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勤硯:中央美術學院 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術委員會 副主任兼祕書長。

  “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逐步緩慢而又自發漸漸長成的過程,而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體味着這麼多的美好和未知,所以我們沒有必要這麼功利,急於求成的給孩子一定設定一個目標。

  孩子可能在學習藝術的過程當中,不自知的收穫了審美能力、創造力的能力、與他人互動時自然親近的溝通能力,甚至是能夠具有統領心的能力和變通的能力,所有的這些能力都在這個學科當中獲得了成長,不僅止於畫出了一幅優美的畫作而已,這纔是藝術學習的重要魅力所在。

  藝術教育是必須的,也應該是貫徹人的一生的,那麼不論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在不同的層級都需要不同面向的這樣的審美教育。”

  您真的瞭解“藝術”嗎?又瞭解您的“孩子”嗎?

  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藝術教育”? 我們又能從藝術教育中收穫什麼?

  

  若有啓發,歡迎轉發

  曾幾何時,學習藝術似乎是貴族的特權。是普通人家孩子遙不可及的夢。

  但如今的這個時代,更多的家長會願意給孩子去創造這樣的一個舞臺,挖掘孩子的藝術潛能。

  但您真的瞭解“藝術”嗎?又瞭解您的“孩子”嗎?

  比如:

  有的父母會隨波逐流,看別的孩子學什麼,也不顧自己孩子的意願,就給他報班……

  有的父母認爲藝術教育年齡越小越好,想早早培養孩子特長,結果……

  有的父母以自己的想法爲主,忽略孩子的需求,強行要求孩子去堅持……

  有的父母不顧孩子的壓力,給孩子報多個興趣班,逼迫孩子全面發展……

  我們必須要清楚的瞭解一點,藝術教育的前提是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

  我們誰都不能代替孩子做主,若父母代替孩子做選擇,等於就忽視了藝術本身的特點。

  我們不妨在這個週末,思考一下:

  人,爲什麼一定要學習(或是感知)藝術?

  是爲了能夠開發孩子的左右腦?是爲了增強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或是讓孩子擁有情感輸出的工具?還是爲了讓孩子的人生擁有更多的體驗?

  那麼,我們應給孩子什麼樣的藝術教育?

  1

  究竟孩子需要怎樣的“藝術教育”

  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當天真可愛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便能通過畫紙上簡單幼稚的塗鴉,來傳達自己對這個廣闊世界的認識。

  那些原生的視覺形象,無不展現出兒童對於想象力的表現和審美的訴求。那麼我們究竟該給孩子什麼樣的藝術教育?如何在藝術教學中給予孩子更多的幫助呢?

  2012年鄭勤硯教授與中央美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學生

  與德國教師及學生交流

  鄭教授提到,在她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家長問到:“我的孩子幾歲來學習藝術比較好?”

  對此鄭教授表示:不論什麼年齡段,都是接觸藝術學習的最佳時段。

  家長幫助孩子開始美術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每一個孩子有不同的愛好,比如說有的孩子天生對色彩很敏感,有的學生可能對影像感興趣,而有的孩子特別的執着於卡通漫畫。

  那事實上我們在選擇學習什麼繪畫門類的時候,主要要看孩子的興趣。那我們今天所倡導的少兒美術教育,一般來說都是給他更寬泛的一種學習的語境。

  那就意味着一個孩子從三歲到十八歲,在沒有確定他是否成爲一個藝術家之前,他應該是一種廣泛的學習,那麼只有這樣,他纔可以具有一個大的美術的一種認識。

  莫奈《日出·印象》

  “

  不要過度強加學習

  很多家長帶孩子學習美術的時候,通常會問一個問題,“老師,我的孩子什麼時候學習素描?”

  鄭教授認爲,其實十歲以下的孩子,因爲他對空間、對造型、對黑白灰、對對比、對這些概念的認知是有限的,所以他可能在接受素描的整體知識範疇內,被動接受,理解不了。

  所以,家長們不要在孩子理解力達不到時,過度強加學習。這樣往往是你花費了很多時間,卻並沒有抓住它的精髓所在。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

  尊重孩子的創作

  “你怎麼畫的是這樣,怎麼你畫的跟別人都不一樣!”

  “你怎麼畫的不像呢!”

  有些家長在看到孩子作品時,會很生氣,認爲孩子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創造。

  但事實上,藝術的創作過程是非常自由的,充滿了個性化和創造力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性,也有獨特的想法。所以我們不應該要求所有的人畫一樣的東西,創作一樣的畫面,而是盡其所能,想其所想,儘可能地表達他自己,用他稚嫩的畫筆來表達他心中所想和眼中所見。

  所以一朵花、一片雲每一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能夠把你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表現出來,這就是最好的創作。

  2

  何爲“美·術·教育”

  早在1919年,蔡元培先生便提出了“文化進步的國民,既然實施科學教育,尤要普及藝術教育。”

  德國的古典主義美學家席勒也曾在他的名著《美育書簡》這本書中強調到,人類的道德水準需賴於審美教育的提升而提高。

  而美育教育作爲一個大的載體,自古有之。如中國古代的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如古希臘的七藝當中,特別談到了美感的成長。

  所以無論是古代中國,還是古代西方,都非常看中整個美術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作用。

  但你真的瞭解何爲美術教育嗎?難道就是畫好畫僅此而已嗎?

  不是的!

  倫勃朗素描作品

  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孩童生下來都喜歡塗鴉、喜歡創作?

  這是因爲拿起一支筆,在紙上構建一種圖形,是人最初的一種真摯的表達,它是一種本能。而如何將這種本能,慢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拓展成一種經驗,拓展成他的一種習慣或能力,則是美術教育非常重要的功能。

  如果我們把美術教育分開來看,那它可以分爲“美、術和教育”三個層級。

  那麼“美”在人類共通的一種情感當中,我們對美的體悟,什麼是美?樹立了什麼樣的典範?可以爲我們帶來怎樣美的享受?具有怎樣的意味?這都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其實,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對美都有不同的認識和感悟。

  而“術”它是一種技術層面的內涵,美、術兩個詞的結合那就意味着我們要用一種技術型的手段去表達我們對美的一種體悟和認知。

  那麼“教育”,它的本質就是孩子在藝術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很自由、很快樂,他可以在繪畫的過程當中,構建他的空間意識、數學的關係意識,以及去表達他自己的作品的理解的態度。那實際上,我們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漫長和延續的過程,那麼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應該貫徹始終,那麼不論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在不同的層級都需要不同面向的這樣的審美教育。

  3

  孩子能從美術教育中收穫什麼

  “在這個五歲男孩的畫面中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以及灰暗的色彩。”

  很多家長再送孩子去學畫畫時,功利化的趨向非常嚴重,他們認爲“我花費了時間、精力、金錢,所以孩子一定要畫一個非常漂亮的畫面反饋給我們”。

  可他們常常忽略了爲什麼我的孩子今天在這幅畫中,用了這麼多的黑色和紅色去塗抹,是不是今天他不快樂呢?

  “

  首先,美術對心靈有着治癒的作用

  在鄭教授的教學過程中,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他的畫面中,常常充斥着一些暴力和血腥以及灰暗的色彩。後來當他長到七、八歲的時候,有時候這種內容還會出現。

  倫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

  爲了弄清楚爲什麼孩子會選擇這樣的表達方式,於是鄭教授和孩子的父親進行了交談。

  她發現,在這個家庭的教育中,孩子的媽媽經常出差,孩子的爸爸又對孩子非常嚴厲,而男孩的性格又天性比較地活潑好動,所以父親有時候會用暴力去解決這些問題。

  於是,鄭教授就和他的父親對孩子在畫面上的這些表現進行了一個對話,希望父親能夠改變他的教育方式和策略。

  同時,鄭教授也希望孩子能夠通過畫面和創作的過程,把他的不滿、不愉快的心情發泄出去,這也正是藝術療愈的作用。

  之後,通過這樣長期的藝術學習,這個孩子慢慢地從暴躁、孤立中走出,變得越來越好。

  “

  其次,美術學習對學習有促進作用

  美國大概在二十多年前,就在亞利桑那州展開了一項科學調查。調查表明,它在一些相關的學校,普遍地開設了美術課程。

  開設美術課程的學校有兩類,一類就是普通的開設美術課程的學校,這類學校就跟我們慣常的學校一樣,一週大概就是一到兩次美術課。

  另一種則像科貝特小學一樣,每天都有美術課。而且當你進入到科貝特小學的時候,你會聽到走廊裏瀰漫着古典的音樂,會看到牆壁上到處都是孩子們的藝術創作,而藝術課程是這個學校重要的核心課程。

  科貝特小學

  而後,經過長期的追蹤調查,出人意料的是,同樣的試卷測試,學習藝術、學習美術更多的孩子,成績更好!

  這也意味着他們獲得了更聰明的大腦,因爲孩子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其他,比如藝術史的知識。所以,孩子在未來學習歷史課程的時候,會非常容易進入,因爲藝術史給了他歷史學習的基礎。

  班克斯塗鴉作品

  再比如,通過學習素描,空間和數字的造型以及透視這些關係,它會讓這個學生在學習幾何學和數學的時候,非常具有空間意識。

  所以我們常常講美術學習真的絕非僅僅是美術學習而已,因爲在美術學科裏面所學到的這些知識點,都已經滲透和遷移到了別的學習和學科當中。

  “

  重點,學習美術更能培養人的創造力

  美術教育除了審美素養培養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培養,就是創造力培養。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科學與藝術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他們的共通之處就是人類的創造力,科學推動人類的發展,而藝術讓科學插上了一對想象的翅膀。

  美術學習要求每一個學生有獨立的想法,有不同的點子,然後有創造性的發明和創造性的表達,所有的這些都和創造力培養有關。

  所以如果說我們要想培養一個孩子更好的創造力,美術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長此以往我們會發現,在藝術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學習到的很多的知識其實遠遠僅非藝術而已,而是很多的知識通過藝術學科進行了遷移。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逐步緩慢而又自發長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體味着這麼多的美好和未知,所以鄭教授希望每個家長都可以減少功利心,靜待花開。

  因爲在孩子學習藝術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獲得遠遠要比我們期待的要多,這正是藝術學習的重要魅力所在。

  所以我們更期望着家長能夠認識到美術學科裏面這些更深層次的東西,然後靜靜地用鼓勵和關懷的目光,期待我們的孩子未來獲得一個真正快樂的和豐富的成長的過程。

  作爲父母,或者作爲一個生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現實生活的人,每天在忙完工作、學習後,如果還能彈個琴、畫個畫、寫個字、唱個歌……這樣的人生體驗,會不會更美好?!您難道不覺得,藝術真的能夠點亮生活、豐盈人生?!

  美,究竟是什麼?

  美育,到底有多重要?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

  爲此,首都教育《師說》欄目將在未來的一個月中,邀請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的知名教授,和北京市少年宮的專家老師,在每個週末晚19:30,與您一起探討:何爲美?何爲美育?

  歡迎文尾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