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血緣的他們,偷來一個家庭

來自專欄網易王三三15 人贊了文章

如果想在這個燥熱的夏天過得慢一點,推薦大家去電影院看這部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在今年五月拿到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後,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小偷家族》被引進了內地電影市場。

雖然沒有像《西虹市首富》等喜劇片那般賣座,但也還算如魚得水。

豆瓣評分8.7,口碑正在持續發酵,預測票房最終過億,《小偷家族》在來勢洶洶的一眾國產片中站穩了腳跟。

(本文有輕微劇透,但絕對不影響觀影體驗)

正如片名所預示的那樣,《小偷家族》圍繞著遊走在貧困和違法的邊緣的一家六口展開。

處於社會底層的他們,主要依賴家裡年事已高的奶奶柴田初枝的老人年金過活,當年金不夠維持日常生計時,他們就靠小偷小摸來補貼家用,勉強地過著日子。

電影的開頭,便是男主柴田治帶著小男孩祥太在超市裡合作偷竊的場景:治給祥太打掩護,祥太就在此時把零食和生活用品藏進雙肩包裏,然後走出店門。

而在回家路上,二人遇到了坐在樓道里受凍挨餓的由裏。

本想把她送回家長身邊,但在得知生父母對她的漠視和虐待後,動了惻隱之心的一家人就把這個年僅四歲的小女孩「誘拐」回家。

小到速食麵、洗髮水,大到數萬日元的釣竿和新來的「女兒」由裏,這都是他們的偷竊所得。

但所謂小偷家族,偷的遠不止是能填飽肚子的食物,更多的則是人與人之間溫暖且紮實的情感羈絆。 事實便是如此。隨著電影情節的進一步深入,觀眾就能發現,原來家中的每一個人都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他們因緣際會遇到了彼此,才組成了如今的小偷家族。

被第三者插足、孤身一人的「奶奶」初枝;不受父母待見,離家出走的「小姨」亞紀;同樣被生父母打罵欺凌的「母親」信代……

和由裏一樣,其他幾位家庭成員也都是被原家庭或社會遺棄的一份子。

所以對小偷家族來說,他們只是在撿起別人丟棄的東西。而這般舔舐對方的傷口聊以慰藉、在社會邊緣的縫隙處一同抱團取暖的行為,其實也是一個相互選擇的過程。

在由裏被「誘拐」來兩個多月後,警方終於發現了她的失蹤。

為了躲避搜尋,一家人剪短了她齊肩的頭髮,在徵詢由裏的意見後,又燒掉了她最初來時穿著的衣服。望著新升的火光,信代緊緊抱住已改名叫玲玲的由裏,流著淚說:「那些說打你是因為愛你的人,千萬不能相信。真正愛你的人是不會打你的,她會像我這樣緊緊抱著你。

也許是都被傷害過、拋棄過,他們更懂得珍視彼此,悉心維持這段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的關係。

在影片中,一家人會圍著飯桌喫壽喜燒,去海邊戲水,坐在院子裏聽看不到的煙花。雖然經常爭吵拌嘴,也經常為了錢斤斤計較,但還是把侷促的日子過出了令人艷羨並為之動容的溫情。

然而,當由裏的生父母隱瞞了她的失蹤,選擇不向警方報案時;當亞紀被外人問起,生父母卻說「大女兒正在澳大利亞留學,過得很開心」時,對比之下,小偷家族的溫情也顯得格外殘忍。

孕育出骨肉的家人用謊言維護著家庭的表面和諧,而非親非故、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卻能一下子「偷」走人心。都說血濃於水,《小偷家族》無疑是針對傳統血緣關係而提出的情感悖論,也是社會上太多渴求親情、尋求呵護卻始終未果的現代人的縮影。

除了對親情和血緣關係的探討,作為導演是枝裕和最擅長的家庭劇情片,《小偷家族》也是一把後勁十足的軟刀子。

在呈現一個最不像家的家和最溫情的日常的同時,還剖析了日本社會存在著的種種現實問題,可以說是一針見血、發人深省。

至於小偷家族是如何對抗現實、對抗法律和道德倫理的;在親情和血緣關係的權衡下,影片最後又給出了怎樣的結論;以及結局到底是喜是悲……這些問題,就留給大家在觀影時自行品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