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建仁寺之沙.JPG

 

枯山水:大德寺之無水似有水.JPG

枯山水:高臺寺之石.JPG

枯山水:龍安寺之視點.JPG

枯山水:東福寺之圓窗.JPG

美之壺:枯山水

    枯山水,我最愛的日本藝術,沒有之一!枯山水源於室町時代,因禪宗教法而發展起來。京都1202年創建,最古老的禪寺建仁寺,在名為「方丈」的正殿前便點綴枯山水庭園。簡言之,枯山水便是不用一滴水,僅用石與沙來表現自然之美的日本獨有庭園。枯山水欣賞重點如下:

    沙:

    建仁寺枯山水於白沙中繪出沙紋,象徵水流甚至雲海,映照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使無水勝似有水。筆直延伸的線條,表示江河大海的平靜水面,蜿蜒之處,則代表著大小不一的波濤,「水中」浮現的石寓意島嶼或山石。而觀賞水流的要點便是先尋找到最高大之主石,那便是水流之源,來判斷流向。水流匯聚成漩渦,漩渦於禪學中象徵大宇宙、絕對的真理、悟境,藉由水流來闡述道理,正是枯山水的妙趣。

    日本茶聖千利休也為之傾倒的大德寺 大仙院之枯山水則環繞正殿,在正殿後方安放主石,主石象徵仙人所居的蓬萊山,旁有三瀑布為水源,緩緩流向京都,水中有船型石塊代表小舟,另條水流則於岩石間產生激流,過橋後水流放緩,一片靜謐,最後匯聚成廣袤大海,再以沙丘寓意島嶼,即理想境地。以沙石表現出川流不息之感,更符合千利休極致簡約的風格。

    石:

    高臺寺 圓德院為豐臣秀吉正室寧寧的養老之地,其枯山水則將石塊布於庭院稱為點石,透過石塊感知大地的力量。枯山水利用不加工的自然石塊,再深埋土中,創造出拔地而起的剛勁之感。圓德院以三尊石,三石形成一巨型三角石山,既富細節,更創造出縱深的美感。

    視點:

    如京都龍安寺之枯山水,枯山水若離開庭園,從建築物內觀賞,雖少了開闊之感,卻能透過建築物的門戶創造類似畫框的觀感,來延伸感知或體悟自然、宇宙,從而藉由房間裝飾框創造出不同的小宇宙,庭園景緻更可因房間不同而變化各異,一幅山水畫油然而生。此外,圓窗於禪宗代表悟性,意味和諧世界,以窗戶觀賞枯山水更為推薦。當然若是小型枯山水也可善用「借景」,完善日本藝術之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