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圖》沈燧(1891~1932)

春光容易過,又近花朝(農曆二月十二,3月18日,星期一)。樹初含綠,萬紫千紅,惠風和暢,最宜出遊。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紅紫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

春日風暖,一路煙霞,

鶯飛草長, 桃李爭妍,

三月有個特別的節日,

花朝節,也稱花神節,

百花的生日,

民間歲時八節之一。

花朝節,

一般爲農曆二月十二日,

但不同時代、地區也各不相同:

二月十二爲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春秋·《陶朱公書》

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爲花朝節。

士庶遊玩,又爲挑菜節。

——《翰墨記》

“仲春十五日爲花朝節,

浙間風俗,以爲春序正中,

百花爭望之時,最堪遊賞。”

——宋《夢粱錄》

仲春時節,百花竟放,

或含苞或吐綻或盛開,

千姿百態,嬌豔可人,

春色滿園,奼紫嫣紅。

梅花臨春而放,風流自賞。

桃李芬芳逞豔,蜂爭蝶鬧。

海棠幽姿淑態,清芬宜人。

玉蘭素衣霜袂,清香沁脾。

四季更迭,百花玉容,

讓平淡生活變得浪漫多姿,

古時愛花惜花之人衆多,

於是有了許多趣聞軼事,

也催生出十二花神:

十二花神次第來,人間月月花兒開,

花團錦簇彤彤日,笑逐顏開喜心懷。

給百花過生日的花朝節

自春秋始,至唐宋,風俗漸多,

從春日遊賞,插花、簪花,

到撲蝶、種花、挑菜……

花樣繁多,令人欣喜。

《花神勝會》 潘振鏞(1852~1921)

花朝節宜拾翠踏春

山巒娟然如拭,鮮妍明媚,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

池塘波色乍明,清澈見底,

邀三五知己,迎風而行,悠然自得,

寫名劇《桃花扇》的孔尚任,

曾這樣形容花朝踏青歸來的盛況:

千里仙鄉變醉鄉,參差城闕掩斜陽。

雕鞍繡轡爭門入,帶得紅塵撲鼻香。

花朝節宜賞花、插花、簪花,

春日花繁,桃杏夾岸蘸水開,

櫻閒繞花枝,海棠柔蔓迎風,

賞不盡百花貌,古人遂插花,

清晨折帶露含苞花枝,擇瓶插之,

小瓶宜瘦巧,大瓶宜繁宜豔,

或疏密,或斜正,意態天然,

各有雅趣,把玩入畫隨心。

春日遊,杏花落滿頭

大概因着意外的驚喜,

後來又誕生了簪花之趣,

春簪牡丹、芍藥、桃杏花等,

夏簪石榴、茉莉等,

或戴三兩朵,或剪如花樣,

插於鬢邊。

唐宋時,男子也會簪花,

宋朝宮廷宴會,皇帝給羣臣賜花,

後來民間也流傳開來,婚禮裏,

新郎“戴花一兩枝,勝一兩枚。”

《仕女簪花圖》

花朝節宜撲蝶、詠花賦詩

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知己,

賞花之餘,飲酒作樂,

互相唱和,高吟竟日,

“便賦新詩留野客,更傾芳酒祭花神。

今朝當社日,明日是花朝。

佳節唯宜飲,東池適見招。”

……

花朝節男子吟詩,少女撲蝶

《紅樓夢》裏也寫了一段,

寶姐姐香汗淋漓的撲蝶,

“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

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

詩詞裏仕女撲蝶尤多,

“紫袖握蟬聲欲絕,紅巾撲蝶勢潛高。”

“輕紈笑自捻,撲蝶鴛鴦徑。”

“撲蝶試看新扇影,鬻蠶應傍舊桑條。”

……

如今,花朝節的浪漫和美好,

漸漸被人們遺忘在舊時光裏。

古時,人們將花朝與中秋並列,

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

當象徵團圓的中秋越來越受重視,

我們也不要忘了“開啓春天”的花朝節。

乘着天氣晴好,百花競放,

偷得浮生半日閒,回味傳統,

或澆花折柳,或煮茗清談,

看百卉爭春,煙籠柳暗,

也可團扇羅衫,倚案讀書,

或學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我願,借一縷清風,

滿樹繁花,遍地青綠,

送你一整個春天,

送你久違的詩意,

送你片刻的寧靜,

送你最美好的祝願。

———— end ————

古典書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