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信——中國移動的明星研發,為何勢頭越來越小呢?在那個沒有微信、QQ 還是2007版、手機是塞班的天下、平板還沒出世的年頭,飛信是除QQ 外最知名社交工具。作為運營商中國移動旗下的一款明星產品,中國移動在飛信身上可沒少砸銀子,飛信5年的研發費用就有足足30億,而這還不包括中國移動負責該業務的互聯網基地的相關費用和飛信推廣費用。

而當年飛信剛剛出來的時候,曾說要搶走騰訊20%的用戶,而當年飛信也確實有那個勢頭,最輝煌的時候,飛信活躍用戶超過9000萬,那可是2011年!不過在今天看來已經是不可能的呢!00後已經是從未聽說過有飛信吧!

飛信越發達,簡訊卻越萎縮了

飛信越發達,簡訊就越萎縮,而飛信推出的時候,簡訊業務每年給運營商帶來的利潤依然很多。這本質上跟唱片工業要不要擁抱在線音樂是一樣的問題:是自己把自己乾死還是等別人把自己乾死?這個問題我們看微信起來之後運營商對voip業務的態度就懂了,歷史總是相似的,移動,其實沒想到最後會變成這樣。

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移動是個國企。國有運營商在互聯網業務上各種水土不服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擔不起國有資產流失這個罪名。而飛信這種模式,初期註定要賠非常多的錢。

體制問題成根本?

簡訊,其實是一個賺錢的工具,移動搞飛信其實也是砸了它簡訊的市場。不過現在移動終於稍微聰明點了,去做投資公司,投資一些有前途的互聯網企業,勉強可以規避國有資產流失之類的問題了,就怕又手欠去管投資過的公司的業務。

那相比飛信,其實qq更實用

1、用戶粘性大——用戶QQ號可以用一輩子。

2、競爭力減弱——飛信靠免費發簡訊贏得競爭力,但是現在還有幾個人有這個需求?我的手機是16小時聯網,各種QQ、微信信息都可以隨時接收到。

3、關係鏈——越多人用就越有用,QQ號幾乎人人在用,手機電腦必裝,用來溝通的各種功能和體驗都很好,還免費,同學朋友同事都在用,想找誰都可以,為什麼要去用另一款軟體?就像旺旺、MSN我也不用(旺旺也是因為網購需要才用一下)。

飛信的缺陷

1、飛信雖然可以免費發簡訊,但是,僅限網內,對方是聯通、電信,就不行了,但是聯通電信的用戶,肯定有QQ號可以免費聊天。

2、飛信不登錄客戶端也可以以簡訊形式收取信息,這是它的優勢也是劣勢,當有同學惡作劇給你簡訊轟炸你就知道煩了。在一年前,我還經常收到沒有加好友的飛信信息,都是垃圾廣告,最後登錄飛信客戶端才知道默認給我開啟了允許陌生人給我發送飛信信息。

3、當初飛信有各種送話費的活動,靠賄賂用戶來博取活躍量的用戶數,本來就是不靠譜的。如果每天登錄飛信送5元話費,我天天都用你信不?但是一旦不送了呢,誰還用它呢?

總而言之,飛信失敗是必然的,微信qq還是佔據了市場主導。


對飛信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1、思維落後:飛信本身是中移動的產品,其實最早出來時本身就限制了用戶群體,一些免費的服務和功能(如用的最多的簡訊)只針對移動的用戶,這等於是開始放棄了電信和聯通的用戶,有QQ的情況這些用戶根本就不鳥你飛信了。飛信07年推出,但直到2012年完全開放註冊,允許聯通和電信的的用戶註冊使用飛信的哪些功能。這種非包容的,想自己壟斷一家搞的思維本身就不符合互聯網的思維,也是不符合用戶本質需求的,所以飛信也就只能在現有的移動用戶中發展,自己把自己局限死了。等12年再開放註冊(見下圖當年的版本更新日誌),這時再看看整體環境,微信都已經出來1年了,都開始從根子上挖斷傳統的簡訊這類飛信還在推的業務了。

2、國企「原罪」:在所有行業中,互聯網是一個最充分競爭的市場,國企他自身的體質就決定了它不適合在這種遊戲中玩。流程長,效率低,更主要的是飛信是外包團隊在做的,移動只是投資砸錢而已,移動的想法就是這麼簡單,認為我砸錢(前5年預估是砸了30億,見下圖當年的新聞截圖,可以說是巨資了)進去找家公司幫我來做就可以搞定了,就可以和騰訊QQ一決高下了。還從來么見過哪家互聯網公司成功的產品,是靠外包來搞的。外包來帶的問題會很多,不僅是相互溝通,資源協調等,更重要的是思維,作為外包團隊,我只是為你打工做產品,而不是為自己做產品,這想法的本質上就是有差異的。或許外包團隊看到的是這些需求,而移動看到的是哪些需求,這又增加了相互溝通的成本,降低了效率。

3、其他:其他方面其實也還有很多,一些細節方面的,比如推廣,沒見過飛信有過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推廣行為,也不記得當年的飛信在推廣方面砸過多少費用,軟體推廣中最傳統最常見的做CPA的方式也沒見飛信搞過。反正產品出來,推廣是不給力的。產品功能上也是沒創新的,基本就是一路模仿著QQ走來。更沒有審時度勢,能抓住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創新出自己獨特的內容來。

總結來說,飛信這樣的產品不成功是正常的,核心就因為它是國企,完全不具備互聯網的生存技能,在互聯網這個行業不是砸錢就能活下來的地方,況且還是讓人家去養的孩子。飛信,現在半死不活,其實挺好,可以作為一個反面教材來警示下也算是它的功績了。前段時間他們有意想砸點錢小推廣下,也聯繫了一些站點要了報價啥的,不過最後好像也沒見什麼後續動作。就目前的趨勢下,覺得也沒啥必要再花錢推了,花了也白花,大勢已去。


感謝閱讀,覺得回答好可以點個贊以資鼓勵,喜歡NB下載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謝謝!


其實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用的最早的聊天軟體是ICQ,登陸時一聲輪船汽笛聲。用的第一個中文輸入法也不是智能ABC而是南極星。第一款mp3播放器是winamp。當時視頻播放器比較牛逼的是超級解霸。用的第一個可視化界面的操作系統是win me ,後來用win98。玩的第一款電腦遊戲是三角洲,然後星際爭霸,帝國時代,紅警,還有一款網路遊戲叫「ma de」音譯了,已經忘記確切名字,反正出招是你要敲命令行,移動也要打 /移動 某某地方。再後來玩網遊奇蹟,4區1服 154級智弓,升級用了1年4個月,45塊錢一張月卡,曾經花了800多買祝福寶石沖裝備,那時候也是挺傻,2000年左右的時候800也不算小數。也玩cs1.3,其實1.3之前叫halflife,半條命,再之前叫雷神之錘,1.5也玩,1.6就不怎麼玩了。說起來回憶還是比較多,也是通過玩遊戲對計算機有了興趣,從而決定了今後的職業走向-程序員,畢業後主要從事c#開發,c++也可以,從600塊開始用了5年做到了18k,也因為做程序員開始長痔瘡,頸椎也有問題,天天熬夜,整夜睡不著,包括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熬夜的習慣依舊存在。現在凌晨3.35,該睡了。哦,現在不再做程序員了,轉技術管理崗位,清閑了不少,不過也感謝做程序員的日子讓我養成很多好的習慣,比如有任何困難都會自己不遺餘力的去想辦法解決,就像當年為了一個問題自己去查一個多禮拜的MSDN一樣。人生總是在遇到困難與解決困難中度過,如此反覆。


飛信可以說是一個遺憾,如果不衰落,那麼必將是社交領域的領頭羊之一。飛信是中國移動推出的通訊業務,最早始於2007年,那一年蘋果才剛剛推出第一代iphone。背靠中國移動強大的用戶群體,飛信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簡訊和飛信之間的免費互動俘獲了大批的用戶。

但是在移動互聯網到來的時候,飛信卻迅速的垮掉了。不僅是因為對手的競爭,自身也有著重要的原因。我們來看一下吧:

1,由於自身作死,飛信最開始是在移動用戶之間進行免費溝通的,並不針對聯通或者電信用戶開放。也就是說,只有移動用戶才能享受到免費的簡訊服務。這一招雖然保證了移動用戶的增加,但是也把上億的聯通和電信用戶拒之門外。雖然之後開放了聯通和電信用戶,但是為時已晚。

2,不重視,從基因上講,中國移動是一家通信公司,而不是一家軟體服務公司。飛信還是外包的一項業務,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公司,移動是沒有擔憂的,對飛信業務不夠重視。而且由於是簡訊和軟體之間的互動,由於系統不穩定,造成用戶接收不到簡訊或者延遲,用戶體驗差勁,也導致了大批用戶的流失。

3,飛信敗給了時代。飛信火也是在3G時代之前,還記得那個時代春節的時候,我們能接到數以百計的拜年簡訊,那是簡訊的黃金時期,也是飛信的黃金時期。在3G時代之後,移動互聯網開始普及,簡訊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而兼具有文字,圖片,表情的社交通訊工具呼之欲出,飛信也不可避免的淡出歷史舞台。飛信最大的優勢是簡訊免費,當大家都不再需要簡訊的時候,這個功能也就變成了雞肋。

4,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app的衝擊,在智能手機的發展以及普及,安卓生態的繁榮,越來越多的通訊軟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當時有小米的米聊,360的口信,盛大的有你簡訊,以及騰訊的qq、微信等產品,都對飛信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而互聯網企業做出的產品比飛信的體驗更好,也更穩定,所以飛信迅速的敗陣下來,慢慢的被用戶們所拋棄。

如今的飛信還想捲土重來,想要主打企業級的社交平台,已經沒有當年的雄心壯志,也不是和微信同一個量級的競爭對手了,飛信的競爭對手從微信轉移到阿里釘釘上來,不過前途未卜,想要再現當年的輝煌很難。


當飛信漸漸從人們的視野里淡出的時候,忽然在知乎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就把我的思緒拉到了學生時代,上大學的四年私以為是和即時通訊關係最緊密的時間段,而我的這四年(2006~2010)恰又見證了飛信從無到有、從有到盛、從盛到衰的全過程,個人對其的感情非常深厚。如今我並非通訊和IT的從業者,雖對科技線關注度一直較高,但肯定沒有其他回答者信手拈來的行業內幕,提起好久未寫的筆,我只是試圖從一個普通使用者的角度去闡述飛信帶給我的一切,紀念我那和飛信一起漸行漸遠的青春的同時,挖掘出我認為的衰落原因。

衰落:由興盛轉向低落。

一、飛信出現的歷史背景:

1、移動終端方面:

2006年,手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V3在街機了好久之後開始退流行,MOTO力推以ROKR E2為主力的新一代LINUX智能機時代(現在看來,那只是個笑話),諾基亞也從S40將主要精力推放到3230、7610等第一批S60智能機之上,手機上網真正意義上成為了那一批國際廠牌手機主推的功能。

2、運營商方面:

那是一個中國移動所向披靡的年代,憑藉全球通、動感地帶、神州行三大品牌的全方位立體攻擊,那時CMCC的佔有率也是中國移動在2010年以後一直可以活在過去的資本。在硬體的普及下,移動開始在通話套餐、簡訊套餐之外的第三個領域上網流量套餐上發力,進入了wap上網推進的第二個階段(第一階段以為人民服務的20元無限流量套餐被終止而結束,此為摸索期)。

3、需求方面:

在06年淳樸的人們聯繫主要還是靠語音通話和簡訊,而wap上網更多的是被用於瀏覽網頁看股票掛QQ之類。但是有這麼一群人,作為社交場合的高富帥,他們的生活已經被移動的簡訊套餐局限,無時不刻都在發簡訊聯繫朋友的他們怎麼能滿足500條、1000條的套餐。於是,自建伺服器免費發簡訊的應用出現了,我清晰地記得它們的名字:Xrose、Zozoc、Pinco、魔圖通等等,我們小心翼翼的用JAVA或塞班裝上這些應用,可以使用流量登入然後免費發簡訊,多麼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啊。但是這些軟體缺點太明顯:發簡訊需要內部積分,而積分是要靠看新聞看天氣玩遊戲或者充值才能得到的,拜託誰有那麼多時間跟你耗;第三方伺服器在使用人數增加後極不穩定,發簡訊能不能收到要看人品,有沒有搞錯我聯繫的可都是白富美怎麼可以允許你各種miss。稍微繁榮了一陣,大家都不稀罕了,還是一本正經發簡訊吧,最多碰到和我一樣的時尚高端人士可以享受一下手機QQ帶來的便捷。

就在這個時候,準確抓住了市場需求的移動官方出品的具有免費發簡訊功能的即時通訊應用—飛信(Fetion)橫空出世。我們這些當時的大學狗就像看到了麥迪35秒13分老天都流淚一樣驚為天人。

二、飛信全盛時期的競爭力

1、功能方面:

使用流量登陸後可以向任何移動號碼免費發簡訊,這就是飛信最主打的功能。具有官方背景,伺服器穩定且快速,在客戶端→簡訊,簡訊→客戶端,客戶端→客戶端直接可以自由切換直接回復,每日簡訊發送數量沒有限制。

2、普適性方面:

手機廠商是開始推智能機上網了,運營商也的確加速推進流量套餐了,但是請不要忘記那時一個國產功能機和山寨機橫行的時代,大學校園裡隨便走走,手裡拿著山寨機放香水有毒才是那個時代的特徵。正是因為飛信具有簡訊接收的功能,所以在山寨機使用群中它一樣有不錯的口碑。身邊甚至有為了使用飛信而把手中的山寨機換成了一台支持JAVA 的國際品牌機的例子。就算你堅持用山寨機,上不了移動端的應用,至少你還可以接收簡訊,還可以用電腦裝PC客戶端,這樣全方位的覆蓋特點使飛信迅速普及。

很快,飛信就從那一小撥社交高富帥普及到了大眾視野,更多人使用它作為平時打招呼、節日祝福、日常聯絡的工具。07年開始,我就記得大學裡各種輔導員啊學生幹部啊全都開始使用飛信群發通知,逢年過節時候大家都是開著電腦用飛信群發祝福簡訊了。我們逐漸習慣了飛信帶來的強大的集群信息推送功能。

3、資費方面:

飛信的資費只來自於其產生的流量費,經過長年的掛飛信經驗,它的通訊演算法還是做得不錯的,流量低於QQ,與其動輒幾十條上百條的簡訊推送省下來的錢相比,飛信的高粘度用戶24小時掛機,每月給它預算50M也就頂天了。

4、應用生態方面:

在iOS和Android出現之前,JAVA、塞班、WM各家系統,飛信均完成了開發分布。其中用戶體驗和迭代速度最好的是S60版本。

5、推廣方面:

移動準確的抓到飛信的使用群體絕大部分集中在動感地方品牌下,於是那時經常能在網路和傳統媒體上看到以周杰倫、S.H.E、潘瑋柏旁邊掛著飛信廣告的海報,在廣告上的點移動抓的很准。除了傳統文案,移動還經常會在飛信上有一些公眾賬號,類似現在微信上的公眾號,用戶可以和它們進行各種互動,例如每天猜燈謎贏話費之類,這樣的方式在那時還是非常新穎的。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飛信還曾經和QQ合作推出過一個類似於超級QQ的業務名叫「飛信QQ」。

6、小功能模塊方面:

除了主要的即時通訊功能,飛信自然而然會頗有野心的加入一些小模塊,例如賬號等級成長等等。但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飛信的內置表情,我一直以為這套表情是迄今為止所有通訊應用中最生動最有愛的一套表情,不多說,上幾個給大家體會體會。

三、飛信的缺點及發展後期的瓶頸

1、防打擾機制的不健全:

飛信在開始普及的那會,在我們同學圈子裡流行這麼個惡作劇:確認X同學沒有開飛信客戶端,然後我們自己打開客戶端,開始各種簡訊轟炸,於是X同學的手機就像來電話一樣鈴聲震動不停,在無休無止的簡訊中X的手機嬌喘連連處於假死狀態,只能拔電板或者等它自動關機。

雖然具有黑名單功能,但是飛信防打擾的機制的確不健全,系統應該可以從簡訊發送的頻率和數量上進行演算法優化,避免上述惡作劇的發生。

2、客戶端質量的參差不齊:

飛信的PC客戶端因為吃內存而卡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我就經常出現玩著全屏的大遊戲正歡之時,被後台掛著的飛信彈出的即時消息搞死機的例子。

前面說的完整的應用生態,並不能掩蓋各平台應用質量的差距,往往是塞班的界面比JAVA和WM的界面都要高出幾個版本,甚至會出現同樣的表情從塞班端發到JAVA端就是亂碼。

在應用質量這樣的硬指標上的停滯不前,那是找死的節奏。

3、3G大背景的生態選擇:

2009-2010年開始,移動端就不是塞班這樣的磚頭機的小打小鬧了,屬於Apple和Google 的時代終於來臨。不論iOS和Android 的生態對數據流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哪怕是S60後期3G的已經被深度整合進了系統,中國也在晚了朝鮮好些年之後開始普及3G。中國移動的奇葩TD,在這時開始力不從心,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轉投到國際范的聯通和電信麾下。

飛信能給聯通和電信用戶帶來什麼?呵呵。毛。

4、新一代智能機背景的生態選擇:

Google原生有Gtalk(不要再提傷心事),iOS後期有imessage。

國外有Kik、Line、Whatsapp,國內有微信、米聊、易信(總覺得哪裡不對)。

新時代下用戶們誰還會為了一條免費簡訊去折騰飛信?


飛信,是中國移動與2007年推出的一款即時通訊應用軟體,它成功打通了手機與電腦,你可以在它的pc客戶端中輸入簡訊內容, 然後選擇通訊錄中的聯繫人,點擊發送,及時對方不在線,也能收到你的信息,而且還不用花錢。它甚至有點微信的意思——手機上安裝飛信後,基本上就能實現網路聊天了。在那個發簡訊都掐著條數,數著字數的年代,很多人將其稱作是省話費的利器。按照北京晚報的說法,在鼎盛期,飛信的註冊用戶接近5億,活躍用戶數也有9000萬。

年它可是比QQ多個功能就是你不在線,它也可以發送簡訊到你手機,還免費,利用中國移動強大的用戶,本以為可以穩操勝券,令人想不到的是它還是掛了。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QQ那個時候佔據了8090年輕人主體,到後來,00後自然而然順應潮流。同質化嚴重的聊天軟體,並不能拯救它。儘管一直在模仿,可從沒有超越。

1.國企不同於民企,移動畢竟是扣著國企的帽子,主營通信業務,所以衍生業務上沒有投入過多精力,用戶優先原則從2007年到2012年,整整5年,飛信才實現了其他運營商號碼使用軟體的基本功能,開放註冊,這段時間給了QQ、微信足夠多的時間去佔領市場。

2、界面優化緩慢,QQ已經把聊天界面做得非常美觀的時候,飛信依舊沒有做出太大改變,在用戶體驗方面逐漸落後競爭對手。

3、沒有形成完整的用戶存留體系,中國移動在推廣飛信的時候找准了學生這個團體。但在學生離開校園後卻沒有做相對應的存留處理,學生用戶基本離開校園也就離開飛信了,但騰訊的社交平台不僅填充了更多內容,而且還即使接入了適合辦公使用的微信,導致飛信的市場再次被蠶食。


曾經服務于飛信一段時間,說說切身感受吧。

1,典型的國企風格,決策流程和時間長。

2,典型的國企風格,領導意志和意願是要堅決執行。

3,典型的國企風格,不是創新者,而是追隨者,新功能新技術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出亂子,只要模仿就行了。

4,典型的國企風格,合作模式僵化,不能靈活多變。

最重要的一點!!

飛信本身就是一款被互聯網企業倒逼出來的產品,如果沒有QQ會有飛信?如果沒現在簡訊的沒落,會有融合通信?飛信的定位就是一款應對型產品,不是進攻型產品。

運營商上百億傳統話費、簡訊費、增值費的現有業務,允許讓一個自己體系內的產品去革自己的命?

騰訊已有QQ這個巨無霸,還能做一款同類型競品微信。這種事情在國企內是不可能出現的。是要丟烏紗帽的!


好問題!

但是,飛信並沒有銷聲匿跡,只是與中國移動的融合通信進行了整合。其主要功能和微信的還是有很多差不多。

新的飛信-和飛信,最大的問題是用戶的使用習慣,由於是移動的產品,電信和聯通的用戶用的就很少。

至於是否有機會,個人認為只要移動自己不放棄,一直持續地迭代更新,憑藉移動的用戶規模,還是有機會的。


壟斷意思作祟

不開放給聯通、電信等其他平台的介面。用我是老大,聽我的想法去控制市場。其簡訊是只能移動內部相互免費,想發到聯通、電信均一律收費。如果這樣,我用手機發即可,還用多裝個軟體麻煩自己?

當年簡訊還有很紅,因為數據流量通訊、智能機沒有普及的年代。簡訊是簡單通訊的重要、壟斷的方式。我沒記錯的話,貌似2004-06年左右。春節年三十吧,發出賀年簡訊,一天的利潤,是利潤,再強調一次是利潤就4億人民幣,這個還在央視說了。具體數字真不記得,但確定是一天簡訊的利潤就數億計算。

10年多的事了,當年我看新聞什麼的看到,這個數字震撼了我。

你想像一下,當年他們捂著這個金蛋,怎麼想得開放呢,給你聯通、電信、騰訊分一杯,白痴啊?

當簡訊已經被流量代替時候,移動醒悟過來的機會都沒有了。

當年如果移動開放這個介面,三大運營商都可以互通,簡訊價格下降到一半或者更便宜,這個就可以成為裝機必備軟體。

壟斷意識,使得移動錯過第一次用一個飛信軟體,統一三大台的機會,甚至PC端都可以統一。

成也簡訊、敗也簡訊

流量通訊發展時候,也鏈接到QQ上,你可以通過簡訊形式發到QQ,當年QQ也想佔領簡訊市場,QQ之間相互發送,假設你不在線,而你又捆綁了電話號碼,QQ信息則會轉發為簡訊,QQ老用戶知道,但用的不多,要錢嘛!

當年騰訊已經開了QQ這個後門給移動了,移動還以為自己很牛逼。只要移動想,騰訊趴在床上任你干.....所以大家別想騰訊不會配合, 騰訊想跟移動干,移動不干你而已。

QQ一直就是流量通訊上用戶最多最大的平台,這個平台給過移動機會,後門大開任何乾的,你不把握機會而已。

當年只要一招,騰訊QQ盡歸移動。QQ號碼綁定手機號碼,QQ發送信息則可以轉發為簡訊,發送到手機,免費!

在2005-2009,剛好就是騰訊QQ發展最黃金的時間,90%以上用戶像我這樣在校、剛畢業的10-20多歲小鮮肉,錢包不鼓,有點小利益挖空心思搶。此舉絕對使得QQ和手機號碼進行完美的統一。

當年如果移動憑藉這個機會,用2-3年時間,逐步將Q號和手機號捆綁完畢,最終在2009 2010年之前完成Q號就是手機號,手機號就是Q號,兩者不再分離,到最後逐步淡化QQ號的價值,這樣今天飛信完美過渡到流量通訊,騰訊則連微信都沒機會做出來。

移動這種國企的思維,我們正常人很難理解。明明是大好機會,偏偏不幹。這個和有線電視一樣,今天有線電視已經逐步失去市場,看電視人越來越少,甚至接入的用戶都在每天下降。

而10年前,互聯網瘋狂發展時候,電信、網路(長寬、電信等)均找有線商談,想整合全國三網合一,有線電視是最堅持拒絕合作的一方。導致談了多年三網合一到今天都沒有完成。今天,網路現在逐步已經成為主流,現在誰家新裝不拉網線(或者電信)來上網,而有線電視變成可選擇一項了。有線電視當年看著巨額的初裝費、月費,樂滋滋地以為自己統一了宇宙,哪知道短短十年,就已經在市場跑到最後,再10年之後,市場上海有沒有他,都不確定了。

到了今天,流量通訊必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三大台僅僅是依靠自己是國企,把握巨量的通訊資源死守不肯開放這個介面而已。未來10年,三大台如果沒有在流量通訊及時轉身的話,10年後,他們就是今天的有線電視。


回答這個問題,先講下通信三巨頭(聯通,移動,電信)的打壓。

最早的時候,估計好多00後還沒出生的時候,手機是特么的雙向收費,就是說過,你給A打電話,不僅你打電話的要掏錢,連接電話的A也要掏錢,所以那個時候,能陪你聊電話的,真的是生死之交的關係。

隨後簡訊功能逐步推出,其實應該說是國外手機出這個功能,(因為那時候沒有國產手機,全是進口的,但是三巨頭),但是國內一直不更新,害怕簡訊功能,搶走用戶的電話功能,受到損失,磨磨唧唧拖拉了快1年,才最終確定這個功能,就這還是1條1毛錢,國外早都是每月送幾百條了。

言歸正傳,飛信功能最早是被騰訊手機QQ給逼出來的,用戶用手機開通了騰訊手機功能,把簡訊功能盈利搶走了一大半,移動一看,著急了,也要開發出類似騰訊手機QQ的手機軟體進行抗衡,好的,用戶大部分拉回來了,新問題又來了,大家又開始「不打電話」,「不發簡訊了」,怎麼盈利?

飛信怎麼沒落了,很多人的回答都入木三分,我就不絮叨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飛信或者說移動的市場決策層,絕對是一群鼠目寸光的貨,光想著收話費,不懂的戰略目標,騰訊玩的就是搶先佔領市場,說白了,拿錢砸,砸到沒有人競爭了,他就成壟斷了。

飛信是個好軟體,至少當年確實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