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您的問題,我看好小米技術委員會委員的作用,儘管目前困難很多。

小米技術創新落到實處。以前提到小米,最大的印象就是性價比、組裝手機,技術創新是其短板。反觀華為、OPPO等競爭對手,在智能手機植入自主研發技術,立刻成為營銷亮點,獲得更多關注。雷軍早已認識到這點,加大技術創新投入,2018年研發費用同比提高83%,而且還成立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制定了五大職責,任命了19位委員,同時在吸引高尖端技術人才、百萬元級別獎勵等方面給予支持,這從體制和機制上保證了小米技術創新有錢、有人、有組織,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小米技術創新仍需努力。第一,雷軍不同意華為研發費用率要持續高於10%的言論,說「華為不懂研發」,在小米技術投入遠低於華為的情況下,引起了廣泛爭議。雷軍再不做出一些實際動作立言立行,恐怕以後更難服眾。第二,小米雖然在全面屏、MIUI系統等技術上曾經有所創新,引領小米物美價廉的風潮,但是今天性價比已經成為小米最大的拖累,小米僅靠組裝硬體、拼供應鏈成本,難以實質性地邁入高端市場。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門檻太低,高端市場就是空談,小米8、小米9兩款被寄予厚望的機型銷售不理想,已經說明這個問題。第三,小米雖然已經進入物聯網領域,但是由於缺乏創新,在IoT和AIoT上面臨眾多科技同行的競爭,雷軍提出了「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設立了AIoT戰略委員會,最需要的就是技術支持,否則站穩市場也是空談。 晶元是很大看點。2017年小米歷史性地發布了處理器澎湃S1,定位於中高端市場,計劃在智能手機小米5C上使用。但是由於製程工藝的問題,發熱量很大,峯值下載和上行速度不如同行,未能匹配4G網路。技術的受阻使得澎湃S2至今看不到影子。近期,小米重組松果電子團隊,設立南京大魚半導體公司,專註於AIoT晶元。這也可以理解為小米重心不再是澎湃手機晶元,而是AIoT晶元,希望在新領域打翻身仗。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一個硬體科技公司沒掌握核心技術,只能隨波逐流,任人魚肉。

在如今手機市場競爭越發白熱化的背景下,企業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纔不受制於人,纔能有更多的黑科技,搶佔市場份額,提高溢價能力!

  1. 小米給消費者的印象性價比,市場營銷做的非常厲害,而談到小米有什麼核心技術的時候,手指掰開數也沒幾個。隨著手機市場消費升級,消費者意願為手機黑科技高溢價的手機產品買單(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大賣),性價比手機已經不再是市場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小米成立了小米技術委員會!
  2. 小米在衝擊手機高端市場從未放棄,早些時候小米mix系列和note系列憑藉全面屏曲面屏東風上過3500元價位,在初代發售後市場反應還不錯,然而卻面臨著續作沒有黑科技加持,趨於平庸,最終沒有翻起多大的浪花,以至於出現一頁紙都寫不完的黑科技這些梗!ov華為緊緊的牢握國產機高端市場,小米想進去分一杯羹,以小米在消費者心中的定位,沒有革命性的科技加持,非常困難!

  3. 從之前小米的財報支出明細上看,這是一家營銷費用大於研發費用的公司,一下子改變公司運營慣性風險非常大。就算成立小米技術委員會組織構架,在研發費用上還是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研發。手機核心處理器研發要錢,拍照演算法等等手機研發是一個無底洞,特別是處理器研發,是個長時間,高風險的研發項目,華為經過近十年的研發完善才造就瞭如今的麒麟晶元。反觀小米公司調性,從一個營銷起家的公司,讓其投入巨額資金研發以及成果的不確定性,可能性微乎其微!從第一代松果晶元發售到如今,第二代依然不見蹤影,在小米上市之後,且不論研發成不成功,站在投資者角度而言,投資者並不見得樂意巨大研發資金進入高風險且回報率不明的領域!
  4. 一邊是手機市場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一邊是高風險和投資者的顧慮,小米也是非常糾結,而成立的所謂的技術委員會,更多的是把資源傾向於生態鏈和手機其他方面的研發,在覈心諸如處理器這方面研發,難度非常高!高通驍龍處理器性能強勁用的舒服且風險低得多,無論風險和成本都小於自研,那麼,作為一個上市企業,出於厲害和自身考慮,註定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在處理器自研這一塊。

綜上所述: 小米不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到手機核心技術的研發,而所謂的小米技術委員會,並不能扛起雷軍技術立業的大旗!


方向是什麼?投這麼多,自己用?浪費!給別人用分攤成本?雷總做好TO B佈局了嗎?如果沒有,那就是一條磕磕碰碰,欲投又止的坎坷路,大研發註定是條不歸路。

建議雷總開放姿態和阿里合作,一邊可以抗衡對國外的依賴,一邊也能扭轉與華為競爭的劣勢。


雷軍又要漲工資了…!


應該是不可能,一項技術投資過於大,小米目前是投資不起的。雖然小米市值挺高,但由於它是上市公司,需要業績和利潤率,前期投資不能過於激進。

再說隨便一項核心技術都不是三億兩億可以研發出成果的。拿晶元來說,雷軍自己說過,十億美金只是門票,說打水漂就打水漂了。華為研究了那麼多年,砸了那麼多錢,纔有了現在的麒麟晶元,且麒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所以小米研究的技術只能是無關緊要的一些,它和華為不能比,畢竟是新生企業,沒有華為財大氣粗。

但是小米有它的優勢,只要慢慢穩紮穩打,小米將來的成就不會低於華為。


我覺得搞技術跟搞銷售掙錢不一樣,銷售掙錢只是短期快有利就能搞,技術是個慢活週期長,如果資金有限只能平臺更開放找只為理想夢想不太為錢的人合夥搞,可以跟好的學校合作搞一個教育基金或小學中學大學獎學金基金讓技術委員管抽一部分時間去學校或在媒體號招公司需要的人才精英組織成為一團體進行支持,引導,和幫助,等學有所成可以為公司效力,國家的人很多,人才卻很少,都是教育環境給影響和當誤了學期!這是個大問題,也是大機會。


看他們所謂的現貨 就知道根本不靠譜 就會吹 落不了地


只要雷軍能在堅持投入,不怕前幾年的資金壓力,這個技術委員會一定會給他帶來豐厚的回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