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時,女性體內雌、孕激素明顯增加,再加上陰道內糖原合成增加、分泌物增多、陰道酸鹼度改變以及妊娠期本身免疫抑制等原因,孕期感染陰道炎的機率大大提高。

但是很多孕媽擔心孕期用藥會對胎兒造成影響,選擇忍受。

其實,妊娠期陰道炎除表現爲外陰、陰道不適外,還可引起絨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產、低體重兒、產褥感染、母嬰垂直傳播等一系列母兒併發症,故應重視及時治療。

妊娠合併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假絲酵母菌(念珠菌)屬胃腸道和女性下生殖道的正常共棲菌,在妊娠期婦女中檢出率約爲10%。

研究發現妊娠末期25%~30%的孕婦可在陰道分泌物中找到白色念珠菌,其中70%~85%可傳染給新生兒。

目前抗真菌治療主要是針對致病菌的藥物治療,妊娠期用藥需特別注意其安全性。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推薦的方案爲:

咪康唑400mg每日1次、連續3d,或200mg每日1次、連續7d,;

克黴唑500mg 1次或100mg每日1次、連續10d;

制黴菌素10萬單位每日1次、連續10~14d。

其他國內的相關指南指出:

妊娠婦女不能應用口服藥治療,推薦採用局部7d低劑量唑類治療方案,如咪康唑栓劑100~200mg或克黴唑片劑100mg,每日1次,共7d。

美國CDC《性傳播疾病治療指南》也指出對於妊娠期婦女,只能給予局部應用唑類治療7天的給藥方案。

妊娠合併細菌性陰道病 (BV)

妊娠合併BV的發病率爲10%~30%,可直接導致不良妊娠結局,包括自然流產、早產、足月前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產後子宮內膜炎、剖腹產後切口感染及圍產兒併發症。

因此,對有症狀及無症狀的高危孕婦(有胎膜早破、早產史)均應行BV篩查和治療。

中華醫學會《細菌性陰道病診治指南(草案)》給出的治療指徵爲“有症狀的患者、婦科和產科手術前患者、無症狀孕婦”。

即妊娠期不管有無症狀只要診斷明確均需治療,相應的治療方案爲:

(1)首選方案:甲硝唑400mg,口服,每日2次,共7d;

(2)替換方案:氯潔黴素300mg,口服,每日2次,共7d。除此外,尚需要隨訪治療效果。

美國CDC 2015年發佈《性傳播疾病治療指南》則建議所有有症狀的BV均需治療。

首選方案(3種方案可任選其一):

(1)甲硝唑500mg,口服,每日2次,共7d;

(2)0.75%的甲硝唑凝膠,5g,陰道用,每日1次,共5d;

(3)2%克林黴素乳膏,5g,睡前陰道用,每日1次,共7d。

替換方案(4種方案可任選其一):

(1)替硝唑2g,口服,每日1次,共2d;

(2)替硝唑1g,口服,每日1次,共5d;

(3)克林黴素300mg,口服,每日2次,共7d;

(3)克林黴素膠囊100mg,睡前陰道用,每日1次,共7d。

加拿大婦產科學會於2017年8月發佈的《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炎的篩查和管理指南》推薦的治療方案爲:

甲硝唑500mg,口服,每日2次,共7d;或克林黴素300mg,口服,每日2次,共7d;不推薦局部(陰道)給藥;

需要指出的是,妊娠期間是否推薦甲硝唑(替硝唑)治療一直存在爭議。

國內廠家在甲硝唑的說明書中均標註爲“妊娠期禁用”。

但其在FDA的藥物妊娠分級中爲B級,即動物實驗證實無害,未經人類早孕期實驗證實的藥物;新近的相關研究結果也不完全一致。

基於目前國內的醫療環境,爲了保護醫患雙方的權益,最大程度避免糾紛,建議妊娠期應用甲硝唑(替硝唑)需執行知情選擇原則。

妊娠合併滴蟲性陰道炎

妊娠合併滴蟲性陰道炎者可出現白帶增多,呈黃綠色或灰黃色,伴有臭味,嚴重者白帶混有血液,還可出現外陰瘙癢、灼熱、疼痛、性交痛、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

硝基咪唑類是目前已知唯一可有效治療滴蟲感染的藥物。

中華醫學會給出的治療方案爲:

(1)推薦方案:甲硝唑2g,單次頓服;或替硝唑2g,單次頓服;

(2)替代方案:甲硝唑400mg,口服,每日2次,連服7d。滴蟲陰道炎經常合併其他部位的滴蟲感染,故不推薦局部用藥。

另有研究顯示,替硝唑在微生物學治癒和臨牀症狀緩解方面效果相當或優於甲硝唑。

此外,應同時治療性伴,治癒前禁止性生活。

妊娠合併衣原體性陰道炎

衣原體感染後多數患者無症狀,妊娠期感染後常無明顯症狀,病原體多爲沙眼衣原體。

中孕期、多次妊娠及年齡輕是感染衣原體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衣原體感染可引起流產、早產、胎膜早破、死產、低體重兒、新生兒結膜炎、新生兒肺炎甚至新生兒死亡,同時產褥感染和經陰道分娩者子宮內膜炎發生率增高。

故許多學者提出孕婦在孕36周時應常規行沙眼衣原體篩查。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爲:

紅黴素500mg口服每日4次、7d;

另外也可選擇紅黴素250mg口服每日4次、14d;

或琥珀酸乙酯紅黴素800mg口服每日4次、7d;

或琥珀酸乙酯紅黴素400mg口服每日4次、14d;

或阿莫西林500mg口服每日3次、7~10d。

妊娠合併支原體感染

妊娠合併支原體感染可通過母嬰宮內傳播引起胎兒感染、絨毛膜羊膜炎、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流產、早產、胎膜早破、新生兒肺炎和產褥感染等。

其中解脲支原體(UU)和人型支原體(MH)是最常分離和引起母嬰感染髮病的病原體。

治療UU感染首選紅黴素500mg每日4次、連續7~14d;或阿奇黴素0.5g每日1次、連續3d;或羅紅黴素150mg每日2次、連續7d。

MH感染首選克林黴素0.3g每日3次、連續7~10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