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有幾個地方先要做一個說明。

首先,嚴格地說,「天子」這個詞是一個後起的辭彙,周文王、周武王那個時代根本沒有。殷墟甲骨文、周原甲骨文和商朝金文、西周前期金文裏,只有「王」和「餘一人」的說法,沒有「天子」一詞。「天子」一詞是西周中期金文裏纔出現的。所以嚴格說,在商末、周初那個時代,紂王、周文王、周武王都不是「天子」,因為當時根本沒這個詞。因此這個問題應該改為「周朝的開國君主是周文王還是周武王」,提問者的原意恐怕也是想問這個。

下面,我們再來講講「周朝的開國君主是周文王還是周武王」。

周朝的開國君主是誰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從兩個視角看,一個從周人自己的視角,一個從後世的視角。

從周人自己的視角看,周朝的開國君主無疑是周文王。一,周文王是周國第一個「稱王」的君主。傳統史籍記載,西伯昌「受命稱王」;時代為商末周初的周原甲骨文裏有「王鹵克往密」的記載,研究者普遍認為其中的「王」就是指攻打密須國的周文王,證明周文王是生前稱王而非武王追封。至於周文王爺爺太王、父親王季(季歷)中的「王號」,都是周文王追封。二、《尚書》、《詩經》、周代金文裏,都說周文王開周朝基業,如《詩經·大雅·文王有聲》雲:「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又如著名的西周青銅器史牆盤銘文記載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恭七代帝王的事蹟,注意它是從周文王數起的。從史事上說,是周文王建立周朝「六師」部隊,並先後攻佔或征伐犬戎、密須、黎國、邘國、崇國等國,「三分天下有其二」,奠定了武王統一天下的基礎,武王伐紂也自稱繼續文王事業。所以周朝開國君主是誰,在周朝根本不是個問題,如果有人穿越到周朝,問一百個人,一百個人回答你是周文王。

不過從後世的視角看,因為後世已經有了「天無二王」的儒家思想,所以一般認為只有推翻了前朝、佔據了中原,纔算真的改朝換代,因此多認為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武王,原因大家都知道,是武王伐紂逼死紂王,滅掉商朝。

最後結論:周朝的開國君主是誰,看你從什麼角度看,從首先稱王來看是周文王,周人也一致認為他是周朝開國君主;從後世角度看,多認為是周武王。


周朝第一天子是姬發,號稱武王,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新朝,是周朝第一天子,姬昌死後是姬發封他父周文王。姬昌時代,周國當時還屬於商朝中一個小國,商朝怕周國壯大,對商朝有禍害,周王姬昌被關在羑里,八年之久,他為了安穩自己的心靈,也為了把自己的思想學問傳給後代,他就依託對陰陽八卦的研究和解釋,寫出了《周易》這部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書,周王姬昌出獄回到周國,他決心要消滅商朝,又遇姜子牙高人相幫。姬昌周文王他因為是周朝的奠基人,他死後後人給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後代都把他稱作「周文王」千古流芳

周文王是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在歌頌的偉大人物,他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他撰《周易》一書,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另一個方面,他奠定了周朝的根基,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新時代。


其實這個問題該如何回答呢?

應該從兩個方面!

一,名!

按照歷史所描述的,周文王姬昌的確是周朝的第一個名義上的天子,更是周朝的奠基者,是他活著之時,把周朝壯大,給武王姬發撇下了一個繁華的家業。

倚仗這樣的家業,武王伐紂才能成功!

但是,周文王活著之時,一直都沒有稱王,是他死後,武王姬發得到江山之後追封他為周文王。

名義上週文王是周朝第一個天子,但其實他這天子只是追封的。

二,實際的權勢!

曹丕即位後追封曹操為魏武帝。

很顯然,周文王是不是周朝第一任天子的決定權是在武王姬發的手中,如果姬發不追封他,那他在名義上連周朝第一個天子都算不上!

但為了自己統治更合理,姬發一定會追封姬昌的!

當時姬昌活著時,並沒有滅了商朝。是武王伐紂才徹底統一了華夏,纔有了周,整個諸侯才會朝見周天子!

很顯然,姬昌只是掛了個名,但周朝實際的第一任天子,是武王姬發!

小劉侃封神,請關注!


當然是周文王啦!西伯昌受命元年,是周朝第一個紀元年號。要是有興趣,小編簡單陪大家聊聊這些故事。

商朝最後一代帝王叫做「帝辛」是商王帝乙的第三子 ,帝乙長子叫做微子啟,因為生母的地位低賤,所以不能繼承王位。於是辛就被作為嫡子立為繼承人。這也就是商王帝辛(商紂王)繼位的由來。先秦時期大都是以「子以母貴」的標準來衡量繼承人的。

商王帝辛繼承王位後,任用姬昌、九侯、鄂侯為三公,協助自己處理政務。作為天子,帝辛親自率兵征伐四方,擴張領土。

在帝辛繼位的第十五年,三公之一的九侯將自己美麗的女兒,獻給了帝辛。可是九侯的女兒不喜淫蕩,為帝辛所殺,九侯也被施以醢刑(剁成肉醬)。

三公之一的鄂侯為此事極力強諫,與商王帝辛激烈爭辯,最終鄂侯也遭到脯刑(被製成肉乾)。姬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後來帝辛得知後,就把姬昌囚禁在羑里。自此事件後,商朝「三公」被廢,諸侯因此事與商越發疏遠,生怕牽連自身。

話說姬昌被帝辛囚禁的消息傳到周國後,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姬昌的父親也就是前一任西伯侯「季歷」就是被商王帝乙囚禁殺害的。於是周國上下蒐集奇珍異寶上供商王帝辛,以及打點商王周邊近臣。

就在姬昌被囚禁的第七個年頭,周國大臣散宜生重價購得一美女獻於商王帝辛。商王大悅:"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夠了,何況寶物如此之多!」於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獄,賜給弓矢和斧鉞,使姬昌享有專徵的大權。

姬昌回國之後,依舊謹小慎微。日常生活勤儉,穿普通人衣服,還到田間勞動,兢兢業業治理周國。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史記·周本紀》中記載:「在姬昌回國的第三年,商朝的兩個諸侯國虞國和芮國發生糾紛,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想請姬昌來仲裁。兩個諸侯一到周地,發現周國人相互謙讓,長幼有禮,非常慚愧,於是相互行禮而去。四方諸侯聽聞了這件事情之後,凡是有矛盾糾紛都來找姬昌評判。」

此時姬昌還是一介諸侯,卻已成為天下諸侯們的道德楷模。「西伯昌斷虞、芮之訟」的典故也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周人將這一年稱為西伯昌受命元年。在四方諸侯的擁載下,西伯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

周文王六年發兵滅崇國,遷國都於豐邑,史稱豐京。不久姬昌便去世了(約公元前1050年)。由於姬昌長子姬考(伯邑考)早亡,便由次子姬發繼任周王史稱周武王。之後「武王伐紂」的故事小編就不想再敘述了。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舊邦,不斷壯大發展乃能王天下而執天命八百餘年。今問第一位周天子(執天命而為天下之主者)為誰,答曰:姬昌受命,姬發革(改)命,姬誦成命;王天下當從受命始,故文王姬昌當為周朝第一位天子。

文王「治岐」,「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徵,澤梁無禁,罪人不孥」,這些政策深得人心,與當時商王朝內部的混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許多邦國和部落不斷歸服於周,周人的勢力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說明天命歸周,鳳棲岐山。據《史記·周本紀》說,周文王在「斷虞、芮之訟」這一年稱王,這就形成了與商王朝分庭抗禮,二日並現的局面。《詩經·大雅·文王有聲》雲:「文王受命,有此武功」。《詩經·大雅·大明》中也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之語,說明起碼在周人的觀念中,周代商而王天下,是在文王時就已受此天命。受命之人已實際掌控了天下三分之二的人心,只不過還沒有完全獨立地取得天下,還處於與商邦分庭抗禮的階段。

文王姬昌死後,子姬發繼立,是為武王。武王在「孟津之誓」後不滿兩年,便興兵伐紂。通過牧野之戰,在倒戈起義的商軍引導下攻入朝歌,逼迫紂王自焚身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武王革命。武王革命只是在文王受命之後,又接著完成了變革天命的任務,奪取了殷商的正統地位,但並沒有滅掉殷商。武王克殷班師時,封紂子武庚於殷,統帥殷的遺民。以弟管叔、蔡叔和霍叔領兵駐守在殷都周圍,就近監視,號稱為「三監」。殷商雖被監控起來,但還是很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力。

克殷後二年,武王就病死了,子成王誦繼立,是為周成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輔政。周公是文王第四子,管叔是文王第三子,管叔、蔡叔等貴族猜忌周公,對周公極為不滿,於是被武庚利用,一拍即合,勾結東夷發動叛亂,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局面。周公親自東徵,經三年苦戰才平定了叛亂,同時也最終完成了滅商的事業。

周公東徵之後,全國的局勢才基本穩定下來。在周公主持下,積極採取措施,營建東都,設軍駐守,制禮作樂,大封諸侯,並妥善遷置舊殷遺族等等,逐步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所以周王朝的穩固統治,是在成王在位、周公東徵後真正開始的。要說周王朝的第一位天子,當以「三分天下有其二」而受天命的文王算起。

(文章為子夏故壇原創)


謝悟空邀請。

周朝第一個天子,名義上是周文王姬昌,實際上是周武王姬發。

周文王姬昌當政五十年,在遭受商紂王囚禁多年後,舉起了反商大旗,並「改法度,制正朔」,建立獨立於商朝中央政權的周政權。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可見在周文王之時,周政權已經足以推翻商朝的中央政權。姬昌死後,「謚為文王」,可見周王朝已經完全建立,周文王姬昌已經自封為周朝第一個「天子」。

但是,帶軍消滅商王朝的不是周文王,而是周武王姬發。姬髮帶領諸侯聯軍在牧野之戰中,打敗了商紂王的中央政府,統一天下,成為周朝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天子。

積微陋見,歡迎留言。


嚴格來說周朝的第一個天子是周武王姬發。

眾所周知,商朝的最後一任君王紂王殘暴無度,行炮烙,殺忠良,使商朝民不聊生,而後纔有周武王伐商,立周朝。

《史記》中記載: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彊抱其樂器而奔周。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

從這可以看出,在此之前,周朝只是商朝治下的一個諸侯國,因此姬昌只能算是一個國君,不能算是天子,而周那時也只是一個小國,不能算是周朝,因此,周朝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天子是周武王姬發。那時他已經繼位稱王,因此周朝成立後,他也就是名正言順的第一任周朝天子。


是周武王姬發。

首先根據《史記》的記載,伐紂由周武王完成,重受天命,封諸侯均在武王期間。《史記 周本紀》:」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

另外三國演義有個小段子,有人勸曹操稱帝,曹操說「若天命在孤,孤願為周文王」,就是說我沒那種命,皇帝給我兒子去當吧。


是武王姬發,文王死在伐商前夕。武王纔打敗了紂王。

另外說一下,「姬發」其實是魏晉時給他取的名字,先秦沒人這麼叫,一般叫「武王發」。


謝謝邀請 。周文王是周朝的奠基者,周朝的第一位天子是周文王(姬昌),第二位天子是周武王(姬發)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