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哪些事》

前面寫得還可以,中間寫得流水賬,後面寫的很不行。

某些重要問題,甚至脫離史實,採用某一家之言。

(崇禎、東林黨、京城百姓認為袁崇煥是叛徒;後期史實來看,抗清明軍、乾隆均認為袁崇煥是忠臣。)

二、秦。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鹹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落霞三部曲是二月河的代表作,也是頗受爭議的一部作品。在讀者間,這部作品享有極高的讚譽,熱愛這部作品的人們數不勝數,而作品本身就掀起了一陣「皇帝風潮」,甚至迄今為止,許多宮鬥、歷史劇等,都可以追溯到這部作品上。然而,與民間的熱愛大相徑庭的是,評論界對這部作品一片罵聲,甚至文學界將其視為糟粕。文學界這樣強烈的反應,大都在於認為其幾乎磨滅了歷史性。熟知歷史的人讀這本書會發現,一本《雍正皇帝》,全書幾乎有過半內容由作者杜撰,而作為三部曲中文學技巧最為豐富的一本,其內容飽受詬病,不僅將雍正塑造為一位「情債皇帝」,還安上了莫名其妙的死因,實實在在誤導了很大一部分羣眾。作為現代早期的歷史小說,一經問世便飽受爭議,關於歷史小說,是傳承歷史為首要,還是肯定文學為先,評論界一直爭吵不下,所以這裡僅僅討論作品本身。

其實個人最為喜歡的歷史讀物還是「千秋神筆」蔡東藩的史書,然而相比於二月河的歷史小說,遠辰不得不承認,前者太過生硬,並不適合歷史初讀者嘗試,但歷史小說確實相當吸引讀者,所以這本書本身就是一次偉大的嘗試,僅從其趣味性而言,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小說。

第一部《康熙大帝》,全冊共四本,分別是《奪宮初政》、《驚風密雨》、《玉宇呈祥》、《禍起蕭牆》四本,講述了康熙執政61年裏的風風雨雨,從第一本康熙挫敗鰲拜的故事開始,蕩平三藩,收復臺灣,驅逐沙俄,直至九龍奪嫡,四本書銜接緊密,環環相扣。最難能可貴的是書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相信每位看過這本書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愛的角色,或許是溫婉又藏有堅毅的蘇麻拉姑,飽富學識的伍次友,又或者是性格迥異的四阿哥和八阿哥,計謀過人的鄔思道,都極富有特點。除此以外,這本書也客觀公正的評價了康熙的功過是非,在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之下,我們也應當認識他對閉關鎖國的提出,高度的中央集權,都影響了整個大清帝國的走勢,甚至最終的覆滅,也有這部分原因。所以公正評價,康熙確實是歷史上難得的一代帝王,但他也依舊犯過巨大的錯誤,但也是這些錯誤,才讓他更加真實,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小說中。

第二部《雍正皇帝》,這是引起爭議最多的一本。遠辰對這本書的感情也十分複雜,確實這本書中的角色惹人喜愛,也承認小說中的情節峯迴路轉,跌宕起伏,十分吸引閱讀,尤其是最後的結局,出人意料,將全書先前的全部伏筆引燃,通過矛盾的爆發,給了整本小說一個不同尋常的結局,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僅僅是對於一部小說而言。本書對歷史的篡改太多,隱隱觸碰了允許篡改的底限,所以多受文學界詬病也不難理解了,只是拋去最後略微狗血的結局,雍正皇帝與八阿哥的鬥爭,與年羹堯的衝突描寫,都是十分可觀的。雍正帝作為康乾盛世的承前啟後者,功不可沒,他的勤政勤務,也是不容置疑的,只是他天生的才幹不必康熙、乾隆兩代帝王,所以作為居中的銜接,往往被人們忽略,只是我們應該認清,能在九龍奪嫡中勝出卻穩定住局勢,還能壓住手握重兵的年羹堯,都不可能是一位太過平庸的帝王,假如生若逢時,也會開創一代盛世吧。

最後一部《乾隆皇帝》,包括《風華初露》,《夕照空山》、《日落長河》、《天步艱難》、《雲暗鳳闕》和《秋聲紫苑》六卷,其篇幅是前兩本書的總和。在乾隆執政的60年內,在他登基早年的時候,國內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勢態,卻在他晚年,不可逆轉的走向頹敗,在乾隆以後,清帝國再難回復榮光。通過這三部作品,清帝國的盛敗興衰一覽無餘。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頹敗美感,描寫的細緻形象,也激發了不少讀者的歷史興趣。


我最喜歡《大秦帝國》,因為無論是原著還是拍成的電視劇都給人精神上以很大的震撼。

秦國,一個由生活在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姑且這樣認為吧,關於秦是不是少數民族目前尚有爭議)建立的國家,由羸弱走向富強,在春秋戰國羣雄爭霸的時代通過自身努力而成為強秦並最終消滅六國、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開歷史之先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秦以後,經歷了漢、唐、宋、元、明、清等大一統的王朝,雖然中間有短期的分裂,但整體上來說還是繼承了其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傳統。我之所以喜歡《大秦帝國》,最主要的還是被老秦人那種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戰鬥精神所折服。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的秦國是一種怎樣的政治經濟狀況,秦國地處西北蠻荒之地,土地貧瘠、氣候乾旱、風沙肆虐,跟富饒的中原地區(如魏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遇到風調雨順的時節尚好,若遇天災便是糧食大幅減產,老百姓連果腹都成問題,更休談抵禦外敵的入侵了,然而老秦人卻沒有安於現狀、自暴自棄,而是舉全國之力收復失地,意圖威震四方,稱霸羣雄。在秦國崛起的過程中,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是商鞅變法,可以說沒有商鞅變法就沒有秦國的強大,更不可能有後面一統六國的秦王朝。公園前356年,秦孝公嬴渠梁繼位之後親眼目睹秦國之弱小,意欲使秦國變得強大,在仔細考察和分析了秦國的政治經濟狀況之後,他認為秦國若欲由弱秦變為強秦唯一的辦法就是打破陳舊的由士族把控國家命運的局面,推行變法。怎麼變呢?這時的秦國可謂是打破了常規,向全天下發布招賢納士的告示,意圖天下英才以用之,而此時代表法家的衛鞅得此消息後由魏入秦,意圖在秦國施展自己的才華,使秦國由弱變強。秦孝公在聽取了商鞅的理論闡述之後非常敬佩商鞅,於是任命商鞅為大良造,主持變法,然而變法損害了以老太師甘龍為首的士族階級的利益,因此遭到強烈反對,以至於為了使變法順利推行,商鞅不得不以身殉國,慘遭車裂之刑,商鞅雖身死,但其變法卻得以推行,最終秦國變得強大了,具備了吞併六國的實力。

這些給我們國家現在的改革和發展以很大的啟發,值得我們借鑒。


個人推薦大秦帝國,理由如下:

學習近現代史的時候多少有些遺憾和憂傷,所以不喜歡描寫清帝的《落霞三部曲》(哪怕他們是清朝最優秀有做為的三位,經過三人勵精圖治把中國封建王朝推向了最後的巔峯);《明朝那些事》作為歷史題材寫的油腔滑調,(個人不喜歡這種表達方式)。

大秦帝國系列共分六部,分別是《黑色裂變》《國運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作者以小說方式,描繪了公元前362年到公元前207年,秦國由弱變強一舉吞併六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到帝國大廈短暫輝煌後斷崖式崩塌的歷史,可謂鴻篇巨製。

書中再現了秦國一步一步實現自己夢想的悲壯歷程,然而帝國的結局又是那麼的戲劇性,巨大的歷史落差帶給我們深深的遺憾和反思,這就是歷史!這就是鮮活的歷史!

這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國時期。個人認為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為活躍奔放的時代,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縱橫家、陰陽家、兵家……諸子百家爭鳴,英雄豪傑人才輩出,多少故事傳為經典,多少人物為我們所銘記!那是中華文明思想火花的蹦發碰撞的激情歲月!

一部秦國的歷史,就是秦國奮發圖強不屈不撓的奮鬥史,從商鞅變法開始,以法家思想為主導「以法治國」,不拘一格引進人才,秦國開始了開放性的強國之路。這與我國現在的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何其相似!

這其間道路艱難險阻,無數有志之士嘔心瀝血。書中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方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勵,強勢生存的精神,充滿著中國原生文明時代的英雄風骨與本色靈魂。

這麼龐雜的歷史朝代,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各種歷史事件穿插期間,作者替我們進行了很好的梳理,讀起來自然流暢,與我們從歷史課上學的知識具有很好的參照和對應,又有很強的時代代入感,文學性,知識性均很好的兼顧。

讀《大秦帝國》,悲壯豪邁,精神振奮!


1.《明朝那些事兒》是讀過的史書中比較另類的一本。該書語言流暢,時不時調侃一下,真可謂輕輕鬆鬆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2.改變了對於歷史的態度,讓我跳脫出對歷史非黑即白的簡單想法,也學會辯證的看待歷史上,乃至生活中的好人與壞人。??

3.簡單易懂,一本可以輕鬆瞭解歷史的書,不必故作高深,跟著作者一同作為一個旁觀者,與書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同喜同悲。同時作者有趣,幽默。有趣不用多言,整個書中處處透著精彩。


毫無疑問《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是一部古裝歷史劇。由黃健中、延藝執導,侯勇、王志飛、盧勇、孫飛虎、呂中、於洋主演。該劇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以及最後走向滅亡的過程。在羣雄逐鹿,山河日變的「大爭之世」,在英雄輩出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華夏大地的西陲正經歷著一場亙古未有的「黑色裂變」。古老的秦部族正是在這裂變般的陣痛中重生。他們燃燒著自己,用一段段血與淚,愛與恨交織的悲壯故事,推動著整個時代前行。最終大出天下,與中原六國相融合,共同成就華夏文明的正源。

先秦是一個熱血的時代,人人都彰顯著血性,豪氣和張揚的生命力。從 《大秦帝國》之《 裂變》中的「 赳赳老秦, 共赴國難,血流不幹,誓不休戰」,到第二部《 縱橫》中的「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劇中所傳遞的勵志創新、奮進圖強、自強不息的正能量,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這纔是秦人先祖精神的寫照,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寫照。

《大秦帝國之縱橫》是由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的歷史正劇,總製片人焦陽。 該劇為長篇歷史史詩劇《大秦帝國》系列的第二部,由丁黑執導,富大龍,寧靜,喻恩泰,姚櫓,李立羣等領銜主演。講述了商鞅變法後日趨強大的秦國惠文王時期,年輕的秦國國君果斷任用張儀,再一次君臣攜手,縱橫捭闔,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險局,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

該劇講述了商鞅變法後日趨強大的秦國惠文王時期,年輕的秦國國君任用張儀,君臣攜手,縱橫捭闔,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險局,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的故事。《大秦帝國》之《縱橫》讓觀眾領略到2000多年風雲變幻,以正面的歷史觀贏得觀眾喜愛,成為廣大觀眾深入瞭解中國社會大格局的最佳切入點。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作為一個社會熱門話題,其內涵已經超過電視劇範疇。

《大秦帝國2》採用了以一個君主和一個重臣作為作品主要人物的經歷和相互關係作為中心,用此帶出一段波蘭歷史,真實歷史人物和虛構人物,巧妙的處理歷史真實和藝術虛構宏大敘事和精彩細節辯證關係,這種方法也為重大歷史題材和影視劇創作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大秦帝國之縱橫》中觀眾能夠從熒屏上讀到一段歷史,能夠從跌宕起伏的情節、對歷史的藝術還原中看到那個時代的格局和氣象。

《大秦帝國之崛起》是一部由中央電視臺、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陝西廣播電視臺等單位聯合出品,丁黑執導,張博、寧靜、邢佳棟等主演的大型歷史電視劇。講述了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白起、魏冉、范雎等人的輔佐下,勵精圖治,開疆闢土,將並不強大的偏僻秦國治理成了雄霸一方的超級強國,並拉開了統一中國的恢弘序幕的故事。

公元前305年,秦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一位君王——秦昭襄王嬴稷繼位。其後五十六年期間,秦王嬴稷在其母宣太后和其舅魏冉扶植下,從一個稚嫩年輕君王,成長為了一位堅毅沉著,威震天下真正王者;而秦國也由一個勢力一般二流強國一躍崛成為傲視列國的超級大國。昭襄王在宣太后、縱橫家範醀、「戰神」白起協助下嬴稷採用「力交利交」「遠交近攻」之國策,率領秦國子民先後滅義渠,修長城,重創齊國,攻陷楚國都城,迫魏韓兩國俯首稱臣並以極其慘烈戰役。長平之戰毀滅性地打擊了當時剩下唯一大敵趙國,最後更一舉消滅西周收納九鼎!自此秦國雄傲中原無人能及,八十六年後嬴政統一中國之霸業也由此已經拉開序幕。

《大秦帝國之崛起》作為大型歷史史詩系列劇《大秦帝國》中的第三部,具有承上啟下之關鍵地位,在保留精粹的基礎之上,製作再次升級。歷經四年精雕細琢,這也意味著對於歷史與故事把控得更加嫻熟與精準。為了體現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秉鈞持軸期間毫不停歇、南拓東出的徵戰生涯,《大秦帝國之崛起》再現了戰神白起發動的伊闕、郢都、華陽、長平四大戰役,並殲敵百萬以上的宏大戰爭場面,將風雲際會、羣雄爭霸的大秦徵戰時代展現地淋漓盡致。


落霞三部還是值得一看再看的。

因為文化水平

有限,就這個能看懂。那兩部,大秦離的太遠,代入感差。明朝那些事油嘴滑舌,一點也不厚重,嘩眾取寵而已。

當然,他們的水平都在我之上這是毋庸置疑的


明朝那些事兒!因為明朝是最有骨氣的一個朝代,不僅如此 ,明朝經濟佔據世界經濟的大頭,所以有了後來的哥倫布航行等等事件,目的就是為了去東方想得到傳說中的財富黃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