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波斯新年”(納吾肉孜節,中亞各國普遍慶祝的伊朗歷節日)當天,79歲的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一紙辭呈不但讓很多普通民衆感到驚訝,甚至也讓很多專家學者也頗感意外。哈國過半數30歲以下的民衆根本說不出第二個總統名字——這是“老納”掌權哈薩克的第三十個年頭。他的在位是這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和中亞最大內陸國的“定海神針”。

  中亞國家的權力交接很少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準確地說,到目前爲止只有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完成了自然的權力過渡。而在吉爾吉斯斯坦,則是人們更熟悉的“顏色革命”的方式。那麼,這一次哈薩克斯坦的權力更迭的背後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原因分析:

  納扎爾巴耶夫決定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總統任期事出有因。首先,他以接近80歲的高齡仍在擔任總統一職,這讓他成爲了歐亞大陸最年長的領導人。 因爲總統並不是成天養尊處優,反而得實實在在地肩負起責任。其次,哈薩克斯坦始終將自己定位爲中亞各國的領導者,並且力求成爲該地區新規則的書寫者。 最後,也許這也是主要的原因,烏茲別克斯坦前任總統卡里莫夫在2016年因爲腦溢血入院不久便去世,不但他周圍的人措手不及,也讓烏茲別克斯坦人民毫無準備。這對納扎爾巴耶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卡里莫夫不僅是他的同事,也是他的朋友。

  事實上,哈國未來的權力轉移在他昨晚宣佈辭職前就有跡可循,只不過卡里莫夫的死讓“老納”把這一日程提前了些許。2017年的修憲以及對總統權力的削弱和完善內閣是重新平衡國內現有權力架構的第一步。去年7月,哈薩克斯坦議會通過了一項新法律,擴大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作用,也明確將納扎爾巴耶夫定於一尊。 除此之外,納扎爾巴耶夫仍舊是擁有超過762000名黨員的、哈國執政黨“努爾·奧坦”人民民主黨的主席,並將永遠擔保留“Elbasi”的頭銜——這一稱謂也是哈薩克民衆對“老納”的普遍叫法。這將有助於納扎爾巴耶夫保持對該國一些最強大工具的控制。

  昨天,納扎爾巴耶夫在他自己的辭職演講中也強調:作爲哈薩克斯坦公民和一個熱愛祖國的人,他會留在人民身邊,會畢生服務國家。因此,他的離任毫無疑問會對哈薩克斯坦的政局產生重大影響,但這種影響程度幾何、深遠與否只能交給時間去回答。

  未來影響

  根據哈薩克斯坦憲法,參議院議長託卡耶夫已成爲國家臨時總統並於當地時間3月20日中午宣誓就職。沒有人會懷疑他在2020年的總統大選前一直扮演這一臨時角色。託卡耶夫是哈薩克斯坦著名的外交官,也曾擔任哈薩克斯坦總理和聯合國副祕書長。他是納扎爾巴耶夫的忠實密友,似乎他個人既無有野心,也無支持,貪戀今後的總統大位。此外,他也不符合當前的趨勢和對領導的普遍要求——納扎爾巴耶夫在演講中明確指出:作爲獨立的哈薩克斯坦的創始人,他現在的任務是促進新一代領導人的崛起,他將繼續進行改革。而就在宣誓就職的第一天,託卡耶夫就對納扎爾巴耶夫投桃報李:他建議議會將首都的名字從阿斯塔納改爲努爾蘇丹,以紀念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永遠的“第一任總統”,並授予他“人民英雄”和“勞動英雄”的稱號,頒發“金星”勳章,以表彰他爲哈薩克斯坦獨立所做出的歷史貢獻。

  這種前所未有的權力轉移可以爲中亞地區其他國家好好上一課: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在一夜之間成爲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以來中亞地區的最後一名政治強人。但更重要的是,哈薩克斯坦的這種權力過渡模式也給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24年大選中提供了新的參考,屆時他也將年逾七旬。後蘇聯國家所推崇的李光耀的新加坡發展和轉型模式看起來是很好的方式,因爲它擺脫了影響者、說客、氏族、寡頭等共同構建的複雜關係網。

  對中哈關係的影響

  納扎爾巴耶夫主政哈薩克斯坦時期,尤其是最近五年,中哈關係得到了長足發展。2013年,正是在以納扎爾巴耶夫命名的哈薩克斯坦第一學府,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2014 年哈薩克斯坦出臺了振興本國經濟的“光明之路”計劃。2014年12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哈期間,兩國簽署總額達140億美元的30多項合作協議。與此同時,還就價值180 億美元的哈中合作框架協議達成共識;2015年3月,時任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訪華,兩國又簽署總金額爲236億美元的產能合作協議;2015年8月,納扎爾巴耶夫訪華期間,兩國元首簽訂了總金額230億美元的25項協議;2016年9月,兩國簽署政府間《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中哈政策溝通由此進入新階段。哈薩克斯坦不僅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國,中國倡議設立的絲路基金甚至單獨出資20億美元設立中哈產能合作基金,以重點支持中哈兩國間的產能合作項目。在近幾年中,水泥、電力、鋼鐵等一大批經貿合作項目逐步落地這個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國家,真正實現了中哈互利共贏,憑藉同中國的合作,哈薩克斯坦國內擁有了第一家玻璃廠、水泥廠,徹底擺脫對這類產能的進口依賴。

  中哈地緣相近是兩國經貿合作的先天優勢。據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經商處發佈的統計,中哈雙邊貿易額從兩國建交之初的的3.68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98.85億美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哈薩克斯坦對華出口同比增長34.26%,其中主要是向中國出口礦產品、賤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等。哈薩克斯坦被稱爲“世界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居全球第12位,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20位,鈾儲量佔全球儲量的25%,居世界第2位,已探明銅礦儲量爲3450萬噸(佔世界儲量 5.5%),排第4位,鎢的儲量居世界首位,總儲量佔全球儲量的50%,鉻礦儲量居世界第2位,要知道中國對鉻的需求量是全球最大的,而年開採量少,因此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從投資的角度看,截至2018年底,中國在哈各類投資累計293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採礦業、交通運輸等領域。哈薩克斯坦在華投資額在2018年同比暴漲了250.8%,累計在華投資總額約1.4億美元。中國對哈投資最多的五大行業依次爲:運輸倉儲業、礦山採掘業、金融保險業、建築業和加工製造業。

  儘管辭去了總統,但“老納”保留了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一職,哈薩克斯坦的內政和外交政策料想不會一成不變,但主要趨勢如何還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他的繼任者託卡耶夫不僅會延續納扎爾巴耶夫的路線,還會加深對華合作。這位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有意思的是,中國連續三位領導人都訪問過該校並發表演講)的畢業生,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北京語言大學進修後,1985~1991年他在蘇聯駐華大使館工作。俄媒曾經披露過,託卡耶夫還酷愛打乒乓球。能夠預計的是,中國和哈薩克斯坦此前的經貿合作不會受此次“換帥”影響,哈國仍將成爲中國穩定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原材料的進口來源地。中國對哈出口將仍以機電、輕紡和高新技術產品等爲主。兩國還將進一步擴大在化工、公路和市政等基礎設施項目的合作。筆者認爲,未來值得關注的是中哈歐亞運輸大通道。海關總署曾統計,目前超過80%的中歐班列會過境哈國。規劃當中的莫斯科—北京高鐵同樣會經過哈薩克斯坦。從貨運角度,中歐班列停靠哈國可以帶去原產自國內的輕工業製成品,回程可以讓哈薩克斯坦優質的大豆、蜂蜜、冷凍羊肉等農牧畜作物實現對華出口;從客運角度,一旦高鐵貫通,將打通整個歐亞大陸,屆時無論從阿拉木圖還是阿斯塔納到華中、華北地區的時間花費將以小時計。從兩方面看,哈薩克斯坦都是歐亞大陸是關鍵的交通樞紐。

  (編輯:黃玉璐 校對:彭玉鳳)

  卡內基莫斯科研究中心 鐵木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陳遠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