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毫無疑問,當之無愧的才女佳人,論才華文采,不輸謝冰心、林徽音、蕭紅,但人生結局悽涼!

張愛玲,本是中國近現代文壇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卻未及光芒四射,即暗然失色,悄無聲息隕落!

張愛玲,追求自由戀愛,亂性迷情,竟然頭腦發昏,狂戀有婦之夫,倒也罷了,痴情人竟然是日偽汪精衛政權宣傳部政務次長、大漢奸胡蘭成,竟至「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並以小三上位,得以成為漢姦夫人!

更加可悲可氣的是,抗戰勝利後,清查漢奸賣國賊罪行,胡蘭成等漢奸,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為逃避應有的懲罰,負罪出逃,張愛玲仍痴情追隨;在胡蘭成懷擁小四、小五後,仍贈以巨金資助,遭胡蘭成始亂終棄。

孤身去港赴美,開始新生活,梅開二度,與美籍德裔作家賴雅再婚,但好景不長,先其而去。

張愛玲,只落得孑然一身,形影相弔,最終客死異鄉,竟然是暴屍紐約寓所多日,無人知曉,死無葬身之地,拋灰太平洋,下場凄凄慘慘,令人唏噓!

唯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一個不多見的文學新星,才華卓著的才子佳人,風流倜儻,才華絕倫,似錦如花的無量前程,本應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卻自作孽而輕易喪失。

皆因其自己不拘小節,放縱不羈,倒也罷了,卻未能在民族大義的大節上把握自己,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自己釀造的苦酒,只能自斟自飲!

管見,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最喜歡張愛玲的那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她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無論卑微抑或歡喜,手心抑或塵埃,我愛著你的時候你剛好也愛著我,就是愛情最好的樣子。

因為我懂得你是我於千萬人之中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的那個人。

也最喜歡張愛玲放手時的決絕:「我已不喜歡你了,你也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不要寫信給我,來信我亦是不看的了。」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決絕。


冷淡聰明,知道人情世故,但是用不好它,就像她描寫小孩子「大人以為孩子什麼都不知道,但是小孩子隨時準備著說出來嚇所有人一大跳」,她知道人情世故和背後的利益糾葛但是不說出來就只在書中輕描淡寫地講,也說不上是諷刺,因為她並沒有瞧不起,張就像自己說的那樣是一個小市民,但是她自知,愉快地享受小市民的身份,人性中的醜陋和閃爍的美好都被她看見,她也沒有原諒或者褒揚,因為她把自己身處其中啊,怎麼也說不上她是傲慢,用不好人情世故罷了。真正的傲慢是把自己置身事外地批評。張說過魯迅罵中國是愛之深責之切,而她卻是深愛小市民的計較盤算,愛這個世界的塵土,有著人世的煙火氣息,對於這個世界張是非常親切的。她的高冷是來自她的天才,天才的朋友哪有那麼好當,不在一個思維階層怎麼溝通,所以又說她高冷,高處不勝寒罷了


張愛玲被世人記掛一輩子,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那個時代,張愛玲在孤島文學中獨樹一幟。她的小說,彷彿一夜之間吹進了千家萬戶。是,你認為有那麼一些頹廢。是,你認為張愛玲為著胡蘭成這個渣男不值得。但你也要明白,這世間的情感千千萬萬。各有各的選擇,你可以不苟同但也要理解。張愛玲為了愛,可以低到塵埃里開出花兒來。這是她的心甘情願,私人生活是與人無尤的。

我們記掛的,不只是張愛玲的情感生活。更多的,還是那清冷到令人不寒而慄的文字。那麼一針見血,你根本沒有能力反駁什麼。對於一個二十來歲的未婚女子來說,當年的張愛玲該是多麼的才華橫溢。直接,推上了自己的文學巔峰。之後的之後,張愛玲真的只能萎謝了。她選擇離開胡蘭成,選擇離開那個十里洋場的上海。

可惜,去到大洋彼岸的張愛玲未能東山再起。出名要趁早,接著呢?

張愛玲說的話,我都喜歡。我感觸的,如同《愛》的描述。哦,張愛玲在這裡。真好!


張愛玲為民國大才女,是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她才華橫溢,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甚至連她的書信也都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她的一生是充滿傳奇的一生,由於她顯赫的家世、淵博的知識、豐富的人生閱歷、浪漫而曲折的婚姻愛情及其獨特的人生態度,都無不折射在其所創作文學作品的字裡行間,使其作品擁有女性獨特的細膩與古典的美感,蘊藏著悲涼情懷,文筆冷靜,精練動人,深受讀者喜愛與擁護,因此也理所當然地讓世人記掛一輩子,懷念一輩子。


張愛玲今天又火了,原因是她的處女座《沉香屑第一爐香》即將搬上大銀幕,女主角馬思純今天發了一段對於《第一爐香》的讀後感。她用非常中二、非常可笑的方式解讀了這部作品。認為「愛情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

這完全錯了,這是張愛玲第一次震驚文壇的小說,如果是這麼低俗的內涵,那麼早20年張恨水就超越她了。她之所以令人驚艷,是這部小說把人性的荒謬之處揭露出來,你想要的東西,必然需要用最珍貴的東西去換,而你得到了,也許是後半生悲劇的開始。

當葛薇龍最終放棄自尊,得到喬琪喬的時候,她的悲劇剛開始,她一年中只有除夕晚上和喬琪兩個人去逛夜市是開心的。看到那些站街的妓女,她情不自禁的說:「她們是被迫的,而我是自願的」。而這就是最終的悲劇嗎?並不,一句「戰前」,讓讀者回想起來更毛骨悚然。香港岌岌可危,即將成為一座危城,當城門一破的時候,那些倉皇逃命的人,會帶著葛薇龍嗎?她那時候還有利用價值嗎?葛薇龍的那一炷香快要燃盡了。

張愛玲的文章就是有這樣的魅力。馬思純的解讀儘管可笑,但是她也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就像紅樓夢,每個人看都有不同的收穫。《第一爐香》中有很多金句,比如葛薇龍的內心活動:「女人真是可憐!男人給了她幾分好顏色看,就喜歡得這個樣子」。儘管自己也能懂得,但是第一次看到用文字這樣細膩的表達出來這些人生百態,真是衝擊力太大了。

張愛玲是常讀常新的,當然會被人記住一輩子。


張愛玲是中國近代最有才華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寫出了女性的情與愛,也寫出了女性的無奈與掙扎。不同的女人,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心理,但幾乎都是悲傷的結局。白流蘇,葛薇龍,曹七巧。。。。。等等,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不同女人的悲劇。

看似悲劇的愛情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女人在那個時代的處境,每個女主角都在努力掙扎著,想要得到幸福和自由,但幸福和自由距離他們越來越遠。張愛玲的每部作品,都反應著她對那個時代的抗爭,對女權的追求。

張愛玲的偉大也在於此,她敢於寫出黑暗面,敢於寫出具有爭議的內容,敢於為女人而鳴不平。


張愛玲對人性的領悟還是很深的,但就這樣一個人卻被胡蘭成忽悠的五迷三道實在可惜! 胡蘭成就是雌雄同體的老流氓,他深知女人心理,有加上才華上對張愛玲所謂的「碾壓」,張愛玲個人是崇拜胡蘭成的!張愛玲為了所謂的懂,悲哀一生。年齡的懸殊,張愛玲對胡蘭成來講就是個小女孩,玩的就是老鷹捉小雞絕對拿下的遊戲。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女作家,她非常了不起,七歲開始寫小說,十二歲就發表作品。一生之中寫了很多小說,成就很高,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貢獻。她擁有絕世天才,是民國時期的大奇美女。用現在的話說,真的是才貌雙全,是很多人特別是女人崇拜的偶像,所以至今令人不能忘懷。


張愛玲和李清照都是一代才女,人生卻正好相反,張愛玲算是悲傷人生,李清照找到相愛之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