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施施╱综合报导】

去年,有民众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Zara门市逛街,结果在衣服口袋里发现1张小纸条,上面写著:「你买的这件衣服是我做的,但我没拿到薪水」。1名英国女孩以台币500元在英国平价潮牌Primark购买了1件洋装,回家后却在洗标上发现「我们被迫超时工作」的求救字句。这样的讯息让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思考,自己是否成了血汗工厂的帮凶。

英国消费者在潮牌Primark买衣服后,在洗标发现「血汗工厂工作状况日益恶化」、「我们被迫超时工作」求救讯息。(摘自英国每日镜报)

英国《卫报》报导,「亚洲基本工资联盟」(Asia Floor Wage Alliance)前往东南亚成衣工厂视察,结果发现,在孟加拉,工人、甚至是违法雇用的童工必须在闷热的工厂里一周6天、每天工作14至16个小时,无法喝水或休息,常有许多员工集体昏倒。在柬埔寨,120名受访员工中有一半表示,他们曾莫名奇妙的被开除,60%的人表示离职时拿不到薪水。

由于工厂和员工签订的合约为「责任制」,加上订单压力庞大,超时工作早就是常态。更可悲的是,如此辛劳换得的工资仅有1天3美元(约台币90元),连贫民窟的房租和三餐都无法负担。近日,知名服饰品牌H&M和GAP也遭国际劳工组织(Global Labor Justice)踢爆,亚洲工厂有大量工人遭殴打、性虐待,超时工作也没有加班费。

除了工作条件堪忧外,成衣业的工作环境安全也是一大问题。2013年4月,孟加拉首都达卡近郊8层楼高的Rana Plaza成衣工厂大楼倒塌,造成逾1100人死亡、2500人受伤。大楼崩塌前,曾被发现有结构问题,当局还下令工厂停工并疏散人员,但厂方威胁,若停工就不发薪,贫穷的工人只能继续上班,结果酿成悲剧。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工厂老板、而非快时尚品牌公司应负起「改善工人生活、保障劳工权益」的责任,但事实证明,能够监控工厂运作、确保工厂符合劳动规范的品牌根本就寥寥无几。品牌向工厂下单后,也未必可以确定产品真的是从该工厂出品。因此,不少人权与劳工权益机构一直致力研究品牌供应链如何透明化。在此之前,无力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工人只能继续在恶劣的环境下缝制消费者不需要也不介意多买1件的T恤。

平均来说,快时尚品牌可能每周上2次新货,有些甚至每天上新货,但设计师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中设计出这么多款式,最后只好互相抄袭,反正只要商品价格便宜,还是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当抄袭获得的利益超越原创,愿意创作的人只会愈来愈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快时尚品牌与消费者都可能成为扼杀创意的元凶。

劳工的命不值钱

H&M、GAP爆血汗工厂 女工遭虐打性侵
「外劳命较贱 180万就要你滚回越南」
亚马逊大陆代工厂 遭指控压榨劳工
FII涨翻天... 富士康再爆血汗工厂
30岁总监搏创业 逃离血汗职场

--------------------------------------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论坛https://goo.gl/iy5TC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