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戰爭初期,日軍有6個師團的兵力在華北,華北是日軍的戰略重點。日本軍部沒有料到蔣介石會在淞滬地區打一場大戰,同時也低估了淞滬戰役的艱鉅性,其投入淞滬戰場的兵力僅有2個師團。經過最初20余天與中國軍隊的激烈交戰,日軍發現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也就是中國軍隊之精銳已進入淞滬戰場,中國軍隊士氣之高昂與作戰能力大大超出意料,令日軍大爲震驚。慘烈的戰鬥也讓日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8月13日至9月9日,日第三師團已戰死589人,負傷1593人,日第十一師團戰死616人,負傷1336人。9月10日,日本參謀本部派赴上海的視察員、大本營中央特種情報部部長西村敏雄回到東京,他在報告中寫道:

  圖:淞滬會戰戰鬥中

  一)敵人的抵抗實在頑強,無論是被炮擊還是被包圍,決不後退。

  (二)估計敵人的第一線兵力約19萬,第二線的停戰區內有27至28萬。

  (三)中國居民對於敵人有極其強烈的敵愾心。

  (四)由於調軍艦運送緊急動員的部隊,派遣軍後方接濟不上,兩個師團陷於嚴重的苦戰中。

  早在8月31日,上海派遣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已向陸軍大臣、參謀總長提出增兵:鑑於上海的“敵情及地形,軍要給當面的南京軍以大的打擊,因此判斷我軍的兵力最小限度要5個師團”。“軍當面之敵是從平漢、津浦沿線路調來,加上中央直系軍的精銳部隊,總計15個師,自29日起,以其主力開始向十一師團的正面攻擊。值得注意的是該方面使用了中國軍中最精銳的陳誠指揮的第十一師、第十四師……我軍兵力最小限度要5個師團,當前最重要的是緊急派遣待機中的第十四師團及天谷支隊神速到達。”同一天,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也向海軍軍令部請求“火速給上海派遣軍增兵” 。

  圖:鬆井石根

  9月1日,日軍軍令部第一部部長近藤信竹向參謀本部作戰(第一部)部長石原莞爾提出向上海增兵,但石原以日本準備對蘇聯作戰爲由不主張向上海大規模派兵。然而,日軍高層佔優勢的意見是要增兵上海。9月4日,陸軍省、參謀本部、軍令部、海軍省一致同意向上海增兵,“在上海附近,以擊退敵人的勝利,結束戰局,其時間大概將是10月下旬至11月初。”

  圖:近藤信竹

  9月6日上午,軍令部總長向天皇起奏關於向上海增兵問題,提出“上海陸上的戰鬥遲遲無進展,必須增強陸軍兵力”。裕仁天皇爲此立即召見了參謀總長。同日下午,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進謁天皇,奏稱:“內定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0一師團及臺灣守備隊(用以佔領崇明島飛機場)到上海,派後備步兵4個大隊到上海。”其奏請當即獲天皇批准。

  9月1日,日海軍中央部令第二艦隊第四水雷戰隊、“長鯨”艦、佐世保鎮守府第二、第三特別陸戰隊改歸第三艦隊,並立即從旅順開往上海。

  9月3日,日海軍第二艦隊批第四水雷戰隊、“長鯨”艦及佐世保鎮守府第二、第三特別陸戰隊到達上海,歸大川內傳七指揮,加入日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9月5日,日海軍宣佈封鎖中國東南海岸,中國與外界的海上交通被切斷。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啓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