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在市場普遍唱多牛市的情況下,當天的行情卻低開低走。全天上證指數大跌136.56點,跌幅高達4.40%,創下本輪反彈行情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這也是近4個多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週五股市行情出現如此大幅下挫的走勢,兩家券商的“唱空”研報成爲千夫所指。先是3月7日,中信證券唱空中國人保,表示按合理估值算,中國人保未來一年股價潛在下跌空間超過53.9%,存在較大的估值下行風險。隨後,3月8日,中信建投也被華泰證券給予“賣出”評級。結果,3月8日當天,中國人保、中信建投雙雙跌停。而兩家唱空機構,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的股價同樣也是雙雙跌停。

那麼,上週五股市行情的大跌是不是由於兩家券商的“唱空”研報造成的呢?事情的真相顯然並非如此。應該說,週五行情的大跌,券商“唱空”研報只是起了一個導火索的作用,行情之所以出現大跌,還是有其內在的原因。

將行情大跌的責任結歸到券商“唱空”研報的頭上,這顯然是“莫須有”的。畢竟,兩家券商的“唱空”研報,唱空的都是個股,而不是整個大盤。所以,“唱空”研報影響的其實只是個股,而對大盤的影響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說,兩隻個股的大跌,券商“唱空”研報要擔首責,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將大盤大跌的責任也歸結到券商“唱空”研報的頭上,這就有些牽強附會了。實際上,兩家券商的“唱空”研報也沒有這樣的能量。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股市行情出現大跌的呢?個人以爲,其真實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

首先是股市自身存在強烈的調整要求。上證指數自今年1月4日創下2440.91點的低點以來,指數一直就處於上升的過程中,到3月7日,最高點達到了3129.94點,指數上漲了689點,漲幅達到28.23%。而在這個過程中,指數並未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因此,當指數站在3100點之上的時候,股市本身就存在較大的調整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股市稍遇風吹草動,指數就有向下大幅調整的可能。因此,“黑週五”的出現,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股市本身存在強烈的調整要求。

其次,股市行情上漲的根基不牢,讓投資者對行情總是處於一種提心吊膽之中。所以,稍有風吹草動,投資者就會爭相殺跌出逃,從而造成股市的大跌。從進入2019年的股市行情來說,總體處於上升的過程中。股指表現爲一種節節上升的走勢。但個股的炒作卻是雞犬昇天,一些垃圾股的漲幅甚至遠遠高於優質藍籌股。如去年餓死豬的雛鷹農業,今年2月份以來的股價接近於翻倍,讓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淪爲一個大笑話。又比如,*ST毅達近20個交易日中出現19個漲停,但其董事長卻長期處於失聯狀態。市場的這種炒作完全是非理性的,投資者對此深感不安也是意料之中的。

其三,隨着行情的上漲,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加劇,這也極大地動搖着投資者對股市後市的信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今年以來A股有789家上市公司發佈了1366份減持計劃公告。僅3月以來,發佈的減持計劃就多達200份,涉及178家公司。一邊是行情上漲,另一邊是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忙得不亦樂乎。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都不看好公司股價,投資者又如何能夠看好上市公司的未來?因此,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也是極大地動搖了投資者對行情發展的信心。

其四,指數進入3100點之後,外資連續兩天表現爲淨流出,這讓市場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壓力。如3月6日,上證指數今年首次站上3100點,收於3102.10點,當天兩市成交高達1.11萬億元。但北上資金卻結束此前連續6個交易日的淨流入,當天北上資金淨流出金額爲8.35億元。3月7日,上證指數報收3106.42點,當天北上資金淨流出金額增加到39.7億元。北上資金通常認爲是行情的“方向標”,但北上資金卻在高位接連淨流出,這就讓市場承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也正因如此,“黑週五”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絕非是券商“唱空”研報惹的禍。市場不應該將“黑週五”的板子打在券商“唱空”研報的身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