或吐槽,帶你看不一樣的文化趣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武松的性格有缺陷,不招人喜歡。

武松在老家清河縣同人打架,一拳將這個人打的昏死過去。

武松以為人死了,嚇得逃走了,在柴進家躲藏了一年多。

大家要知道,宋代法律是連坐的。柴進收留武松,也屬於嚴重的窩藏罪,要倒大霉的。

有人說,柴進家裡有丹書鐵券,根本沒事。其實丹書鐵券最多只能保命。一旦柴進犯罪,該怎麼處理還是怎麼處理。如果丹書鐵券真的可以什麼都罩著,柴進後來也不會因為李逵打死人而入獄,差點被折磨死了。

柴進收留武松是有很大危險的,但柴進還是做了,非常講義氣。

而且,柴進對武松很好。

大家看看柴進招待林沖、宋江的豪爽,對武松肯定也是有酒有肉,什麼都有。

但是,武松這人性格確有問題。

大家看看宋江,無論逃到哪裡,都很注意和別人搞好關係。

比如宋江躲在花榮那裡,花榮的部下個個感激、喜歡宋江。宋江被充軍去了江州,也就是江西九江,也迅速和各色人等搞好關係。

但武松這傢伙,就有些不識好歹。

本來柴進收留了你,是大恩,有些什麼小氣也應該受著。

但武松卻很肆無忌憚,照顧他的僕人主要有一定失誤或者言語不對,武松就要揮拳打人。

書中寫:「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裡莊客,沒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

如果一二個人說你不好,可能是有私仇。所有人說你不好,就是有問題了。

大家看看宋江酒後失足,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就差點被武松打了。這本來是區區小事,宋江又不是故意的,武松隨便就能打人。

況且,宋江又是柴進的貴客。武松毆打宋江,柴進面子上如何掛的住?

同樣道理,打狗也要看主人。你隨便打柴進的僕人,豈不是沒有把柴進放在眼裡,又明顯是不懂得感恩。

柴進嘴上不說,心裡自然是不滿的。久而久之,對武松的招待標準就降低了。

但即便如此,柴進還是養了武松1年多,且不談柴進為了武松冒的險,這一年花銷也不小了。

大家知道,武松是個大漢,食量驚人。在景陽岡,武松喝了十五碗酒,吃了4斤昂貴的牛肉。

就算這1年多給武松吃飯、穿衣,柴進也得花費不少錢。

其實就武松的所作所為,換成一般人早就趕走他了,柴進一直收留他躲避,真算是不錯的,太講義氣了。

所謂斗米恩升米仇,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最終武松卻仇視柴進,後來兩人也沒有什麼交集。

相反,宋江很會收買人心,認識武松幾天,用了區區幾兩銀子加花言巧語,就認武松做了義弟。

這裡也要說說武松。武松在投奔柴進之前,也就是清河縣的一個地痞流氓而已。武大郎自己也說了,因為武松天天在外打架,他作為兄長每個月都被縣衙抓去問話和賠錢,從沒有一個月消停過。

說白了,武松也不是什麼好人。


武松打死人投靠柴進,初時的柴進,並沒有不待見武松,而是像對待其他的投靠者一樣,每日款待武松,好酒好肉招呼;可是,武松始終性格暴躁,不拘小節,動不動就要打人,莊客一旦照顧不周,武松便拳腳相向;一年多時間,武松幾乎得罪了所有人,那些莊客經常跑到柴進面前告狀,說武松這裡不好,那裡不好;時間一久,聽的越多,柴進也就越來越不耐煩,索性不去理會武松,也不如先前熱情了;

個人認為!柴進不待見武松,並沒有錯,反而合情合理;換作是我,我也會不會待見他,一個逃犯投靠,我好意收留,把他當作貴賓,每日好酒好菜招待;可是,這個逃犯偏偏不知收斂,每日在我莊園里惹是生非,給我找一籮筐麻煩,那麼?我心裡肯定不爽;加上整日一群莊客在我耳邊嚼舌根,一年多時間沒個一天清凈日子,那我肯定生氣,不光是我,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受不了,都會把武松趕走;柴進的做法反而是最大度的,一年多時間都沒有趕走武松,依然留他在莊園里;

如果大家認為柴進做錯了,不妨試試,讓我來投靠投靠,我也像武松一樣做法;每日打你家人,親戚朋友,住上個一年半載,看你們誰敢不趕我走!!!


假如你是柴進,遇到這樣的一個人。

他武功不錯,人也豪氣,江湖上有一定的地位。

但是他有些毛病,就是喜歡喝酒,還有就是跟人打架。

之前他來投奔你的時候,是因為在家鄉鬧事,跟人打架惹了官司。

你看他人不錯,武功好,是個可塑造之才,就收留了他,好酒好肉地招待他。

但是呢,這個人脾氣壞,尤其是喝酒之後,整天鬧事。鬧事還不止,還動人打人。

鬧得家裡上上下下都討厭他,一有機會就說他的壞話。

按理來說,這樣的人,你應該立馬把他從家裡驅逐出去的。

但是你想,他好歹有點江湖地位,不能這樣傷了他自尊。於是,就想個辦法,把他的待遇降低,讓他主動離開。

但是呢,他偏偏不離開,一直賴著……你也沒有辦法,只好由他去了。

事實上,武松在景陽岡打虎之前,並不是江湖上都認的「打虎英雄」。

他就是一個好勇鬥狠的青年,或者我們可更刻薄一點,說他是小流氓。

在景陽岡打虎之後,他的江湖地位才建立起來,人人才把他當作是英雄。

柴進沒有開天眼,自然不知道日後武松會成為打虎英雄。

在武松把柴家莊鬧得雞飛狗跳之時,他不蠻橫地趕他走,算是留有餘地了。

那麼,武松會感激柴進對他「留有餘地」嗎?

其實,並不會。對於武松的事,柴進辦得並不漂亮。

故意慢待就等於侮辱他,而且慢待就大半年。

還不如直接送武松一些錢,直接了當地跟他說,廟小,另謀高就吧。

小蘇學士等人對待高俅不就是這個方式嗎?

可見,柴進亦有小氣之處,惹得武松與莊客都不開心。

宋江是怎麼對待武松的呢?送銀子、十里相送等,感動的武松稀里嘩啦的。

但明白的人都知道,武松是要離開柴家莊,去投奔親哥哥。

用現在的話來說,武松就是失業了,生活與工作都沒有著落了,只好去投靠親哥嫂了。

一個失業青年還這麼高高興興地離職,宋江這領導很有水平啊。

柴進不會宋江這些手段,只會慢待來逼武松離開。

人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會念你的好嗎?只會記住你對他的侮辱!


從柴進的角度,尚未有打虎英雄經歷的武松就是一個疑似打死了人的小混混,這個小混混情商又低,經常借酒勁打柴進的莊客,因此沒人說他好的,一個去告狀柴進聽過也就算了,所有的人都告他的狀,柴進自然就『相待得他慢了』,說柴進不夠義氣多少有點『升米恩,斗米仇』的意思,實在說不太過去。

從武松的角度,柴進固然也算得上是仁至義盡,從禮貌上武松和柴進分別之時也說了『實是多多相擾了大官人』的客氣話,但是柴進的慢待其實也有點過了,這表現在並不是單單沒讓武鬆快活吃好喝好的『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武松在《水滸傳》中首次出場是生了瘧疾在廊下烤火,這瘧疾自然是柴進莊上得的,也說明在瘧疾發冷期的武松不但無醫無葯,住的地方也不怎麼樣,後來武松說的『吃了那一驚,驚出一身冷汗,覺得這病好了』只是一說,說到底他的瘧疾是靠自身免疫力硬扛過去的,柴進照顧不周是顯然的,雖然或許事出有因。

也許各人有各人的道理,只能說,出身舊皇室貴胄家族的柴進和武松不是一路人,也並不投緣,也因此雖然兩人有過交往又都是所謂上應星宿,但是在梁山上,武松和柴進並沒有多少交集和交情。


柴進皇親國戚,武松漂泊江湖。二人原本就沒有交集。地位身份相差懸殊,此時的武松在江湖上根本就是濟濟無名之輩,還沒有打虎殺嫂等等一系列牛逼哄哄的神操作,所以呆在柴進莊上多日沒人鳥他,一陣陣的失落。此時的柴進卻在江湖上聲名遠播,此時的宋江也在江湖聲隆日顯。

宋江在自己家被朱仝私放之後,走投無路之際,不知道是去京津冀發展還是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茫然無措。他弟宋清道「我只聞江湖上人傳說滄州橫海郡柴大官人名字,說他是大周皇帝嫡派子孫,只不曾拜識,何不只去投奔他?人都說仗義疏財,專一結識天下好漢,救助遭配的人,是個現世的孟嘗君。我兩個只投奔他去」。可以看出,小旋風柴進的威名連宋清這個一般人都知道,而且非常了解。此時的宋江也是名聲在外,柴進初見宋江,是慌忙跑出來,而且還對著宋江拜在地上,柴進有身份有地位有財富的一個人,不是他傾心想交看得上眼的人他怎會跑步前進行此跪拜大禮?此時的武松在柴進莊上猶如潛龍在淵,真本事沒地方顯露出來,養在深閨人未識。江湖上都是英雄惜英雄,柴進看不出此時的武松有多大能耐,看到的卻是武松在自己的莊上脾氣很大,和自己莊上的下人搞不好關係,而且動不動就打人,人說打狗還得看主人面,一個武松此時還是無名之輩沒有名望,一個是武松脾氣差不受人待見,柴進覺得此人不可深交。就是上梁山以後柴進和武松都很少打交道,因為不是必此互相欣賞的人。而此時在柴進莊上的武松什麼都不缺,就缺一個機會,一個成名的機會。

武松在離開柴進莊上後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出名要趁早!沒有名聲行走江湖,狗都不理。於是此後見老虎就打,見閑事就管,見壞人就殺,為什麼此後武松的人生才開始真正地開掛?都是被柴進柴大官人刺激滴唄。

『劍秋原創,敬請關注』


武松一出場便喝了十八碗酒,酒後打死了景陽岡上的老虎,震撼凡人,衝擊天人。「打虎」這一形象如巨大的光環照耀了武松的一生。血濺鴛鴦樓,怒殺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一十五口性命,如砍瓜切菜,「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粉牆血字,快意恩仇,武松,天人也!

但是不得不承認武松打是他一生中分水嶺,在此以前他只是一個社會的小混混,景陽岡打虎才是武松從屌絲變變英雄,成為天下的敬仰。而柴進見武松的時候他只是一個打死(其實是打傷)人的逃犯,是很難如貴族柴進的法眼的,柴進只是為了名聲而接待他,結果武松酒醉後打傷家丁,打狗還要看主人的,引起柴進的反感。


沒有不待見啊,柴進一開始也是對武松不錯,武松也承認了,只是待久之後,喝酒鬧事叫人看輕了唄。

柴大官人只是江湖救急,結交好漢。

有句話不是說過了嘛,救急不救窮。

武松要麼聽安排,如林沖乾脆上了梁山,要麼有骨氣些離開柴家莊,都不是,就是一個字賴。

頓頓喝大酒,當自個是誰啊。

施恩厚待武松也圖他打跑蔣門神,大夥交朋友都有目的,並非純粹的盲目。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武松算是在柴家莊把自個的身價給跌停了,若非在以後的英雄事迹,恐怕柴大官人還會懊悔居然待見了這麼一個潑皮無賴。


感謝邀請,我是「寧靜影像故事」。愛思考歷史,喜歡分享有趣好玩視頻,給生活加點新料。

武松武功厲害,為人豪爽義氣,柴進喜愛結交江湖豪傑,為什麼就不喜歡武松,還對武松很是冷淡。

小說里武松第一次出場,就是在柴進莊上。宋江殺了閻婆惜,逃難來到柴進莊上,遇見了武松。那會武松在家鄉打死一個人,在柴進莊上避難,一住就是一年,也就是說柴進養了武松一年。

宋江和武松第一次見面,宋江不小心把炭火弄到了武松身上,武松暴跳如雷,抬拳就要揍宋江。柴進趕緊攔下,說出宋江姓名,武松得知是宋江,納頭便拜。

柴進廣交天下豪傑,並仗義疏財,梁山好漢里有不少受過他的幫助,比如宋江、林沖、李逵等。武松也是因此,才跑到柴進莊上避難。柴進一開始,也是熱情招待武松,好酒好菜招待。武松愛喝酒,脾氣又不好,日子久了,有人就在柴進面前搬弄是非。

逐漸,柴進對武松就不熱情了,對他有了看法。

所以武松才會對宋江抱怨,當初我也是客官,也曾受到禮遇相待,如今卻疏遠了。正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水滸傳原文寫道: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管待,次後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

因此滿莊裡莊客,沒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待他慢了。

可見武松的情商不高,你在人家避難,人家白養活了你一年。你不討人歡心,也不給人出力,只管喝酒,還愛發脾氣,不怪柴進會冷落你了。並且,武松那會在江湖上還沒什麼名氣。三碗不過崗、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都是武松離開柴進庄後發生的。

武松在柴進莊上住了一年,也沒什麼突出表現,自然就沒受到柴進更多的關注。即便是如此,柴進也是養了武松一年,沒有趕他走,已是很大恩情了。武松知道了哥哥武大郎的消息,才離開了柴進莊子。

己家看法,歡迎關注「寧靜影像故事」,留言討論。


柴進為什麼不待見武松?《水滸傳》第二十三回作者寫得明白:柴進因何不喜武松?原來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管待;次後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裡莊客,沒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 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從這段話以及柴進和武松二人性格特點,大約可以分析出柴進不待見武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武松嗜酒,且脾氣火爆,得罪了柴進莊上的莊客,莊客們在柴進面前說了武松很多壞話;二是柴進豢養江湖好漢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武松沒得機會展示自己的本事,自然引不起柴進的關注和重視,被柴進看作只是一個好酒的閑漢;三是柴進對待來投奔的江湖好漢習慣於居高臨下,且又是撒網式的泛愛;而不是像宋江那般平等相待,且單獨結交。

一是武松嗜酒,且脾氣火爆,得罪了柴進莊上的莊客,莊客們在柴進面前說了武松很多壞話。

武松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一個是嗜酒如命,還有一個就是脾氣火爆。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曾得到和別人一般的待遇,日子久了,武松這兩個特點就容易壞事,本來就脾氣火爆,又嗜酒如命,酒後特別容易炸毛,莊客只要有照顧不到的地方,武松就要發作,估計武松不一定真的打了哪個莊客,但那副要吃人的樣子,肯定把莊上所有莊客都給得罪完了。武松自視甚高,覺得我雖是來投奔,你們也該客客氣氣招待我。但莊客們卻會這麼想:你一個來莊上躲災避難的人,居然還這麼無禮、這麼橫,你憑什麼?毫無疑問,莊客們肯定沒少說武松的壞話,柴進心中肯定不爽,沒把武松趕走,只是不想壞了自己「仗義疏財」和「喜好結交好漢」的名聲,所以只是把武松當作一個閑漢養著,他心裡覺得,反正多你一個也不多,根本就無所謂。倘若武松是林沖,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估計莊客們都會說他的好話了。

二是柴進豢養江湖好漢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武松沒得機會展示自己的本事,自然引不起柴進的關注和重視,被柴進看作只是一個好酒的閑漢。

柴進仗義疏財、好習槍棒,江湖上名聲響亮,總有一些逃犯、刺配軍人聞名前來投奔。從此前林沖棒打洪教頭的情形來看,以洪教頭那般粗淺的武藝尚被柴進尊為槍棒教師,足見柴進莊上養著的大多數只是沒有真才實學、混吃混喝的閑漢或是庸人。柴進也不以為意,看來柴進對江湖好漢的原則放得很寬,真的是叫做「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迎接來人」。柴進的用意很明顯,他要的就是這個「仗義疏財」、「喜好結交好漢」的名聲,至於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好漢,是不是有真本事已經不重要了。再看柴進豢養三五十名好漢還有一個「娛樂」的目的,那就是沒什麼事的時候,讓這些自認為有本事的好漢們捉對較量,柴進只當是看戲一般,聊以取樂。如果發現某人有真本事,柴進自然會高看一眼、厚待三分。正因此,所以才會有「林沖棒打洪教頭」的事情發生。而武松則沒遇到這樣的機會來展示自己的本事,自然引不起柴進的關注和重視,所以被柴進看作只是一個好酒的閑漢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是柴進對待來投奔的江湖好漢習慣於居高臨下,且又是撒網式的泛愛;而不是像宋江那般平等相待,且單獨結交。

說白了,柴進並不是真的喜好武藝,也並不是真的想結交江湖豪傑,他豢養江湖好漢只不過是因為無聊而已。柴進其實就是個世代享受爵位的富N代,他有著世襲爵位,壓根不用靠自己努力奮鬥來謀生,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他的日子太舒服了。柴進既不喜歡詩詞歌賦,又不嗜武如命,平時就是到郊外去打打獵,那麼,這平時的日子該怎麼消遣呢?不就是豢養一些江湖好漢,沒事的時候看看他們捉對較量,既可以娛樂,又可以博得一些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正因為如此,也決定了柴進對待前來投奔的人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且又是撒網式的泛愛,也就是說,只要你認得路就可以來投奔。具體接待、安排都是他莊上的莊客處理,可以肯定的是,柴進和他莊上豢養的那些人,估計都不會有多少機會接觸,更別說深交了。所以,一個被人「驚為天人」的貨真價實的好漢武松,就這樣在柴進眼皮子底下一年多,柴進對武松這個真好漢卻毫不知情!相比之下,宋江就高明多了,他在江湖上溜達一圈,就能網羅一批鐵杆粉絲,因為他都是一個一個單獨深交,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相待,動不動就自己跪下來給對方磕頭。這招殺傷力很大的,對方心想,老天!大名鼎鼎的「及時雨」宋江給我跪下來磕頭,這可要折殺我了!誰不會對宋江拜服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