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招生是否存在性別歧視呢?

文 | 王沖沖編輯 | 阿樹

清華研招性別歧視了嗎?

3月18日13時,一位姓焦的女孩發微博稱,她在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面試時“受到了性別歧視”。

焦同學報考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能與核技術工程專業碩士,以筆試第一的376分進入複試,但她的複試(面試)成績只有60分。她補充稱,面試期間老師沒有考察專業知識,一直在問無關問題;此外,報考的其餘13人全部是男生。

該微博轉評贊迅速破萬,事件開始發酵。清華大學紀委辦公室監察委立即說他們在覈實情況。

但在當天19時,焦同學發佈另一條微博稱,中午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冷靜後對自己不負責的發言感到愧疚。“面試不像考試,怪我揣測錯了老師注重對學生品質,努力錯了方向。”

對於面試成績判定標準,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相關工作人員對《南都週刊》稱,面試成績評價標準在各院系官網公佈。面試過程中,老師分別打分,沒有討論商議。

我們獲取到一份《清華大學2019年工程物理系碩士招生複試錄取工作辦法》,辦法列舉了考生陳述內容和考覈方向。考生需要在面試中陳述學習、實踐、學術、特長、人際、科研瞭解等。但沒有闡明面試成績的評價標準。

焦越同學是否受到了性別歧視,需要進一步調查。但在社會普遍情況中,工科招生是否存在性別歧視呢?

工科招生偏愛男生,是公開祕密

山東某大學的張秋是一個工科女生,材料包裝專業,是導師20個學生裏唯一一個女生。她說,性別歧視是工科學院裏很普遍的一件事。

這是她自己的親生體會,她的導師也坦誠,招生不喜歡要女生,因爲女生“事情多老請假”,在很多方面也幫不了老師。招生時,如果是同層次成績,老師更喜歡男生,除非女生初試和麪試都比男生要優秀太多,纔會考慮女生。

很多科研中需要學生搬動器材,女生力氣小似乎成了劣勢,也成了不少導師不喜歡女生的理由。

然而女生還是在學歷攀升的路上以肉眼看見的速度減少。

張秋所在的學院,本科時男女比3:2,碩士時男生就會比女生多很多,到博士的時候,一個專業很可能只剩下一個女生了,“可能女生本身就不太適合搞科研吧。”

張秋分析原因,可能是女生畢業後就要結婚生孩子,所以男生報考研究生更多,而且老師也更喜歡招男生。

張秋堅信男女生的理工思維沒有本質差別,但她在本科工訓時,仍然適應不了車間裏的重體力活。本科時需要磨一個小錘子,可是力氣不夠大,根本就磨不動。

幾位自動化專業的老師對我們說:他們一般不招女生,因爲要做機器人,女生沒力氣幹體力活。

我們又問了一位機化學專業老師,他也不喜歡招女生,原因是,“產物的毒性對女性身體傷害更大”。

上海某大學的胡小雅學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和張秋不同的是,她感覺自己周邊環境裏幾乎沒有性別歧視,老師和同學都希望有女生在自己的組裏,可以調節氣氛,大家工作效率也高一點。

上海交大的汪虹告訴我們,她所在的材料專業,要是二十年前,老教授們自然是喜歡招男生,但現在設備已經很完善了,女生做不了的,男生一樣也做不來。在這個“掄大錘”專業裏,性別歧視雖然少見了,但性別偏見依然很濃。

比如,“他們會告訴你,女生,你就不該幹這個。”

招生限制女生,是保護還是歧視?

女性的生理劣勢,成爲了部分工科專業招生限制女生的理由。

航空、海航、地質、採礦等專業,需要較大體力在艱苦的環境下工作,很多學校乾脆採取了明文的限制。

根據《還女生平等(二)——2014年“211工程”學校招生性別歧視報告》這篇調查,中國112所211大學中,涉及性別歧視的學校高達66所,佔比59%。

而登上“高校性別歧視排行榜”T13的大學裏,就有大連海事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理工型院校,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女生居多的人文社科型院校也榜上有名。

《中青報》2013年報道,大連海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航海類專業只招男生;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飛行專業只招收男生。青海大學和長安大學地質類勘察、測繪等相關專業依男女比例錄取,並建議“女生慎報”。

武漢理工大學招生辦工作人員在《中青報》採訪中說: “女生可能並不適合上船或出海的環境”。

教育部曾解釋稱,《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爲保護女性身心健康,規定禁止(或不得)安排女職工從事有關工作或勞動,因此在部分艱苦專業報考上對女生採取限制。

不過,哪些專業是“不適合女生”,並沒有定論。有公益組織指出,航海與地質並不屬於《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限制女性進入的行業。並且,女性在採礦行業中的就業崗位其實十分廣泛,並不侷限於下井採礦這類高危高難艱苦工作。

航空、海航、地質、採礦等專業,一直以來由男性主導,但並不代表沒有女生想出海、開飛機、在山野裏測繪土地。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所長劉伯紅認爲,完全禁止女生報考某一專業、從事某一工作,並非真正的男女平等,而是一種“保護性平等”。女性被假定爲弱者,不合適做這些事情,長期被排斥於特定領域,失去了工作機會和選擇這一行業的自由。

如果在制度上直接將女性排除在外,會讓女性就更難在該行業受到鍛鍊,認爲女性不適合這一行的觀念就會更根深蒂固,女生的專業選擇面就會越窄,形成惡性循環,行業性別歧視就會越重。

(閆一帆、李雨濃、黃曉君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南都週刊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