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_Murakami.Princeton.jpg

 

今年的第一本讀物,獻給了村上春樹的《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其實這本書是跨完年不久,到二手書店搜刮到的,

這回閱讀的速度隨著工作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又更慢了。

 

 

「資訊還沒咀嚼就急著先吞下,感覺領先於認識,批評領先於創作。」

 

 

這本書的步調較為悠閒緩慢,不同於以往我們所熟知的村上春樹作品,

非《挪威的森林》的長篇小說形式,也不走奇幻神秘的路線,

若要歸類,這本《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倒是比較類似之前閱讀過的《迴轉木馬的終端》

像是以一個事件出發去延續,以一種半紀載式的手法下去描寫身邊的事物,

然後再加以用自己的觀點去陳述。

 

但更不一樣的,是這本書的內容之「明確」。

 

 

「而且什麼是歧視,唯有站在實際受過歧視者的立場否則無法體會。」

 

 

整本書的主軸主要環繞於作者居住於美國紐澤西州的普林斯頓,

而從自己的眼界往外擴展的世界,

裡頭分不同的單元,分別敘述了幾點,

在這我便列舉幾點;

像是對大學村的想法,以及版團塊世代這些看似比較偏主義化的議題,

以及跑步運動、爵士音樂、汽車這一類的生活化題目。

 

書是生活最好的調劑品,

坦承自己在初閱讀此書時,因為不習慣這樣的節奏所以吸收得很生硬,

帶著焦急的情緒看此書,剛好書的前幾章在敘述作者剛到普林斯頓正在適應的階段,

雖然在書中對於文字的敘述非常平鋪直敘,但我總認為有些無奈的情緒,

剛買此書時,不瞭解為什麼要取這個書名,

但隨著一頁頁閱讀後,就能深刻體會其中的意涵。

 

當時正處美國的強烈反日熱潮,

而身為居住在美國國土上的日本人,處於異域,

感慨又會更加深刻。

 

 

「用自己的腳跑步,這樣一件世上最個人性的,而且非要個人性不可的行為,

竟然要被人以這種形式加以不自然地扭曲,以組織的力量加上無意義而不必要的限制和規定,

這怎麼想都是錯誤的,我覺得真悲哀。」

 

 

我尤其喜歡《史蒂芬·金與郊外的惡夢》以及《是誰殺死了爵士樂》,還有《遠離高麗菜捲》這三章。

 

或許是對爵士音樂有一定程度的喜愛,雖然不到瞭解,

但透過這一個章節,認識了一些過去不知道的爵士樂手以極些微的派系,

也算是增廣見聞的一章。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爵士樂被世人認為是永不衰退的曲調,

只知道音樂也是有所更迭,文章也有提到類似經典與創新兩派,

同時也提到了歧視... 

只能說自有人類文明開始,音樂就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要項之一,

音樂涵蓋了當時世代的風貌。

 

若是對爵士音樂也同樣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獨獨這篇文章。

 

 

「因為這種人有偏執狂的執著,所以一旦開始怎麼樣的話就會不停地徹底搞到底。

因為本人相信是對的,所以別人的話一概聽不進去。

他們堅持這樣相信,所以不明就裡的人聽到的話,可能也會就那樣相信。」

 

 

來說個題外話吧;

在看這本書時,讀到《史蒂芬·金與郊外的惡夢》,

突然產生了股奇異的感覺,就是曾在夢境中讀過這片段,

但在此之前我確定沒有看過村上春樹的這篇文章,讓我無法不為之稱奇。

 

《史蒂芬·金與郊外的惡夢》這篇文章內,講述到有一位婦人質疑史蒂芬金抄襲自己的作品,

而剛好幾年前我曾看過史蒂芬金的《秘窗,秘密花園》

我並沒有去參照真實的出版年,但合理想像史蒂芬金應該是將這位婦人的控訴寫成故事。

 

總而言之,不管是書的內容還是當時閱讀的氣氛都圍繞著一股「重複」的氣氛,

略帶些詭譎,但也因為這樣在此章節的閱讀速度相對的快了許多,

若以日文用語來說,這應該算是「事件」。

 

我很喜歡這樣充滿神秘感。

 

 

「人生,畢竟生意並不是一切。」

 

 

這本書也有提到了村上春樹在尚未寫作時的生活,

當時的他與妻子開著爵士喫茶店,後來因為看了場棒球賽突然決定自己開始寫作,

其實生命彷彿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但卻說不上個所以然,

偶爾就這麼突然的頓悟了,便去執行,

在這點而言,我倒覺得是股浪漫。

 

或許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在哪,只能用盡心力的去體驗當下,

而生活在普林斯頓的作者,也更有這樣的感受吧?

若他沒有開啟寫作之路,或許他便沒有機會體驗旅居生活,

而又介於這樣一股美國反日敏感時期,

更瞭解平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些事情,原來是有如此的困難度。

 

書名《終於悲哀的外國語》,所訴說的是種語言的「自明性」,

這裡說的我想不只是言語相通這表面,

應為一種不用訴說便可體悟明白,更深層的同理感...

但身為異鄉人的作者,深刻體驗的缺乏這種自明性的悲哀。

 

 

「如果有人說這樣不對,或許確實不對。

不過也不能馬上改變,到底有誰的人生是沒有錯的呢?

又有誰能充滿自信地斷言,你的人生錯了或沒錯呢?」

 

 

像是在省思並記錄自己的生活,

慢慢地細細品嘗這本書,你也會陷入自己的一些畫面之中,

是啊,人生本來就是各過各的,無所謂對與錯,

每一天我們所面對的,都是選擇與結果。

 

新的一年便閱讀了此書,也同時在看書的過程中回顧自己,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也讓我想到許多時候備感無力與格格不入的某些時候,

卻又習得另一種方式去處於其中。

 

不管我們身處何方,於某個部份而言我們都是陌生人,

但在我的觀點而言,

人們是能透過一次次的體悟與感受,而將生活的周遭內化成自我,

所謂的「生命」,就藏匿在這些枝微末節中吧。

 

這才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人生不是嗎?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作者:村上春樹/著

譯者:賴明珠/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6/11/0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1343943

規格:平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