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魚類完全是由於過度捕撈導致的種群瀕危,比如大黃花魚,上世紀70年代以前東海很多,甚至還有滿操場曬魚乾的盛況,但是抵不住人類的捕撈,即便繁殖能力如帶魚,漁獲量也因為過度捕撈曾一度下降。

但是這些魚類都是人的傳統蛋白質來源,把他們列為保護動物又有何用,而且很多瀕危的魚類還是比較高級的獵食者,站在人類的角度,他們擠佔了人類的生存資源。

很多答主提到可持續發展,然而這種保護好像並沒有意義,不能實現人工養殖低成本滿足人類的胃口的好像都快滅絕了


撈沒了以後就沒得吃了。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直白的道理,但是看來很多人是真的不明白。


主要是保護多樣性吧,更多的多樣性代表了更高的環境耐受力,人類就可以多做一點死了。萬一某種魚或者某種魚伴生的玩意兒就剛好可以分解某種人類作死出來的副產物呢

另外一方面,我們不清楚一整條生物鏈是怎麼走的,萬一其中一種物種滅絕了,上游跟著滅絕或者數量下降可能會導致災難性後果。


照這麼說圈千把個可供人類食用和生產的生物品種,其他的全殺了得了唄?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是在保護動物,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題主問題的前半部分寫的很好,魚類生長速度趕不上捕撈的速度,因此必須保護這些魚類。如今網眼越來越密,海岸線附近過度捕撈,並污染嚴重,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目前已岌岌可危,我們能做的就是,愛護我們的海洋生物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