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資產配置方案可適用於所有人。

  所以理財師在給客戶制定理財規劃之前,必須收集客戶信息,並充分了解客戶的目標和期望。

  這還不夠,有些特殊需求是需要理財師與客戶協調的:

  比如客戶的整體資產狀況不錯,正值壯年、家境優渥,哪怕有20%的虧損比例生存條件依然可觀,從客觀上看能承受得住比較高的風險,屬於高風險承受人羣。

  然而,客戶的風險偏好不高,最多只願意接受10%的虧損,但同樣有着對高收入的嚮往,主觀上屬於穩健型投資者。

  怎麼辦?事實上主觀偏好比客觀條件對理財規劃的影響更大。

  好比理財師幫剛剛的客戶制定了一個積極型的投資規劃,目標實現時間是5年,第二年遇到大波動賬面虧損了不少,讓客戶心神不寧、寢食不安,甚至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客戶選擇了退出並責怪理財師制定的規劃害自己虧損慘重......

  所以理財師往往會大比例參考個人主觀偏好來決定最後的資產配置方案。

  同樣地,如果你是自己的理財師,你在給自己制定理財規劃之前,要明確自己的主觀風險偏好,定製規劃的期望要與風險般配纔是合適自己的目標。

  每個人天生的冒險性格就高低不同,加上每個人的資產條件也不一樣,所以說沒有適用於所有人的資產配置方案。

  Part.2

  理想的資產配置方案各不相同,但錯誤的資產配置方案大都是相似的。

  我們在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主要考慮三個點: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鐵三角。

  同樣地,資產組合也可以用這個鐵三角來判斷優劣。

  比如——

  投資者A有30萬資產,他把這錢分成三部分,一份投銀行理財、一份投保險理財、一份則用於基金定投。

  這裏主要的問題就出在流動性上。

  定期的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都是沒辦法提前取出來的,而基金雖然可以在交易日裏贖回,但沒有人能保證急需用錢的時候基金定投是賺錢的,要是賬面虧損的時候不得不割肉則會錯過後期回本並盈利的機會。

  我們常說定投要堅持、要長期,如果你沒辦法保證投入股市/基金的錢能跨越一番牛熊的時間,那最好不要把錢投進去。

  投資者B有150萬資產,他同樣把這錢分成三部分,一份買股票,一份買P2P,一份和別人合夥投資房產。

  B的問題主要出在安全性和流動性上,流動性理由同A。

  股票、P2P和樓市現在都屬於高風險投資,如果B清楚這三類投資的屬性並屬於冒險型投資者,那沒問題,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願賭服輸。

  但如果B只是聽說股市行情轉好了,要跟上;樓市火熱、只漲不跌,跟上;P2P有固定收益,也跟上......

  大家都在買所以不怕?分成三個籃子更不用怕?這就錯了,回頭看看2018便可知道。

  即便2018這樣的大環境比較罕見,但高風險投資所帶來的虧損面也是不容小覷的,股市大起大落,樓市選錯、政策一變則大額被套,P2P買錯會本利盡失,如果B的主觀風險偏好稍微弱一點,問題就大了。

  再來看投資者C,C剛畢業兩年資產不多,僅10萬,想着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對比了好幾個平臺後,買了2萬微信零錢通、5萬招商銀行的日異月鑫、1萬平安銀行的平安盈,還有2萬買3年期國債。

  C的問題主要是在收益性上。

  他所持有的標的不是貨幣基金就是銀行理財,還有收益差不多的國債,都是4%以內的產品,收益甚微。

  雖然C的資產不多,但勝在年輕,可適度參與高風險投資,最直觀的可以應用股票的80定律,就是在理財投資時,投資者買高風險投資產品的資金比例不能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具體公式爲(80-年齡)×100%。這一定律主要運用於股票投資方面,比如30歲時投資股票的資金不可超過理財資金的50%。

  如果C的風險偏好沒那麼高,也可以把比例再調低一些,或嘗試中低風險的投資方式,比如基金定投。不應該徹底迴避風險,年輕的時候不冒險一下下,年紀大了就更不敢動了。

  資產配置該分散在中低高風險的籃子中,而不該像B那樣集中在高風險產品又或者像C那般都是低風險組合。

  此外,理財是分生活理財和投資理財兩塊的,剛剛ABC都只是在做投資理財,那生活呢?

  有一個模型值得大家參考的,那便是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

  Part.3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大家可以上網搜,一大堆,基本如下:

  剛剛ABC的資產配置規劃只集中在生錢的錢又或者保本的錢,但生活理財該考慮的要花的錢和保命的錢都被忽略了。

  其實這是很常見的時,想必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我來補充一下:

  要花的錢——

  一般來說生活中要花的錢得至少備出3-6個月的生活費,比如你每個月花3000,那就備18000到貨幣基金或銀行存款中,哪怕失業了、投資虧損了,未來6個月內的生存問題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有房子要供的,得把這錢算上。

  此外,近3年內結婚、買房、買車、治病的錢也是要花的錢,雖然屬於長期消費,但千萬不能挪用到生錢的錢這一塊。多多的朋友的朋友是個男生,因爲結婚要錢,就帶着首付到澳門賭一把,結果首付虧了沒得說,還欠下一屁股債,婚也結不成了。

  這樣的例子網上也有一大堆的,我們引以爲鑑。這些錢放到貨幣基金或銀行理財裏會比較穩妥。

  保命的錢——

  對於普通人來說,保險是最合適用來做風險保障的,保險配置所花費的比例我建議在10%即可,圖上的20%是包括平時醫療開支。

  爲什麼要買保險呢?因爲槓桿率高啊,比如壽險每年交兩千塊,可以撬動70萬的保額,萬一某天掛了,這筆錢可以給家人做緩衝,比如把房貸還了,不至於因爲失去家裏頂樑柱而無處安身。

  關於買保險,大家考慮壽險、重疾險、醫療險和意外險就大致足夠了。

  而生錢的錢和保本的錢大家根據Part 2的鐵三角來做判定就差不多了。

  屢清楚資產配置的思路後,我們再根據這個思路去挑選產品,這樣的規劃會更合適自己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