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海港傳來陣陣汽笛聲,悠長而纏綿。這裏是國內第七大集裝箱幹線港——廈門港。它所背靠的城市——廈門,擁有全國第六大口岸機場,其陸港則以前場鐵路大型貨場和東孚鐵路編組站爲核心,形成東南沿海區域性公路和鐵路貨運樞紐。基於海、陸、空“三樞紐”,廈門的現代物流業已經成爲當地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

  在這座面積只有158平方公里的島上,居住着200多萬人口。廈門城市人口密集且總量持續增長。隨之快速增長的還有網購快遞包裹數量。每年,這裏可產生兩億多件快遞包裹,消耗大量紙箱、塑料包裝和膠帶等資源。這使得廈門道路交通運行、交通環境、交通安全、能源消耗,都面臨極大挑戰。

  如何破局,續寫現代化物流新篇章?答案是,得在“綠”上下功夫。廈門市日前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菜鳥網絡聯合啓動“綠色物流城市合作項目”,下定決心建設一座綠色物流新城。從包裝、配送及末端打造全過程的綠色物流。

  易降解與減量化的綠色包裝

  “剁手”和“吃土”,於消費者而言代表着購物狂歡的快感,但其背後堆積如山的快遞盒與包裝箱,於環境而言則是沉重的負擔。快遞包裝業期待着一場變革。

  “在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市郵政管理局指導和支持下,菜鳥網絡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在廈門三管齊下推廣綠色包裝。”菜鳥綠色行動負責人牛智敬說。

  爲了給包裝添點“綠”,菜鳥網絡開發了全生物降解快遞袋,不僅更易降解,且在生產環節,每個快遞袋相比傳統快遞袋平均減少30%的石油消耗,對環境更友好。

  而爲了讓“綠”起來的包裝減量化,菜鳥網絡還自主研發了智能箱型設計和切箱算法。牛智敬說:“通過算法選擇最優箱型來匹配消費者的訂單,不僅提升紙箱空間利用率,還實現了減量包裝。”經測算,此算法可以減少約15%的包裝材料使用,是目前行業內最成熟的包裝輕量化智能解決方案。這項技術目前已經全面運用到每天發往廈門的天貓超市和一些電商商家的物流包裹使用上。

  截至目前,菜鳥網絡聯合快遞合作伙伴在廈門已投放超過250萬個環保快遞袋。菜鳥網絡依託手機端應用程序“菜鳥裹裹”,聯合廈門快遞企業合作伙伴,開通綠色寄件服務。消費者使用“菜鳥裹裹”寄件下單功能,快遞員將攜帶環保快遞袋上門攬件。線下也有若干菜鳥驛站、快遞企業末端網點提供綠色快遞袋等包裝,爲消費者提供綠色寄件服務。

  追求綠色循環,讓快遞包裝重獲新生。2018年12月7日,菜鳥網絡在廈門啓動全國首個全城循環回收創新項目。使用循環箱替代傳統紙箱,無需塑料膠帶和填充物,每個循環箱可以反覆使用至少25次以上。

  新能源物流配送車生態體系漸成型

  去年6月,廈門成功入選全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創建城市。綠色發展標準化、經濟補助和獎勵支持、主體市場培育、稅費減免、新能源車出行保障等一系列具體舉措相繼出臺,帶動廈門綠色物流城市發展的那根軸轉了起來。

  數十個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借勢興建,物流載體平臺建設不斷跨越。據瞭解,嘉晟供應鏈物流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運營,京東同安物流園、中馬普洛斯冷鏈物流園等在建項目正加快建設進度。

  城市綠色物流體系從物流基礎設施、車輛便利通行停靠、信息化建設、市場培育等多方面全面搭建。

  便利通行政策的出臺更是錦上添花。《廈門市公安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物流配送車輛道路通行管理和服務的通知》不僅建立完善了信息共享、事故快處、違法處理等機制,還規定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可免予辦理通行證,不受現有貨車限行路段、限行時段限制。

  對於菜鳥網絡而言,機遇就在眼前。菜鳥網絡在阿里生態體系內逐步用新能源物流車取代傳統燃油車,通過加載智能車載終端,提高車輛與貨物的運轉效率,根據訂單動態,生成最優線路。在利用智能路徑優化技術後,單車行駛距離減少了約30%,空駛率降低10%,節省成本超兩成。

  2018年,廈門地上鐵新創綠能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也購置新能源車389輛,全市郵政業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車累計超百輛,翔安區鷺申通、京東快遞等企業或網點運行的新能源物流車達到146輛,廈門順豐30臺新能源車輛也正式投用。廈門的新能源物流配送車生態體系漸漸成型。

  技術加持讓末端智慧化

  綠色的物流,還應是智慧的物流。廈門市加大交通數據整合力度,借信息化實現智慧化。物流產業運行監測系統逐步搭建,綜合交通運行信息指揮中心平臺漸漸成型,而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前期工作也正在推開。

  廈門市扶持了一系列現代物流產業項目,使綠色物流信息共享機制綻放出獨特魅力。“雲倉配OWTB物流管理系統”,取得綜合提升倉庫利用率9%、配送時效提升24小時的成績。京東在廈門啓動全供應鏈綠色環保戰略級項目“青流計劃”,上線“微笑面單”、採用“甩掛運輸”、縮小膠帶寬度。而廈門唯捷民生消費倉配中心自主研發的“天穹”倉配一體化智能城配系統,運營效率則可提升80%以上。

  技術創新和“大數據”的廣泛運用給綠色物流城市發展注入活力,讓末端也“綠”了起來。

  “菜鳥網絡發揮大數據優勢,對社區和校園的最後一公里配送進行科學分析,根據需求密度合理佈局社區末端網點。”牛智敬介紹,標準化末端網點和智能提貨櫃可以同時實現電商—消費者—站點的全流程信息鏈路通暢,爲業務高峯單量提供站點預警及提前的工作部署建議。

  綠色校園驛站在集美大學實現了最初的設想:藉助校園物流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和智能設備,提供綠色化服務。牛智敬補充道,“各家快遞企業的包裹都可通過菜鳥驛站派送,不僅避免站點重複投入建設,也提高了末端派送人員的效率,同時降低車輛反覆進出校園的可能性,大大減少了能源消耗。”

  未來,中華環保基金會與菜鳥網絡將加快推進合作項目“三網一平臺”的建設,綠色包裝共享網絡、綠色末端共享網絡、綠色運力共享網絡和綠色智能物流信息化平臺將逐步落地。儘快實現“交易—物流配送—消費者”全流程綠色標準化。

  來源:中國環境報 見習記者:肖琪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