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吃生蠔的經歷嗎?我對第一口生蠔的滋味,可謂是印象深刻。

小時候,我跟着大人去海邊“趕海”,嘴裏冷不丁就被塞進了人生中第一枚生蠔,一股子海腥味灌了滿嘴。

我一邊呸呸呸地努力吐掉嘴裏的腥味,一邊對大人們享用生蠔的陶醉表情,產生了深深的不解。當時還年輕的我認定,生吃是黑暗料理的終極黑暗!

所以,以魚生著稱的日料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都是我的禁區。哪怕看過《壽司之神》這部紀錄片,我也只是有些好奇:那麼多人趨之若鶩的料理,真有那麼好吃?

奧巴馬和安倍在“壽司之神”小野次郎的日料店

第一次嘗試日料,是被朋友強行拖進店裏。我儘量挑着看起來比較熟的來吃,蒲燒鰻魚、海菜、玉子燒……

在朋友勸說誘惑下,我猶猶豫豫地挑了幾個賣相好看的貝類壽司,紅紅白白的蘸着醬油芥末——哎?一點不腥!再試試這個紅色魚肉的壽司——呀,也不錯嘛!

真的是好吃啊!圖片:Skitterphoto

我不禁感慨,小時候那一口生蠔的滋味,竟然耽誤了一個吃貨這麼多年,真想現在就去打卡各種日料店,把錯過的美味都吃一個遍!

那如何從一個不識魚滋味的小白,快速進階成吃起日料來遊刃有餘的食客呢?

日料食客進階法寶

號稱吃遍全城日料的朋友向我丟來一本“遊刃有魚”筆記本,說是風味系列美食紀錄片導演陳曉卿推薦,並放話翻完這個本子,我要是還不會吃日料的話,以後我的壽司錢全包了。

打開本子,首先是日料常見的40種魚類介紹,每一種魚都有手繪彩圖,旁邊還有十分詳盡的文字,介紹了魚的習性、體態、歷史等,尤其是怎麼吃更好吃

右下角像標籤一樣,把魚的賞味期限、繁殖季、尺寸、分佈、食用的注意事項等知識彙集在一起,沒有長篇大論,信息簡潔又明確

翻到本子裏的5頁主題插頁,從漁、肆、刃、鮨、式五個方面,介紹魚生要去哪兒吃。日料店有哪幾種,壽司師傅用的刀具是怎樣的,各種壽司的起源與歷史……

尤其是壽司的正確吃法,從筷子的夾法講起,吃壽司的順序,魚與調料的搭配,醬油的蘸法……都講解得十分明白,對我這種日料知識小白十分友好

內頁還附有4張透明硫酸紙印刷的金槍魚解剖圖,從魚到魚肉再到魚骨一層層透視,供食用的美味部分與對應名稱一目瞭然,赤身、卜口……一看就很有專業範

到這裏,通過“遊刃有魚”這款本子,我對魚生就能有基本的瞭解,感覺與日料店裏的壽司師傅侃幾句,也不帶怵。

左右滑動圖片

帶着“遊刃有魚”,在日本黑門市場遊刃有餘

就能購買“遊刃有魚”啦!

“遊刃有魚”更多周邊升級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它不僅是一本日料魚知識圖鑑,也是一本可以用來打卡各種日料店的手帳本。每一部分都留出了空白頁,完全足夠自己寫寫畫畫,做一本屬於自己的日料手冊

不僅買本子送3張貼紙,同系列“遊刃有魚”還出了兩款膠帶,一種是各種魚保鮮出售的樣子,非常有逛魚市場的feel。

另一種做成了價籤的樣子,牛皮紙的底色配上一本正經的魚知識信息,與本子百搭,既好看又實用。

文件夾也有。本子裏那套解剖圖被做成了“庖丁解魚”文件夾,一層一層“打開”金槍魚,被做成了各種壽司大集合文件夾

還有魚類冷知識帆布包,印着類似“1條三文魚=100份三文魚壽司”的冷笑話。

一套“遊刃有魚”置辦下來,從揹包到本子、膠帶,去日料店打卡需要的裝備全齊活了。從內到外,日料店裏遊刃有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