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红土比赛主裁总有球印判断争议、裁判指错球印,今年甚至还有关键分直接找不到球印的情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保持这样的判罚方式?和硬地一样用鹰眼不好吗?


在鹰眼还没有问世前,泥地上的比赛相对于硬地与草地似乎有著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球砸在场地上会出现颜色稍浅且十分均匀的球印(其实在新修洗干净的硬地场上打球也会出现一些能用肉眼分辨的球印,但在判罚中不具备参考价值)。这样一来,球员所有回球落点的记录都是真实的,而且裁判不能再找出比前一秒在眼前砸下的坑更真实更具有信服力的东西作为判罚依据。所以,指认球印的方式是解决争议球最直接方便的办法。

至于题主所说的问题,不在于落点的记录,在于对球印的寻找与识别。

首先,假设一盘比赛双方总得分为48分(即这一盘一共打了48分,泥地上的比赛每结束一盘需要清除场上所有的球印),每分平均打了5拍,那么不到一个小时,场上前前后后便会出现240个球印。这么多的数量,对主裁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其实主裁只需要关注当前分数的最争议球球印即可,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争议,所以主裁的注意力必须相当集中)。

其次,球员在场内的移动会造成一部分球印的磨损或消失,在底线附近与泥土摩擦很容易将底线变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从而使球形成的印记变得不易分辨,甚至有时只有大半颗球印。

再次,对于易于判罚的球,司线员的呼报成功率很高,所以主裁下来查看球印的球,必定不是什么明显界内出界或者压半线的球,大部分都是刚刚吃到白色边线,或者只是球印旁边散落的泥土沾上了边线的令人尴尬的球。在这时,主裁主观的判断将直接影响这一分的判罚

最后,就算那个球印完好无缺地躺在底线附近,它就一定是最真实的吗?有理论曾指出,当天气干燥多风时,由于表面不稳定的砂砾会被吹走,球印的面积会比球实际的接触面积小一些;而天气较潮湿时,球印旁的砂土受到冲击的同时因显出一定黏性而会对实际球印面积有所扩大。而且球击打到的砂土颗粒往往会沿著球运动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以真要较起真来,人眼看到的也未必是最准确的东西。

?所以,就算有记号又如何?有记号也不一定能找到,找到了也不一定能判断对,就算公认没问题那球的判罚和实际也不一定相符。?

?? 而鹰眼引入泥地,让机器去判断争议球的落点,刨除主裁的主观想法,其实是件美好的事情。但有如下几个限制因素:

首先,它太贵啦!!你说既然要装,那就所有球场都装,这样才公平嘛!然而全世界的网球赛事,也只有印第安维尔斯赛和美网(自2018年起)能够做到比赛球场鹰眼全覆盖。红土赛事场地维护的费用已经够高,可以说是氪不起这些高级设备。

? 其次,鹰眼只是一个模拟系统,它不仅会对球场进行观测,还需要测量地表的波动情况。而由于土场的环境实在太善变,在泥地上打球,球员每一次轻微的移动,都会给整个场地的土质状况带来变化,所以鹰眼需要时时刻刻做好校准的准备,否则就会明显影响计算结果。而且鹰眼调整到最佳性能需要半个小时,此外其所耗费用也是相当惊人,为不知何时到来的争议球来耗掉如此高的时间成本也显然是不值得的事情。

? 当然,不少的高级红土赛事,如马德里、蒙特卡洛等大师赛,包括法网的菲利普夏蒂埃球场和苏珊朗格伦球场,其实已经配置了鹰眼,只不过仅用于转播中给观众看的回放,不能作为现场主裁判罚的根据。

可见,在「绝对真实」与「相对公平」间一种合理的平衡,是当今泥地比赛的主旋律。而网球比赛的裁决,无疑从不容置疑的「相对公平」向著「绝对真实」的方向愈发靠近。既然人工判断和鹰眼都无法做到「绝对真实」,那靠人工指认球印就能做到的「相对公平」为什么不实行下去呢?

另外想了解更多网羽知识可以戳这里:www.pinjiaolian.com


因为红土一直可以用这个方式判定,

一直没什么争议。

如果认印和鹰眼起了争议,

那么鹰眼的公信力会大受影响。

所以避免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