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真米哥。

  喜欢荷花与旗袍、喜欢传统文化的麦兰姐

  教会了我一年四季的“厨房锦囊”

  现在,她又将对应各个节气,

  推出可口的茶饮,

  既美味,又养生。

  大家快来和我一起学吧!

  大寒:防风御寒为重

  文/至静德方

  “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19年1月20日16:59:27,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0°,“大寒”节气正式登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就是见前面小寒的解释。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逸周书·时训解》称:“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这大寒三候,说老实话,我一个也没看懂。

  “它的意思是说,到了大寒节气,歇冬的母鸡就开始产蛋,准备孵小鸡繁衍后代;再过5天,鹰隼之类的鸟儿盘旋捕食更加猛烈,一方面是抵御寒冷,另一方面是储备能量,等待开春展翅高飞;又过5天,连河塘中央都会结起坚硬的冰层。”麦兰姐的解读,让我仿佛看到天地闭塞的时节即将过去,欣欣向荣的时节即将到来。

  “过完大寒,又是一年!”清晨吃着早餐,我不由感叹道。不知不觉,又快过年了。

  “是呀,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也是从冬到春的过渡时期,这时的养生保健重点是防风御寒。”说着,麦兰姐给自己斟了一小杯酒。

  “您怎么早上就开始饮酒啊,酒量真够大的!”我开玩笑道。

  “我喝的是人参黄芪酒”!说着,麦兰姐也给我倒了一杯:“古语云‘小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可是古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养生智慧哦! ”

  喝一口,辣乎乎、热乎乎。

  “需要注意的是,防风御寒不仅是指防止冷风的侵袭、抵御寒冷,更是说要防止风邪、寒邪对人体的入侵。冬季是寒邪最活跃的时期,春季则是风邪最活跃的时期。”麦兰姐边品着酒,边详细讲解:

  “古人倡导此时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主要是为了滋阴补阳,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让风邪和寒邪没空子可钻。”

  “哦,明白了!但为什么非要在早上喝人参黄芪酒、晚上吃杞菊地黄丸呢?”

  “这是因为在早上阳气上升时喝下前者,可以补气壮阳;在晚上阴气较盛时服用后者,可以滋补肾阴和肝阴。”

  接着,麦兰姐还补充道:“冬天时,很多人会迎风流泪,被冷风一吹就泪流不止。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多是肝肾两虚、精血亏耗招引外风所导致的,吃滋阴固精的杞菊地黄丸会有不错的效果。”

  “当然,虽说人参黄芪酒和杞菊地黄丸有很多与大寒节气相适应的养生用途,但也并非人人适用。如果没有明显的气虚或是肾阴、肝阴亏虚症状,就不宜多服用。

  听麦兰姐这么一说,我赶紧在手机上搜了搜这些症状表现:

  气虚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语声低微等;

  肾阴虚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等;

  肝阴虚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等。

  对号入座,最近有些失眠多梦、精力不济,那是肾阴虚的症状,适合服用!我便放心大胆地又喝了两口人参黄芪酒。

  “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大寒依然是进补的好时节。不过,无论是药补还是食补,此时都要注意调整强度。”麦兰姐要走了我的酒杯:

  “大寒时进补的量应逐渐减少,以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适当吃些鸡肉、狗肉、羊肉还是挺不错的,但在吃温补的肉类时,不宜再多吃生姜、大葱等辛散的食物,也不适合大量饮酒,况且这是补酒。

  “可我感觉还没补够呢,开春怎么打虎?”实话实说,我还没有解馋瘾。

  “不如这样,小真米,我们做一道节气美食怎么样?”麦兰姐取出1只约1斤重的童子鸡,搭配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加入姜蒜盐酒等调料,开始文火慢炖起来。

  “这叫芪杞炖子鸡,是大寒节气的传统养生美食,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1个小时后,鸡肉香伴着中药香弥漫了整个房间。

  “酒少喝,鸡肉管够哦!”麦兰姐笑吟吟地端上一盆鸡肉,我大快朵颐,顿觉酣畅淋漓。

  岁月流转,大寒是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的节点,是酷寒的结束,也是新生的开始。

  除旧布新,是这一时节的主题。

  虽然坚冰犹在,但是厚厚的冰层下面,已经有了融化的迹象。

  虽然万物震动,但是人们更要定下心来,磨炼心性,提高能力;清理过往,期盼未来,静待春暖花开。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