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8年12月13日訊】中國知名現代詩人兼人權工作者孟浪12月12日晚上在香港癌逝,享年57歲。他的好友詩人貝嶺證實這個消息,並錶示孟浪生前最後一次與他通話時還說,想迴到長期定居的花蓮。

孟浪原名孟俊良,祖籍浙江紹興,1961年齣生於上海吳淞,是1980至1990年代的中國知名現代詩人之一,曾在美國、香港、颱灣定居,他的妻子是颱灣詩人杜傢祁,兩人在2015年移居花蓮。

據中央社報導,貝嶺錶示,孟浪和妻子2月14日從居住地花蓮飛往香港過黃曆新年。但一到香港機場就纍倒並嘔吐,隨即送醫治療,3月被確診為肺癌第4期,並已擴散至腦部。孟浪的病情近期急轉直下,陷入昏迷,雖然有預感孟浪隨時可能離開,但得知孟浪病逝,他還是非常悲痛。

貝嶺也提到,孟浪還未陷入昏迷前,兩人最後一次通話,孟浪還對他說“想迴颱灣,想迴花蓮”。“當時貝嶺告訴他,你腦部開刀,不能搭飛機;他迴答我‘就算坐船,我也要迴颱灣’。”

1980年代初期,孟浪大學還沒畢業就走上文學創作之路,既參與地下文學,又創辦多本詩刊,在中國詩壇聲名大噪。1995年,孟浪前往美國布朗大學擔任駐校作傢,開啓長期旅居海外的生涯,並於1999年首度造訪颱灣,從此對颱灣留下深刻印象。

孟浪移居海外期間除持續創作,也十分關注中國人權及思想自由議題,經常參與聲援行動。2001年,孟浪與海外中國作傢發起成立“中國獨立作傢筆會”(現獨立中文筆會),成為維係海外中國自由人士力量的重要組織之一,也讓他有瞭人權工作者的身份。

2006年,孟浪自美國移居香港9年,曾任香港晨鍾書局總編輯。2013至2014年間,香港言論環境急轉直下,多名齣版商被中共逮捕,讓他産生離開香港的念頭,進而聲援2014年的雨傘運動。

2015年7月,孟浪決定與曾在香港大學院校任教的妻子杜傢祁遷居颱灣花蓮。他曾錶示,為的是“看不到中國(中共)的黑影”。2017年12月7日他在颱灣錶示,迴首曾投入心力的另一個華人社會香港,在政治、社會、言論環境的變化,讓他感嘆不已。

“香港過去幾年在這些方麵的倒退,非常迅速、非常嚴重”,孟浪在幾經觀察和親身經曆後,作齣瞭這樣的結論。他說:“如果香港好,當然想一直住下去”。孟浪說,就是因為香港言論自由嚴重倒退,讓他與妻子同感失望。

孟浪:颱灣是能完整錶達創作、寫作自由的社會

“颱灣的文學和人文底蘊,總的來說比香港深厚”,這是孟浪從文學、齣版、戲劇領域開始接觸颱灣後,對颱灣的第一份印象。之後,孟浪2002年正式成為颱灣女婿,從海外來颱參加藝術展演、研討、演講、書籍齣版等活動的次數,越來越多,與颱灣藝文界及一般民眾的接觸越來越多。2005年,孟浪便以依親妻子的名義申請來颱居留,直到2015年正式落腳颱灣。

“基本上,颱灣是個能完整錶達創作、寫作自由的社會”。孟浪說,這是他長期身處中國與香港過後作齣的比較。孟浪還說,盡管有不少缺陷需要修繕及強化,颱灣仍擁有相對完備的現代政治文明,人民既可一人一票選齣領導人,也有權利批評及監督領導人及下屬官員。

談到颱灣人,孟浪更感嘆說,颱灣人真的是“非常善良、相對純樸”,並且保留著對岸已經消失殆盡的士紳社會;相形之下,中國的社會風氣卻是“金錢至上,利益至上”,人與人之間、乃至於政府的誠信,都已喪失。

孟浪曾錶示,20多年過去,中國的社會管製盡管有不少鬆綁,但自由化卻事與願違。他直言,如今的中國“政治空氣”和“自然空氣”(指霧霾)都不好,因此成為“高汙染、低人權”社會,而這也是他移居颱灣的主因。

“很多人是會想來的,隻是不說齣來罷瞭!”孟浪一邊把名單在腦海中轉瞭圈,一邊說道,“隻要颱灣(對中國居民)的移居政策‘放開一些’,就行!”

據自由亞洲電颱報導,孟浪曾計劃通過詩歌和文學形式,紀念明年的“六四事件”三十週年。獨立中文筆會成員、中國律師滕彪錶示:明年是“六四事件”三十週年,有非常濃厚“六四事件”的孟浪,肯定要從詩歌文學做這個事,如今卻成未竟之事,他的早逝令人悲慟惋惜。

責任編輯:林琮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