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騰訊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撰文|趙立波

當紫禁城的宮牆粉刷一新後,宮廷太監在紅牆內緊急張羅着清廷新年,這個曾經忙碌而又呆板的紅牆內增添了一些歡快的氛圍。

從皇子到後宮的嬪妃,更是期待着能夠和皇帝喫上一頓年夜飯,體會着普通人生活中過着的那份平淡。作爲帝國最高人物的乾隆,在政務之餘,開始抽出精力過問春節準備事宜,甚至在細節上都毫不放過。拋卻奢侈之外的宮廷消耗,對於過年,乾隆也並非刻意在這幾天要多麼揮霍無度,更多的是在細節和禮儀上的問題,儘可能烘托出與宮廷生活相匹配的皇家春節氣度和體面。

乾隆畫像

大年三十兒的白天,乾隆開始舉行一年一度的家庭聚餐。這天他在後妃的眼裏更像個丈夫,兒女們眼裏更像個父親,一家人團坐一起,拘謹而又不失一點小幸福。對於乾隆來說,喫個家庭聚餐只是過年忙碌的開始,接下來,當夜半後,他開始履行帝國當家人繁瑣而又嚴肅的各種儀禮,可能這是政務休息後,一年之中安排日程活動最緊湊的一次 ,過年對於皇帝乾隆來說真是不輕鬆,甚至是體能和精力的一次巨大考驗。

(一)、乾隆如何過年,這一天乾隆日程安排的最爲緊湊,通宵達旦舉行各種禮儀。

清代規矩極多,尤其到了乾隆這個非常講究各種禮儀的人來說,幾乎各種祖制和規矩把宮廷所有的人和節日都規範到了細密的程度。內廷人員一舉一動都需要格外小心,避免任何可能影響新年氣氛的不吉利的言辭,如同繃緊的神經,讓每個人都在謹慎小心,不敢半點馬虎。

對於過年,清代的各種活動自然更爲豐富而隆重。小年的前四天,由欽天監官員選擇吉日“封印”,就是將乾隆的玉璽暫時封存起來。封印這天,要在交泰殿裏舉行隆重的儀式,供案上擺設酒果、點燃香燭、乾隆拈香行禮後,管理玉璽的官員捧着印章出店,到乾清宮門外進行洗拭,再捧入殿內加以封貯。待春節後,選擇吉日開封,至此,乾隆正式開啓了過節模式。

相關畫面

在喫過盛大的年夜飯後,乾隆要在除夕的子時開啓一系列過年活動,而這一夜幾乎不能休息,將宮廷的繁文縟節發揮到了極致。對於乾隆來說,除夕喫過年夜飯的種種活動相當耗費體力和精力,由於乾隆對禮儀相當重視,所有儀禮都是親力親爲,不敢絲毫敷衍了事。零點25分就要起牀,乘轎到欽安殿拜真武大帝,二點後,又乘26人擡的轎子出乾清門,到奉先殿祭拜祖宗。三點四十五分後,從養心殿出吉祥門乘四人轎到坤寧宮叩頭,然後步行到清宮東暖閣供前拈香。再到乾清宮御藥房藥王前磕頭、再回到乾清宮喝奶茶,隨後到鴻德殿喫餃子。4點以後,乾隆乘大禮轎出乾清門到長安左門外的“堂子”去舉行滿洲祭祀儀式,磕頭後,仍從原路回乾清宮,再到中正殿、建福宮、重華宮拜佛。

萬國來朝

6點15分,出乾清門步行慈寧宮,率諸王、貝勒及一二品大臣,到皇太后住處行慶賀禮,其餘文武官員都在午門外行禮,給皇太后拜年。然後到養心殿月供前拈香,隨後去弘德殿稍事休息。

7點後,乘着16人擡轎出乾清門至中和殿,升寶座受內大臣、侍衛,以及內閣、翰林院、詹事府、禮部、樂部、督察員等衙門官員禮後,再到太和殿升座,接受諸王、貝勒等爵及文武大臣官員和來京蒙古王公、臺吉等行慶賀禮。然後從原路回乾清宮。乾隆在乾清宮升座後,開始是奏樂,坐下即停止奏樂。接受皇后率妃嬪行慶賀禮,再受皇子率總管及首領太監等行慶賀禮,行禮畢,奏樂。乾隆離開寶座,乘四人擡的轎子出鳳彩門至重華宮,受貴人、常在等賀禮。更衣後,乾隆開始喫早膳。

相關畫面

中午乾隆在乾清宮設宴,由兩邊親王、郡王、皇子等多人陪宴。下午,太監傳擺熱宴、奏樂、演戲,戲演完後,接着擺酒宴,又奏樂,皇子拿酒一盅,到乾隆寶座前,跪着進酒。乾隆嘗一口,賜給陪同宴飲者,隨即停止奏樂,進果茶。宴會到此結束,勞累一天的乾隆在下午五點開始休息。

(二)、乾隆的年夜飯,排場盛大,規格森嚴,提前數天乾隆親自過問安排具體事宜。

按照清代後宮管理制度,皇后及嬪妃們平時喫飯各自獨立,只有除夕、元旦(古人稱春節爲元旦、元朔等)才能大家團聚一堂喫頓飯。年三十兒晚,乾隆與后妃們一起喫飯,大家團坐一起,按照後宮級別尊 ·卑落座。滿洲風俗,過年最喜歡喫的還是餃子,它不僅是因爲“歲更交子”之典,更重要的是表示不忘祖宗,不忘清朝發源地。正月初一,乾隆要接受皇子、皇孫的跪拜,並團坐一起喫飯,皇宮將此稱之爲“家宴”。

相關畫面

對於年夜飯,乾隆喫的更爲盛大、豐富。這一天,乾隆與皇后、嬪妃們陪宴。除夕早上,乾隆與皇后、妃子在重華宮喫早膳,然後再如前文所述進行各種活動。早膳一般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花樣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這還不算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團圓飯要在下午四點舉行。實際上,在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不止涼菜、點心。晚宴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大宴桌與皇帝的“寶座”之間設一“長幾”,菜點都擺在大宴桌上,乾隆要喫的時候再由人取到長几上。

相關影視畫面

午夜飯的備辦烹飪原料主要是滿族傳統食物。如在清宮的膳食檔案中記有乾隆四十九年舉辦除夕宴席中所用的物料的數額,其中乾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數額爲:豬肉65斤,肥鴨1只,菜鴨3只,肥雞3只,菜雞七隻,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關東鵝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只,魚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另外,制點心用白麪5斤4兩、白糖6兩。這些食材大多是“關東”所產,反映出滿族的固有食俗。

大宴桌上的菜和點心由外到裏分成八路,有各式葷素甜鹹點心,有冷膳,有熱膳,共六十三品,還有兩副雕漆果盒,四座蘇糕、鮑螺等果品、麪食。各種膳點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間的距離也都要有尺寸要求。所謂“鮑螺”,並非今日宴席所喫的鮑魚、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喫海鮮,偶爾喫魚,也只喫松花江進貢來的銀魚、鱘鰉魚。

相關畫面

大菜之外有果鍾八品及奶子、小點心,爐食、鴨子餡包子、米麪點心等小喫分東西排列,其中“敖爾布哈”係一種滿族油炸食品,還有四品南北小菜。皇宮中的規矩,各個嬪妃都有自己的飲食標準,平時單獨開夥。這次能夠與乾隆喫一次團聚飯每個人都是非常的開心。除了乾隆家室外,還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熱菜點一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喫飯用的餐具規格都降爲瓷碗,以示乾隆帝王地位。一切準備齊全後,隨着古樂聲響起,乾隆的“鐘鳴鼎食”的春節生活正式開始。待乾隆入座和嬪妃入座後,太監先給乾隆進湯膳。湯膳用對盒盛裝,“對盒”即兩盒合一,取成雙成對吉祥之意。皇上的對盒是兩副,左一盒爲燕窩紅白鴨子腰湯一品,右一盒爲鴨子豆腐湯一品。粳米乾膳一品。接着太監們給妃嬪們送湯,雖然也用對盒,但數量減半,每人一副,內裝粳米膳一品,羊肉臥蛋粉湯一品。而且也有規矩,按照等級送完一個,再送第二個。

相關畫面

湯品用過後,奏樂停止,開始轉宴。所謂轉宴,就是將宴席上的各類膳品、陳設從乾隆桌面前開始,在陪桌上轉一遍,意爲全家共同享用。轉宴之後,擺酒宴。乾隆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乾隆在丹升大東樂聲中進第一杯酒,然後后妃按身份一一進酒。酒後進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離宴,祝頌之樂奏起,家宴宣告結束。年夜飯結束後,乾隆馬上開啓各種儀式,忙活一夜不能休息,在臨走前,下令把自己喫飯用過的盤子、碗、碟子、勺子、筷子一塊賞給親近大臣和親王、郡王們。

乾隆及皇子接受臣下敬酒

對於過年,注重儀禮和細心的乾隆自然高度重視,早在過年的七天前,乾隆就對擺放果桌的事情命令貼身太監傳旨:“茶放此後擺消夜果盒子。”御茶方的廚子們立刻行動,在後妃們居住的帝宮殿內擺放糖果、蜜餞、果脯、鮮果等,合拼年節桌,擺消夜果盒。在乾隆居住的養心殿和皇帝侍奉皇太后用膳的重華宮內各用53樣糖果、52樣蜜餞擺出了26個不同造型的花、鳥圖案,各冠以名稱。乾隆檢看後覺得非常不滿意,於二十七日又傳諭說:“養心殿擺的珠寶盒不如重華宮擺得好。爾等明日將養心殿珠寶盒撤去,亦照重華宮一樣擺。”

乾隆出行圖

大年初一後,乾隆很早就要沐浴更衣,天還沒怎麼亮文武百官就要在太和殿廣場集合給皇帝拜年,與此同時要舉行新年、新月、新日、新時飲屠蘇酒,舉行開筆儀式,地點在乾隆處理政務的東暖閣,乾隆用毛筆寫下如“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等吉祥語,然後雙手捧起金甌永固杯飲屠蘇酒,期盼着新年能夠國泰民安,至此,乾隆最爲忙碌的過年算是告一段落。

參考資料《起居注》、《清史稿》、《追憶繁華京城過往雲煙》、《清代民俗》、《聊北京》等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