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023字,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北京時間3月21日凌晨2時,美聯儲2019年第二次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FOMC)議息會議決定暫不加息,保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2.25%-2.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美聯儲會後公佈的聲明顯示,全體FOMC成員一致投票同意,保持2.25%-2.5%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美聯儲還單獨發佈關於縮表的聲明表示,從今年5月起,將每月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計劃的美國國債最高減持規模從當前的300億美元降至150億美元,到9月末停止縮表,計劃5月提供更多市場操作的細節。

據路透社此前報道,鮑威爾表示,當前利率“適宜”且“大致中性”。

紐約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稱,對美國目前的利率水平感到滿意,並認爲除非經濟增長或通脹意外走高,否則無需再次提高利率。當被問及是否會在受到某種衝擊而再加息時,他說:“這需要這些因素中的一個或多個意外上行,經濟增長或通貨膨脹將需要一個新的前景,以恢復加息。”

01

17位官員中11位認爲年內無需加息

FOMC在今日凌晨的會後聲明中表示,在採取任何進一步加息決定前,將繼續保持”耐心“。在週三參與利率政策制定的17位官員中,有11位認爲美聯儲今年根本不需要加息,遠遠高於去年12月的兩位。

此次聲明關於經濟狀況的描述較1月出現了較大變動,評價也更爲負面和消極。

聲明強調,經濟活動從四季度起由穩固增長轉而放緩,而1月的聲明並未提及經濟活動放緩。此外,聲明還顯示顯示,一季度以來,家庭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更爲緩慢。而1月的聲明稱,家庭支出持續強勁增長,固定資產投資較今年稍早時候的快速增長有所緩和。

聲明也提到了2月非農數據的變化,但仍對就業水平評價較高,“最近幾個月平均來說新增就業穩健,失業率仍處低位。”

美國2月非農就業人口變動增加人數創17個月來新低。美國2月非農就業人口僅新增2萬人,而預期爲18.1萬人。但是,2月失業率從4%下降至3.9%,這已接近196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就業薪資也穩步上升。

另一個較大的變化在於,此次聲明直言,通脹同比增速總體下行,主要源於能源價格下跌。但剔除核心食品與能源的核心通脹仍接近2%。基於市場的通脹補償指標保持低位,基於調查的長期通脹預期指標幾乎未變。

會議還更新了美聯儲官員們的利率預期點陣圖,發佈了對通脹、失業率和經濟增長的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進一步下調了2019年和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2019年預期爲2.1%,低於去年12月預期的2.3%,而去年9月的預期爲2.5%;

2020年預期爲1.9%,去年12月預期爲2%,2021年維持預期1.8%不變;

同時進一步下調的還有2019年至2021年的PCE(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2019年PCE通脹率爲1.8%,去年12月預期1.9%,去年9月預期爲2.0%;

2020年和2021年預期均由2.1%下調至2.0%;

更長期的PCE中位數預期保持不變爲2.0%。

美聯儲最新公佈的點陣圖,暗示今年不加息。

點陣圖方面,美聯儲普遍下調未來三年利率預期。2019年預測中位值爲2.4%,去年12月預計爲2.9%,這也就意味着今年不會再加息。2020年和2021年預測中位值爲2.6%,這意味着直到2021年年底,最多加息一次。

而對比去年的點陣圖,去年12月,美聯儲對2019年底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測中位值爲2.9%,暗示2019年將加息兩次,去年9月和6月的點陣圖皆暗示,預計2019年將加息三次,預計的中位值爲3.1%。

聲明發布後,美元、英鎊下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大跌至14個月低位。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一度漲破6.68元關口,日內漲近380點。美股在決議後一度集體轉漲,收盤時標普下跌0.29%,道瓊斯指數收跌0.55%,納斯達克指數收漲0.07%。

02

債牛還是股牛?

一個更大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將爲金融市場帶來更多流動性。問題在於,這是牛市的開始嗎?究竟投資債券還是股市?

法興銀行明確了對國債的青睞。

加拉格爾表示,到今年9月末,美聯儲將停止縮表,而美聯儲會用購買國債的方式來抵消MBS到期帶來的縮表效應。如果要保持整體資產負債表規模不變,那麼美聯儲需要每季度淨購入450億美元的國債來抵消MBS的到期,即年購債規模高達1800億美元。如果美國財政部每年需要1萬億美元赤字融資,那麼美聯儲的購債就會成爲核心融資來源,這也會在經濟放緩時強化財政刺激的能力。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此前,渣打策略師也表示,“預計1季度美國十年期國債將在2.6%-2.8%的區間震盪,但存在跌到2.5%的下行風險,前提是市場開始相信美聯儲將停止加息。” 就目前來看,似乎這一條件已經滿足。

美聯儲議息預測表(圖片來源: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網站)

此外,美國和新興市場債券的走強也受到流動性寬鬆的基本面支持。

目前,新興市場貨幣走強、油價下降,應該會明顯緩解央行的壓力,機構預計各大央行有望持續寬鬆,尤其是印度和中國央行。印度央行可能將率先在今年二季度繼續降息,中國央行也仍存在下調公開市場操作的政策利率的空間,各界還預計中國仍存100個基點以上的降準空間。

“只要美國不陷入衰退、美股不出現重大回調,新興市場央行的寬鬆重啓將打開投資週期,外資將大幅流入新興市場債市。不過股市則需要看盈利情況。”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曾表示。他預計,中國十年期國債價格仍有走升空間,預計今年收益率有望降至3%以下,目前爲3.154%。

就股市而言,目前市場對中美股市仍持樂觀態度,但認爲波動或潛在回調的可能性都在上升。週四,美股收跌,FAANG集體上漲,奈飛大漲超4.5%,芯片類股、銀行股集體下跌。

“我們認爲每股收益(EPS)還有4%-5%的下行空間,這也意味着防禦性板塊仍將跑贏週期性板塊,標普500指數回調至2600點(目前2783點)較爲合理。”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威爾遜近期表示。同時,他認爲美股2020年會出現盈利衰退,今年標普500指數將在2500-2800區間震盪。

目前,有一種市場觀點認爲,現在和2016年很相似(央行寬鬆、牛市開啓),但威爾遜表示,當前的產能缺口和2016年大不相同。以美國爲例,2016年一季度,美國的產能缺口仍爲負的名義GDP的1%,而如今已經到了正的1.27%,這意味着盈利壓力開始顯現,而當時盈利仍在不斷復甦。對於其他新興市場而言亦是如此,盈利壓力和債務積壓上升,因此機構也判斷,當前的超跌反彈並不宜與“V型復甦”畫上等號。

就A股而言,機構則普遍認爲,年初至今快速的上漲已經使股價領先於基本面,當大盤來到3100點時,此前持續流入的北上資金、產業資金開始出現撤出的跡象。即將發佈的3-4月的業績和經濟數據可能使市場情緒降溫,而監管層對槓桿資金使用的容忍度也需要密切關注。

03

美聯儲未來利率走向哪?

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17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美聯儲觀察”顯示,5月份利率會議保持現有利率的概率爲96.7%。全年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爲73.3%,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爲23.6%。

路透社此前報道指出,美聯儲高官發出“鴿派”言論,令外界注意到美聯儲或許必須思考降息的可能性。

有媒體分析指出,目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爲2.25%至2.5%。一旦美國經濟未來陷入衰退,美聯儲降息的空間將比較有限。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分析認爲,考慮到美國薪資增長下的通脹壓力,以及仍高於潛在增長的GDP增速,美聯儲可能維持暫停加息與逐步結束縮表的組合,重啓降息時機尚不成熟。

04

中國央行如何應對?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對市場而言,美聯儲暫停加息和下調增長預期的影響不大,而如何結束縮表、何時結束縮表可能是關注的焦點。

今年以來,美聯儲頻頻放“鴿”,多家海外央行態度也進一步轉“鴿”,歐盟委員會、英國央行、澳洲聯儲紛紛下調各自2019年預期經濟增速,印度及埃及央行宣佈降息。那麼,中國央行是否也會迎來降息呢?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指出,中國2月社融和M2增速均有所回落,表明當前“寬信用”進程仍是一波三折。後期監管層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寬貨幣”力度,甚至不排除“降息”的可能。“降息”的具體方式或有兩種選擇:一是直接下調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二是加大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力度,推動向民營和小微企業的定向降息。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也表示,美聯儲的加息週期進入尾聲,這將使外部環境對中國貨幣政策的約束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將更多的聚焦於國內的同時,國內降息空間打開,今年降息可期。

05

全球多個不確定性支撐暫停加息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除了美聯儲,全球主要的極大央行在今年以來都已經接連釋放了鴿派信號:歐洲方面,歐洲央行已將加息的預期從2019年夏季推遲至年末。今年2月以來,印度、澳大利亞、埃及等更多央行加入鴿派行列,全球央行似乎同步轉向。

華泰證券認爲,美國貨幣政策對發達經濟體的牽引作用明顯大於新興經濟體(尤其是在降息週期)。中國的貨幣政策在過去20年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以內爲主”,華泰證券預計今年中國的貨幣政策取向“偏鬆”,但不會因爲美國的快速“轉鴿”,而盲目跟隨。

“隨着全球各國經濟週期相關性大大增強,美國貨幣政策外溢影響也愈發凸顯。發達經濟體經濟波動具有相當強的同步性,政策協調具備時間一致性,降息同步性更強,加息注重相機抉擇。而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在經濟週期、金融週期、通脹週期上都有較大分歧,貨幣政策同步性較差。除非少數金融危機時刻,面臨資本外流較大壓力,纔會有短時間的跟隨行爲。”華泰證券在研報中寫道。

“歐洲方面,剛剛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歐洲央行面對經濟寒風的侵襲,態度也有所轉變。2018年四季度歐元區GDP季環比增長0.2%,爲近4年新低,歐央行已將加息的預期從2019年夏季推遲至2019年年末。此外,若英國最終無協議脫歐,或者出現其他未知風險並導致歐元區經濟出現大幅下行,歐洲央行重啓寬鬆的可能性將大增。亞洲方面,由於通脹低迷始終沒能開始貨幣正常化進程的日本央行,在今年將更趨謹慎。日本央行預計,今年內不會改變寬鬆政策立場。新興經濟體更是“山雨欲來風滿樓”,2月以來,印度央行意外降息25個基點,澳大利亞央行也發出了“鴿”派暗示,埃及央行更是出乎意料地宣佈降息100個基點。短短3-4個月的時間,各國央行紛紛掉頭,發出2009年以來最爲“鴿”派的聲音。”華泰證券研報中補充稱。

申萬宏源則認爲,“2019年美國加息放緩,對新興市場匯率壓力減輕,有望吸引更多的國際資金流入。美國暫停加息有望保持美歐利差平穩。歐洲經濟在金融危機之後復甦並不強勁,如今又有英國脫歐懸而未決,對英國和歐元區經濟都是負面影響,英國投資數據已經下滑。在美國進入加息週期後,美歐長端利差逐漸擴大。歐洲央行重啓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對美元形成升值壓力,這也是暫停加息的原因之一。”

(以上部分內容綜合整理自中新經緯、澎湃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