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里寫的二郎真君帶著兄弟們去打獵回來路過碧波潭!看到孫大聖和天蓬元帥大戰九頭蟲 他下來幫忙的

表面雖然是這樣寫的,但仔細想想未免太巧合,並且,接下來的對話也頗有意思。

——二郎笑道:「我因閑暇無事,同眾兄弟採獵而回。幸蒙大聖不棄留會,足感故舊之情。若命挾力降妖,敢不如命;卻不知此地是何怪賊?」六聖道:「大哥忘了?此間是亂石山,山下乃碧波潭,萬聖之龍宮也。」二郎驚訝道:「萬聖老龍卻不生事,怎麼敢偷塔寶?」 行者道:「他近日招了一個駙馬,乃是九頭蟲成精……」

各位就不奇怪嗎?二郎為何會這時候出現,二郎真君給出的解釋是「我因閑暇無事,同眾兄弟採獵而回」——他們這一行人不在自己的道場灌江口周邊打獵,卻要長途跋涉帶著一眾兄弟跑到離著火焰山只有八百多里的祭賽國打獵?這不是捨近求遠么!咱們前文有敘,那火焰山可是老君和王母娘娘給牛魔王和羅剎女的「組合大禮包」呢!關於祭賽國失佛舍利一事,二郎真君這一行人,似乎此前並不知情(或是裝作不知情);但偷塔寶一事,卻是由二郎真君這一行人話趕話引著大聖說出來的!並且,他還和曾經是天庭水軍元帥的八戒說:「元帥仔細。只要引他出來,我兄弟們好下手。」——這不是連戰術都提前準備好了的節奏么!

表面上看來,二郎真君這一行人,是「路過」並且「巧遇」了祭賽國失佛寶事件,才有機會幫助取經團剷除九頭蟲的;但是細思之下,便不難推測出,二郎真君這一行人,是有備而來!

各位細瞅原著——二郎真君是知道萬聖老龍的,或許之前,他還曾與其有過一些私交。所以他才會「驚訝道」萬聖老龍這個土財主「卻不生事」的一貫作風。若是按照尋常人的邏輯,熟人甲與熟人乙在互不相識的情況下撕逼,自己作為中間人,是不是應該當個和事佬,「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但是二郎這一行人卻沒有。在萬聖老龍和披麻的龍子都被悟空和八戒打死之後——這岸上齊天大聖與六兄弟一擁上前,槍刀亂扎,把個龍孫剁成幾斷肉餅。

看看,與九頭蟲合盤做賊的萬聖老龍死了,算是咎由自取;可是連龍子龍孫都不給留——這分明就是斬草除根的節奏么!試問,這九頭駙馬之前是與二郎真君結了多大的梁子啊?他倆之前有過什麼交集么?就算是這九頭駙馬惹了大聖不高興,萬聖老龍和一眾水族有對二郎真君有過什麼大不敬么?二郎這一行人之前是明明是知道「此間是亂石山,山下乃碧波潭,萬聖之龍宮」的——可又是因著什麼原因,讓二郎真君這一行人,要連萬聖龍宮也要一鍋端了呢?

這分明就是借著西遊取經團之手擴大殺戮泄私憤的節奏……

各位且想一想,二郎真君是老誰他們家小誰?

若非得了玉帝的授意,恐怕,二郎真君也不會下手如此之狠吧?

大抵,與親舅舅的密令相比,和萬聖龍宮的那點淺薄的交情,在二郎真君的眼裡,早已經化為浮雲飄散而盡了吧?問題來了,這老龍這是哪得罪玉帝了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