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孫吳,而孫吳真正的奠基者卻是孫策,這是有目共睹的,當年孫堅去世以後,孫策把父親安葬在曲阿。因為舅舅吳景時任丹楊太守,孫策就把母親安頓在此地。後來孫策借這個機會招募精兵,後跟隨袁術。

小霸王孫策打仗非常厲害,深得袁術的器重。袁術起初許諾要讓孫策擔任九江太守,後來又反悔。再後來袁術派孫策去攻打廬江太守陸康,許諾一旦打下廬江,就讓他去當太守。可是,當孫策打下了廬江,袁術又任命了劉勛為太守,孫策對袁術感到深深的失望,乃至怨恨。

後來在孫策的一再堅持下,袁術只好宣佈孫策為折衝校尉,但只給了他一千多士兵,幾十匹戰馬。孫策就是靠了這點兒本錢,奠定了日後江東基業。

渡過長江,連續作戰,所向披靡,無人擋其鋒芒。後來孫策自任會稽太守。待到袁術僭號自稱皇帝,孫策藉機脫離袁術自立,曹操也立刻以漢獻帝的名義宣佈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在袁術死後,整個江東盡歸孫策所有。而此時曹操正在全力應對袁紹,無暇顧及江東。無奈之下孫策的吳侯和江東之地都得到了漢朝廷的認可!

那麼,孫策最初為何依靠袁術呢?當年十八路諸侯共伐董卓,孫堅一路北上,後來遇到了袁術,袁術上表任命孫堅為代理破虜將軍,兼任豫州刺史。袁術舉薦孫堅任職,孫堅接受,間接上跟從了袁術,這也是袁術讓他攻劉表,而他只能出戰的原因所在。後孫堅在與黃祖的交戰中被射殺,他的部署也就跟了袁術。因為父親的原因,孫策依附了袁術。

後來孫策投奔袁術,袁術也把孫堅的部屬交給了孫策。雖然有朝廷「懷義校尉」的名號,但孫策依然受袁術節制。孫策替袁術攻下廬江後,袁術不遵守諾言,引起孫策不滿這才以替袁術經營江東之機離開,得以成就日後的江東霸業。


袁術是一個最早表現野心的,他哥袁紹實力更強大一些。孫策在袁術手下幹了多年,想自立門戶總得東家點頭。再由,袁術覺得孫策在江東發展威脅不到自己,反而能多一條胳膊,為今後抗戰增加底數。孫策最初為靠袁術,袁術上表任命孫堅為代理破虜將軍,兼任豫州刺史。袁術舉薦孫堅任職,孫堅接受,間接上跟從了袁術,這也是袁術讓他攻劉表,而他只能出戰的原因所在。說白了,自立門戶得讓老大同意!


借雞生蛋,做大自己豈不是更好!再有瞞天過海比明火執仗要好的多,否則羽翼未豐時,就會被扼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