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有什麼方法可以確立主題?

個人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去思考

  一、主動表達主題

  主動表達主題是指攝影師的個人經歷閱歷造成對某一行業有深刻了解和認識,然後想通過這個行業的一些具體事件來表達證明一種社會現象來或者一種社會問題,並且有不吐不快的感覺,這種主題的攝影作品是最打動人心的。比如作者是工廠的一線工人,作者想表達工人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工資待遇和勞動付出成正比,為了表達工人的幸福感,他就會拍出工人的歡歌笑語,幸福滿滿的攝影作品。反之如果作者想表達工人的艱辛,付出得多,得到的少,為了明天的美好他們與家人離多聚少,就會拍出工人的艱辛並體現在外的遊子對父母對兒女的思念之情。

  二、被動表達主題

  被動表達主題是指作者很有社會責任感,敢於討論和拍攝社會熱點話,比如養老、教育、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主題,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和深入敢於發表不同見解和看法,讓更多人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這類主題的也許不是作者最擅長的,但是是最受人們關注的。

  三、尋找主題

  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和社會熱點話題領域有一定的建樹後,就需要尋找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小眾主題比如:歷史類、旅行類、民俗類一但選擇了主題類型就要持之以恆地去拍攝。

  四、發表作品

  很多攝影人每天都在拍攝的路上,拍了大量在圖片放在電腦裏沉睡,這樣的拍攝與不拍沒有什麼區別,俗話說得好:酒好也怕巷子深,巷子再深人家還擺了一個攤,你將圖片放在電腦裏難道是想等別人來偷你家電腦去看你拍的圖片嗎?

  我個人認為《三三四》工作法也許對攝影人有所幫助,就是三分拍攝,三分整理,四分發表。三分拍攝就是不要將所有時間用在拍攝上。三分整理包括修圖、查閱資料、撰寫文章、文章配圖等。四分發表包括:一是將圖片上傳至圖庫賣錢(整理得好一個月賣個幾百千把塊還是沒問題的),二是將配圖文章發表到各大自媒體平臺增加曝光率(可到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網易新聞、鳳凰新聞等平臺註冊自己的自媒本號),三是將作品發表到各大論壇讓更多人欣賞到你的作品,四是將作品投稿到各專題公眾號或大V自媒體順便掙點稿費搞點小錢擴大自己的知名度。

  總之要想拍攝出走心的紀實攝影作品首先要從自己熟悉的領域開始做起,再通過自身不斷學習深入其它社會熱點話題及自己感興趣的業餘愛好領域去拍攝、發表。重要的事說三遍:發表、發表、發表........

  我本人也喜歡拍紀實,主要以農村紀實題材為主,代表作品《即將消失的行業--系列》紀錄農村傳承千百年來的各種老手藝即將失傳消失。《消失的公社--系列》紀錄至1992年拆鄉並鎮以來那些合併的公社至工作人員搬走後,荒廢垮塌的公社遺跡,這些公社有的是從古廟過渡而來,有的是從古道觀過渡而來,有的是古建築過渡而來,通過拍圖片、視頻、走訪羣眾、查閱資料等將這些公社遺跡整理歸檔。《工匠之心--系列》紀錄了農村為了生存的老工匠們幾十年如一日重複同一種手藝,很多老人患了職業病後還在追求工藝上的精藝求精,他們在技術上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更多農村題材作品請百度:何永平野馬  或360:何永平 攝影


一、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紀實攝影。紀實攝影是最具有現實風格的形式,是攝影的基夲特徵之一。它來自於現實,最貼進現實。我們日常所接觸的大量攝影作品,都是以紀實性為主要特徵的。它表達的是作者對社會現實的認識態度。

1985年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碩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萊思在其論文《紀實攝影的新定義》中說,

〈丨〉紀實攝影是由一個技藝高超,富有獻身精神的攝影家以任何畫幅的照象機拍攝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類狀況的現實本質,展現生活條件,而無論好與壞。

〈2〉紀實攝影是對被研究社會狀況的視覺描寫。其中流露出拍攝者的關心並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變化。

〈3〉紀實攝影是解釋人與環境,人與社會活動之間相互關係的解說性照片。

因此,紀實攝影在拍攝的時候,攝影作者首先要考慮好,拍什麼,怎麼拍?要選擇能展現主題,渲染主題,緊扣主題的內容去拍攝。

二、紀實攝影,採用的是組照式的方法。那麼用什麼方法確立主題呢?

1、圍繞主題選擇鏡頭。組照是用一組照片寫文章,表達作者對人,事物或環境的認識與評論。所以每張照片都必須圍繞主題去拍攝,去表達。每張照片的文字描寫敘述都必須緊扣主題。

2、圍繞主題多側面選擇內容。拍攝時對所攝事物環境進行多側面,多方位的展示。抓住典型畫面,使其有立體感。

3、選擇最具有形象的內容拍攝。拍攝以抓拍為主,多使用快鏡頭和高感光度拍攝。鏡頭以廣角境為好。

具體方法如下:

〈|〉守株待兔法。拍攝準備工作做好以後,選好角度,調好焦距,等待時機出現,立即進行拍攝。

〈2〉聲東擊西法。利用掩護的方法,先對非拍攝者對焦,用眼的餘光觀察被拍攝者,當被拍攝者的動作,表情達到所需畫面時,立即抓拍。

〈3〉掩護法。是一種二人配合的拍攝:讓配合者站在被拍攝者前方,假裝對配合者拍照,而後面那位纔是被拍攝者。

〈4〉盲拍法。即不用取景器調焦拍攝。用目測對焦,用小光圈(f8,f11)加大景深,充分利用鏡頭的視角。拍攝後在照片上進行第二次構圖剪裁。


紀實攝影是可以先確定主題再去拍攝的。攝影人根據自己的對生活觀察後,再確定什麼專題。有的專題需要一年或幾年的時間去完成。

紀實攝影是以紀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來源於生活和真實。我拍攝的紀實攝影作品表現的都是農村的或底層人民的生活。例如:反映農村民俗的,2月21日《紀實攝影》發表的《湖口農村民俗「上紅丁」》。民俗的傳承,在農村開始淡化了,有的己經失傳了。作為一個攝影人,有責任為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民俗進行記載。農曆正月十五日,我用手機和相機記錄了一個自然村「上紅丁"的全過程。文章發表後,很多公眾平臺轉載了,反響很好。


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都是紀實攝影的主題。有人參與的活動,你的攝影作品可以對社會、對人類歷史、社會文明等等起到振聾發聵作用的就是最好的紀實攝影作品。


我覺得應該是先有主題才決定是否用紀實手法


官方重視,百姓關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