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對於晁蓋和宋江先後兩任梁山話事人,林沖的所作所為頗耐人尋味,火併王倫,力推晁蓋上位的人是他,晁蓋死後,第一個跳出來擁護宋江坐梁山頭把交椅的人也是他。可以說,晁蓋和宋江的上位,都得到了林沖的鼎力支持,那麼他究竟心繫哪頭?

我覺得林沖既不屬於宋江陣營,也不屬於晁蓋陣營,當然他更不是一個騎牆黨,他先後支持晁蓋和宋江並不矛盾,山寨不可一日無主,有能者有德者居之,天經地義,作為梁山的股肱之臣,他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梁山的前途著想。

再者,林沖的性格也註定他在晁蓋和宋江之間保持中立。林沖這個人,做醋不酸,做鹽不咸,小心翼翼本本分分的恪守著中庸之道,這樣的老好人,兩邊都有兼顧,兩邊的距離都控制的恰到好處,不偏不倚。

宋江每次領兵作戰,林沖都是麾下不可或缺的一員虎將,晁蓋攻打曾頭市,林沖也是其左膀右臂,不管為誰效力,林沖都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除此之外,林沖這個人很傻很天真,智商和情商雙低,江湖經驗更是差的一米。

你看林沖被高俅陷害,刺配滄州這一段,一路上面對押解公人的百般折磨和刁難,他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白痴都能看出兩名公人不懷好意,他卻任由他們將其綁在樹上。魯智深料定兩名公人會在野豬林下手,林沖卻死到臨頭,全然不知。所以,林沖不是藏拙,而是真的傻,更可怕的是,他從沒覺得自己傻,以為自己一身本事,這也是他日後處處碰壁的根本原因。

拿林沖和武松一比,武二哥的光明磊落和雷厲風行甩了林沖十萬八千里,感覺林沖就是一個俗氣十足的人。因為俗氣,所以世故,舉手投足間透漏出小算盤,又對大是大非人間智慧茫然無睹,空有一身驚人的本事卻困獸猶鬥,這就是林沖的傻呆笨之處。

像林沖這樣的人,做事註定瞻前顧後,畏手畏腳,他只會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深埋心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中立是他認為最安全最踏實的選擇。所以,林沖既不會站隊宋江,也不會站隊晁蓋。

西嶽頑石~最近有點忙,耽誤了好多回答,不好意思


當然是隨執政屬於誰,晁蓋在世的時候,林沖是晁蓋一夥的無可厚非,因為畢竟林沖火併王倫在先,禮賢讓位在後,晁蓋才有機會坐上老大的位置。就因為這一點,晁老大與林沖越走越近。所以晁蓋當梁山寨主的時候,林沖是屬於晁蓋的人。

這一點從晁蓋帶兵親自攻打曾頭市的時候,就完全可以看出,林沖是他親點的戰將,而且晁老大中毒箭也是林教頭冒死相救,晁蓋才順利的被帶回山寨。兄弟有難,拔刀相助,在林沖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林沖捨命護照主足以看出林沖與晁蓋的交情不一般。

其實林沖這個人腦袋很簡單,你讓他當教頭帶兵打仗衝鋒陷陣可以,他首當其衝義不容辭。可是在個人感情和恩怨情仇和為人處事上面,林沖確實不夠男人,說白了也就是說缺少男子漢大丈夫氣概。從林沖娘子被高衙內調戲,到後來忍辱自殺,在到林沖被高俅父子設計陷害,直到後來逼上梁山這一路走來發生的事情中,林沖的表現,我們就可以看出林沖是個什麼樣的人。

晁蓋死後,宋江做了老大,林沖最為梁山的元老,自然的也就成了宋江陣營的人,當然了林沖與宋江的交情遠不如當初與晁蓋的交情。這一點我們從高俅被捉到梁山大寨時就可以看出,心系朝廷的宋江為了一己私利,能夠順利完成招安大計,居然公然阻止林教頭報仇。導致林沖面對昔日仇家,氣的渾身直嘚瑟,也不能手刃仇家高俅,直到最終因氣大傷身積勞成疾一命嗚呼,憋屈而死。

所以林教頭應該算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活的最窩囊的一個。論功勞論資格林沖無可厚非,可是林沖偏偏是不被宋江重視,所以總結一點,林沖應該是屬於晁蓋一派的,只不過晁蓋死了之後,晁蓋的餘黨已經掀不起什麼風浪來了,林沖在怎麼厲害,又能怎麼樣?畢竟人家宋江一手遮天,勢力之大根本不是你林沖等人能抗衡的。所以林沖只能委曲求全待在山上,聽天由命了。


謝謝邀請。

林沖這個人吧,在水滸梁山一百單八將里,一直特立獨行,未上梁山之前是禁軍教頭,妻子也對他好,但偏偏被高衙內看中了,引來殺身之禍,最後被流放滄州。途中又遭陷害,險些丟了性命,以至於不得不投奔梁山。

林沖從不選擇陣營,既不投晁蓋之好,也不聽宋江之言,他心中自有一番為人處世的準則。他有自己的立場:比如發配到滄州後,為了早些回家,他寧願賄賂別人,也寧願做一些很苦的工作,他認為這是正道,與晁蓋他們行事不一樣,所以不願意跟隨梁山一夥。

被逼上梁山時,王倫逼他交投名狀,所謂投名狀就是殺一兩個人,但是林沖不願意濫殺無辜,尤其是送他母親去看病的一個平頭老百姓,他寧願搶了楊志的行禮,也不願意毀了自己心中的善念,可見其品行的良好。

宋江後來奪了晁蓋的權,做起了梁山的老大,林沖對他也不願意低三下四,宋江心裡不舒服,就將他的排名一降再降,遠遠低於了他在梁山好漢中的武功排名,但是林沖無所謂。只是宋江想招安時,林沖反對,但並不是反對宋江本人,而是反對他這一觀點,他從朝廷中來,自然深知朝廷那趟深水,所以不願意這樣冒失。同樣的,魯智深和武松也反對招安,但林沖卻沒與他們結成同盟,各自為陣,導致最後還是屈服於宋江的這一決定,也才有了後面梁山好漢的悲慘結局。

林沖的性格,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晁蓋也好,宋江也罷,都拿他沒辦法,想拉攏吧,他不太聽話,想放棄吧,他武功又高,還可以用。如此矛盾才造就了林沖在梁山的一席之地。

我是青鸞驚鴻,70後蜀女,喜歡讀書寫文字和心理學。感謝相遇在頭條,感恩喜歡我的文字。


這個問題只能查一下兩個人的檔案才能知道。晁蓋是地主份子,宋江是小職員成分 ,林沖同志是退伍軍人,三個人中沒有一個是貧下中農,按理說三個人數林沖同志的成分最好,一個退伍軍人不可能和一個地主份子有共同語言,也就不可能和晁蓋這種人為伍,

再說宋江,宋江是一個舊職員出身,不屬於地富反壞右這個範疇,是團結的對象。屬於「推一推就過去」「拉一拉就過來」的那種可以教育好的那種人,屬於人民內部矛盾這個範疇,我認為老林和老宋應該是一夥的,不是有句話說:什麼階級說什麼話,什麼種子開什麼花嗎?

返回來再說晁蓋,晁蓋從小就是個小地主崽子,不勞而獲,剝削貧下中農心狠手辣,在祝家莊搶劫時被史文恭一箭射死,不過這一箭是不是史文恭射的至今是一個懸案,有的說是被藏的很深的階級敵人射的暗箭,也有的說是地主壞事做盡罪有應得死的活該,眾說紛紜,縱觀梁山一百單八將里還是以貧下中農為主體,豈能容忍一個地主份子當家做主呢?就是晁蓋不死他也當不成寨主,梁山的貧下中農是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當然,宋江當寨主也是一個錯誤,梁山那麼多成分好的應該做寨主才是正理,例如:時遷、李逵,阮氏三雄都是寨主的最佳候選人。應該把政權掌握在貧下中農手中。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梁山林沖是「外人」

相對於王倫,林沖是「外人」,相對於晁蓋黃泥崗「7+1」,林沖是「外人」,相對於宋江各山頭,林沖同樣是「外人」,其實很多英雄上了梁山不是成了殺人放火的工具,還有什麼英雄可言。

其一,林沖火併王倫,並非向晁蓋投懷送抱

關於殺王倫,一說林沖感到在王倫手下窩囊氣悶,一哥認為:有,但不盡然。林沖初投奔水泊梁山首任老闆白衣秀士王倫處,王總刁難限三日取人頭作「投名狀」方可,林沖允下。第一日,「吃了些茶飯」下山,沒見著人;第二日,「和小嘍啰吃了早飯」下山,還不行;第三日,「討些飯食吃了」下山。嘿,這早餐吃的是人家眼角之飯,多有嫌棄不耐煩,然英雄末路、人窮氣短,白道被黑、黑道陰險,空有一身好武藝卻無施展之處,一哥讀此處常想,此時林沖為何不動手,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時、勢不允啊。

二說被吳用反間,一哥認為:有,但亦不盡然。林沖夜探晁天王,吳用確實用柴大官人之舉薦、教頭之武功、屈居人下、排名等激林沖,林沖言「承先生高談,只因王倫心術不定,語言不準,難以相聚。」最後說:「不似昨日,萬事罷論;倘若這廝今朝有半句話參差時,盡在林沖身上。」看來林教頭是有自已的決斷的啊。

三說林沖為了江湖義氣,一哥認為:有,但也不盡然,林沖又道:「今日山寨,天幸得眾多豪傑到此,相扶相助,似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此人只懷妒賢嫉能之心,但恐眾豪傑勢力相壓。」「眾豪傑休生見外之心,林沖自有分曉。小可只恐眾豪傑生退去之意,特來早早說知。」林沖又道:「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量這一個潑男女,腌臢畜生,終作何用!眾豪傑且請寬心。」足見林沖對晁部人馬的到來是寄予同志般的關切的。

那麼,林教頭緣何手刃王倫呢?一哥認為:時也、勢也,林衝風雨山神廟,走投無路上梁山,隱忍於王總之下,如今晁吳強勢上山,林沖對吳用道:「若說高俅這賊陷害一節,但提起,毛髮植立!」使林教頭復仇有望,於是不顧江湖名聲挺而走險,林沖――內心翻江倒海五味雜陣錯綜複雜的英雄膽起,王倫這個把梁山泊搶劫公司視為已有、心胸狹獈經營無方嫉賢妒能的王總之死也屬必然了。

其二,林沖擁立宋江,並非出於真心

林沖為何在擁立宋江問題上開口說話?自林教頭火併王倫擁立天王之後,很少出場,就算是出場也已經是梁山征戰的機器,更是很少開口,俗人一哥記得除一些客套官話外,教頭一是看別人爹娘上得了梁山,說了想「袖子【方言,老婆】」的話,二是魯智深上了梁山,說了離別之情,而晁天王打曾頭市中毒箭身亡之後,林沖言語多了起來,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天王身亡之後,「林沖與公孫勝、吳用,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諸人拱聽號令」。又一次把林沖推到更換老闆的風頭浪尖上,「次日清晨,香花燈燭,林沖為首,與眾等請出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吳用、林沖開話道:「哥哥聽稟:『國一日不可無君,家一日不可無主。』晁頭領是歸天去了,山寨中事業,豈可無主?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來日吉日良辰,請哥哥為山寨之主,諸人拱聽號令。」林沖為首,與吳用同時開口說話,有點意思啊。何哉?

一是、天王打曾頭市,林沖為第一大將,天王執意夜襲,林沖沒有力勸,致使中箭身亡,教頭心中有愧,若要追責,林沖自是首當其衝。二是、易主這事林沖干過一回,想來得心應手。三是、相對於晁蓋幫、宋江幫,林沖是外人,相對於梁山公司,林沖又是老人,宋三哥想當董事長這事要是做得聽起來好聽,林沖是最好不過的人選了。四是、歷經官場無情、賊窩風雨,林沖或許早已心灰意冷,做什麼說什麼已經沒有了色彩。其實,各路英雄上了梁山之後何嘗不是一個個林沖啊,成了征戰殺伐的工具而矣,哪裡還有英雄色彩啊。


其實看懂了林沖也就看透了人性的一多半。林沖這個人絕對是值得探討的典型人物。

林沖是《水滸傳》中武功高絕的人,為人也精細謹慎。然而命運確是非常悲慘的人,無論是逼上梁山還是沒有逼上梁山,他都無法擺脫命運的欺壓。

林沖應該是智商高情商低,雖然是武功蓋世,勇冠三軍 ,為人也精細謹慎,但是他不懂拉幫結夥,這是他的致命傷。

他沒有真正的朋友,不懂人際交往。

例如沒上梁山之前他的好朋友是陸謙,關鍵的時候倒向了高衙內,共同害他。而晁蓋關鍵時候宋江送信。宋江關鍵的時候更是多方出手。林沖還有一個好朋友魯智深,千里護林沖。但是林沖一個不小心,就把魯智深給供出來了,魯智深從此浪跡天涯,上梁山之後魯智深與武松友誼深厚,與林沖再無任何交際。

可見林衝心高氣傲,真正交心的朋友沒有一個。上梁山之後也沒有看見他與任何人非常親厚,晁蓋之所以對他比較好,是因為晁蓋不斷受到宋江的排擠,晁蓋人單勢孤,加上林沖武功蓋世,所以有時候是想仰仗一下林沖。在耍手段,搞陰謀詭計,林沖絕對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在梁山,論智慧,論手段高明 ,林沖絕對是大傻。梁山任何一個人都比他強。用民間的說法,就是沒心眼,傻透腔。不過林沖自認為很聰明。他逆來順受,什麼事都能一忍再忍。

也正是宋江看清了他這一點,所以每遇大戰,必叫林沖赤膊上陣。宋江用林沖之長,並不真的與林沖交好。晁蓋還曾經過問過林沖的家事,而宋江從未發現他對林沖有過關心。

林沖因為自負,沒有朋友。空有一身武功。沒有交心的朋友,就沒有人真正的告訴他真實的狀況,他自己的聰明也用不到正地方。

他還有一個致命傷是欺軟怕硬,見硬秒慫。在與高衙內的鬥爭中,他是步步後退,不想把問題搞僵,而是把一腔憤怒恨在陸謙身上。

上梁山之後,他依然是如此。他的精細謹慎告訴他,梁山的狠角色是宋江,而不是晁蓋,所以他不可能站隊在晁蓋一邊。他想站隊在宋江這邊,但是宋江也只是利用他,他畢竟武功太高,孤立他,才能更好的利用他。

林沖的武功高,註定了他孤芳自賞。林沖的精細謹慎,註定了他的聰明只是小精明。除了武功蓋世,他什麼都不是,也註定了空有一身本事,窩窩囊囊過一生。這可能是所有,有能力人的悲哀吧。

林沖如果生活在現在,有很多實現個人價值的領域,也許會生活的很好。然而在那個時代只能是悲劇。


梁山的第三大派系則是原梁山的晁蓋系統,晁蓋死後林沖就是這個派系的老大。他們就是宋江上梁山初坐左邊的那九個頭領,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再加上日後由李逵帶上山的朱貴的兄弟朱富。

這個派系是資格最老,對梁山貢獻最大的派系。其中劉唐和三阮都是和吳用一起劫生辰綱的生死兄弟,同宋江也頗有淵源。而林沖同三山系統的老大魯智深則是生死之交。這個派系共有10個人。晁蓋死後,晁蓋派系事實上的領袖林沖,就同當時的三把手吳用及四把手公孫勝商量擁戴宋江。

林沖一則本人沒什麼野心,二則也是個聰明人,三則也是為組織的利益考慮。宋江時代的林沖地位是比較微妙的,一方面仍然深受重用,地位很高。另一方面梁山領導層主流想法和主導政策又與他本人立場、觀點有所不同。作為梁山領導層成員的林沖在這種處境下,基本上是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在維護組織的決定,和保留自己的少數意見之間尋找平衡。


林沖是《水滸傳》里著墨最多的人物之一,也是梁山上的元老之一。很多人說起林沖,一邊會稱讚他高超的武藝,一邊又會懷疑他懦弱的性格,覺得他可敬可恨又可憐。在梁山上,林沖的地位也是很尷尬的,這麼尷尬的地位是他一手造成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就依著林沖那樣的性格,這樣的尷尬地位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林衝上梁山的時候,可以說是狼狽不堪,本來被高俅陷害發配就很鬱悶了,沒想到即便如此,高俅也不放過他,繼續找人謀害林沖,直接把林沖逼進了死胡同,最後林沖奮起反抗,雖說殺了直接害他的人,卻也落得走投無路的下場。幸好有柴進的關照,給他介紹了個去處,那就是梁山。

依著林沖得過且過的性格,到梁山也好,還是什麼二龍山桃花山之類的也罷,就是找個安身之所罷了,根本不會想什麼地位身份的。不過梁山頭領王倫卻不這麼想,他覺得林沖名聲大本領高,到了梁山,很可能會對自己頭領地位產生威脅,所以一見面就表現出極大的不友好,甚至後面還要林衝下山殺人當投名狀。想想林衝上山之前就屢遭不幸,得柴進關照以為到了梁山起碼可以喘口氣,結果呢上山以後又是各種不順窩心,肯定氣的不行了。很多人詬病林沖一點,說人家王倫不管怎樣都收留你了,你咋這不知感恩還把人家殺了呢。實際上王倫如果強硬一點,直接拒絕林衝上山,倒還說不定可以保全一命,既然讓人家上山了,就是一個鍋里吃飯的兄弟,幹嘛還要處處刁難人家呢,要麼就索性冷酷到底強硬拒絕,既然幫了人家就不要再去算計人家了,這樣更容易拉仇恨啊。

就這樣,林沖一直隱忍不發,但是對王倫的怨恨可是越積越深,直到晁蓋一夥上山。想想看,一個林沖王倫都忌恨異常,一下子來這麼多能人王倫哪裡承受的住啊,所以更是表現出很大的不友好。這時候晁蓋一夥的吳用就看出林沖的異樣來,故意拉攏挑撥一番,林沖就把王倫給做了。

林沖不是傻子,他不會看不出吳用的險惡用心,可是林沖對王倫積怨已深,早就想殺了他,只是苦於沒有合適機會。當時的局面就算林沖不出手,晁蓋一夥也會殺了王倫,但這樣一來,局面對林沖更加糟糕,他將會被當作王倫一夥對待,一個談不好說不定就會被害,就算談好了,他也變成俘虜地位,那以後處境就困難了。

林衝殺了王倫,一下子就佔據了主動權,等同跟晁蓋他們一條心了。晁蓋一夥還惺惺作態要讓林沖做老大,林沖如果有點野心的話,他就算不做老大也可以做個老二,但他直接退到老四位置,雖說有點窩囊,但也充分表明了自己沒有一點野心。

對於老大來說,一個沒有野心慾望的下屬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不會產生任何威脅,壞處就是很難讓他成為自己心腹,盡心儘力。林沖沒有慾望,又是山頭之前的老人,晁蓋自然不會拿他當自己人看待。但是畢竟林沖名聲本事,就算不重用林沖,也會對他客客氣氣的。這種局面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宋江上梁山。

宋江來梁山之前,晁蓋也經營了一段時間,可是除了他開始那八個人加上梁山本來的四個,梁山一個人沒增加。宋江加入可不僅僅是他一個人,而是一下子拉了二十多人,梁山瞬間變成有四十個頭領的大團伙,實力大增。晁蓋這邊呢,開始最倚重的吳用直接投向宋江,公孫勝閑雲野鶴,至於剩下的三阮、劉唐、白勝等人,根本指望不上,這時候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林沖了。林沖本事是厲害的,但要說幫著晁蓋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林沖既沒有這個心思也沒有這個能力。不過這時候晁蓋還能依靠誰呢,林沖對於晁蓋拋來的橄欖枝既不拒絕也沒有積極靠攏,保持了相對親近的關係。後來晁蓋急三火四的要去打曾頭市,林沖是跟隨他排名最高的頭領,看的出來,兩人關係還算不錯的,起碼比宋江上山之前要密切一些。

說了晁蓋對林沖的態度,那宋江對林沖啥態度呢。說實話,林沖雖然挺厲害的,但是圍在宋江身邊的人太多,宋江還真沒怎麼拿林沖當回事。一個典型例子,三打祝家莊時,宋江是總指揮,林沖捉了扈三娘。一般來說強盜集團捉了美女,要麼是交給老大,要麼是捉住的人享用,但是宋江呢,既沒有交給晁蓋這個名義上的老大,也沒有詢問林沖意見,而是直接拉回家,後來更是把扈三娘許給了醜陋粗鄙本事平平的王英。宋江哪怕做做樣子,問一句晁蓋或者林沖也好啊,但是很顯然,宋江對這倆人選擇直接忽視。

經此一役,林衝心里也明白了,現在梁山上老大說是晁蓋,實際上有實權的就是宋江,論能力耍手段,宋江的確也遠勝晁蓋。林沖雖然沒有野心但也不願自找麻煩,對宋江他沒有過多的表示,但也絕不會交惡,表面的恭敬肯定要保持。宋江對林沖這樣有本事無野心的元老也沒必要過分打壓,彼此維持著不冷不淡的關係挺好。

後來晁蓋死了,宋江舉行大排座次,林沖位列第六,雖說不是核心管理層,但也是高層了,不管是名聲還是待遇都是超一流的。林沖儘管沒有得到重用,甚至比不過後上山的關勝呼延灼等人,但是這又如何呢,梁山上上下下見了林沖,誰不得問候一句林統領。

應該說,自從林沖知道自己媳婦被高衙內逼得自盡以後心就死了大半,權利慾望早已沖淡,他既不追求老大的位子,也不會刻意去跟老大貼近博取利益,更沒必要在老大中間站隊保全自己。由於自身實力資歷過硬,老大們就算不喜歡他,也不敢過於針對他,反而要給他不錯的福利。對於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來說,林沖的表現也許顯得沒出息,但對林沖自己來說,這樣的境遇其實正好符合他心意呢。


林沖在晁蓋活著的時候,是晁蓋的擁躉;晁蓋死後,林沖是宋江的鐵杆。

先來看看林沖和二人初次相遇的情形。

一遇晁蓋心思動,從此王倫成路人。—記林沖與晁蓋的初見。

晁蓋等八人劫持了梁中書賄賂蔡京的生辰綱,因白勝而暴露後,七人殺退官兵被迫投奔梁山,這是晁蓋和林沖的初遇。這時候林沖在王倫手下頗受刁難、鬱鬱寡歡,對王倫早就心生殺意。

晁蓋等人的到來為林沖實現心中的想法提供了絕佳的借口和強大的武力支持。於是在與晁蓋第三次見面的時候,林沖當眾殺掉王倫,挾強大氣場帶頭擁護晁蓋為帶頭大哥。

話說林衝殺了王倫,手拿尖刀,指著眾人說道:「······今有晁兄,仗義疏財,智勇足備。方今天下,人聞其名,無有不伏。我今日以義氣為重,立他為山寨之主,好么?」眾人道:「頭領言之極當。」——《水滸傳》第十九回

一上梁山深似海,從此宋江非路人。—記林沖與宋江的初見。

林沖和宋江的初遇,發生在宋江刺配江州途中被劉唐劫持上梁山的尬尷場合。這時候的林沖只是隨眾頭領拜見了宋江,誰曾想後者卻陰差陽錯成了林沖餘生效忠的對象。

晁蓋叫許多頭領都來參拜了宋江,都兩行坐下。——《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晁蓋還活著的時候,梁山泊每次遇到問題,都是宋江帶著眾人出兵搞定的。期間林沖跟隨大部隊一同行動,和宋江只是普通的上下級關係。

然而,晁蓋動怒攻打曾頭市的時候,點兵點將首選了林沖;法華寺戰鬥中,林沖本意讓晁蓋殿後接應,但是遭到晁蓋否決;晁蓋中箭後,林沖指揮眾人將晁蓋救出,送回梁山。

可見,林沖直至此時還是忠心於晁蓋的。晁蓋死後,宋江繼位為王,林沖也就只有宋江這個唯一的盡忠對象了。

至於晁蓋中箭一事確實頗有蹊蹺,不過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但無論如何,林沖在這個事件中絕對沒有乾絲毫不忠於晁蓋的事情。

阿雲原創,感謝點贊、留言、關注。


我是勃勃,我來回答。

其實林沖既不是晁蓋陣營也不是宋江陣營的,他是屬於自己陣營的。因為他都不是這倆個陣營的核心人物,也沒有野心,什麼都無所謂,晁蓋和宋江也沒有拿他當做自己人。

自從林沖的老婆死後,林沖的心也就跟著死了,沒有政權奪利的想法。可惜梁山原來的頭領王倫怕他奪權,處處針對他。林沖雖然不愛惹事,但是卻不是懦夫,兔子急了都會咬人,何況是武藝高強的林沖。

這個情況被吳用看出來了,稍微挑撥一下,林沖就殺了王倫,也是給晁蓋等人的投名狀。這個時候晁蓋他們還假惺惺的要林沖當老大, 林沖不肯,於是一下子就到了第四,晁蓋等人明白了,於是把他當做元老一樣供起來。畢竟林沖是山上的老人,不可能完全獲得晁蓋的信任。

等到晁蓋死後,林沖三打祝家莊,拿下了扈三娘。而宋江能處置這個問題的時候,沒有徵求林沖的任何意見,直接許配給了王英,說明宋江根本不信任林沖,也沒有把林沖放在眼裡。林沖呢也不屑於去巴結宋江,自己過點清凈日子,沒人打擾也不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