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外戚干政,清和天皇鬱郁不得志,最終出家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現任天皇即將退位,新天皇的年號將在4月1日公佈。這在日本國內引發熱議。新的年號是否還是從中國古典典籍中篩選,又有何寓意?這是懸在日本國民心頭最大的懸念。

  本期“史說”邀請到廣西大學文學院教授、日本語言文學碩導李寅生,請他爲我們講解日本天皇年號背後的傳奇故事。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臧磊

  日本第一個年號爲“大化”

  這是革新派鬥贏保守派的結果

  李寅生研究日本天皇年號多年,去年他還出版了一部專著《日本天皇年號與中國古典文獻關係之研究》。在日本他也有許多友人。書信來往間,日本老一輩友人的信箋中還大多使用年號紀年。

  李寅生教授告訴記者,最早使用年號紀年的國家是中國。公元前122年,即漢武帝即位第十九年,他到“雍”這個地方打獵時,捕獲了一隻毛色純白、頭上長角的怪獸。大臣認爲這是麒麟,是祥瑞之兆。後來武帝便定下了年號“元狩”。那麼,之前的18年怎麼辦?大臣們以6年爲一時間單位,又追加了三個年號,相繼爲:建元、元光、元朔。

  所謂祥瑞之兆,當然是封建迷信的學說。但漢武帝一生都篤信神仙方術。自漢武帝始,至溥儀退位,雖屢經鼎革,“年號紀年”的做法卻從沒有中斷過。年號紀年不光中國使用,它也傳到了周邊近鄰——漢文化圈內的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

  那麼,日本是從何時開始使用年號的呢?“從大約相對於中國的唐代開始的。”李寅生教授說。貞觀十九年(645),日本發生了宮廷政變,以中大兄皇子爲首的革新派,在政變成功後擁立孝德天皇(日本第36代天皇)登上寶座,仿照中國紀年方式制定了年號,名爲“大化”。

  當時,日本還是奴隸制社會,而孝德是日本最早的革新派。第35代天皇——皇極天皇朝時,實際掌權的蘇我蝦夷痛恨革新派提高天皇權威、削弱權臣的做法,他以手中權勢,強行中斷前兩任天皇時期的改革。蘇我蝦夷目中無人,甚至未經天皇准許,擅自將最高官銜授予其子蘇我入鹿。蘇我入鹿比乃父更加強硬、殘暴。而思想開明、主張效仿中國唐朝進行改革的中大兄皇子(皇極天皇之子)與中臣鐮足暗中聯合,於645年誅殺了蘇我入鹿,蘇我蝦夷在四面楚歌中也自焚身亡。政變3天以後,皇極天皇退位,她欲傳位給中大兄皇子。但中臣鐮足認爲他尚年輕,並且當時日本盛行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製度,故將皇極天皇同胞兄弟擁立爲新一任天皇,是爲孝德天皇,時爲645年7月12日。孝德天皇即位5天后,改年號爲“大化”,並在大化元年到大化二年,仿照中國隋唐制度進行改革。這些改革被後世學者稱爲“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重要標誌。

  據《日本書紀》,孝德天皇博覽中國典籍。“大化”這個年號,就出自中國典籍。《尚書》《易經》《新唐書》都有這個詞,有化育萬物之意。其中有孝德天皇的期望:希望能用自己革新的思想啓蒙和化育百姓。

  抄襲“貞觀”年號

  背後原來是一出宮鬥劇

  孝德天皇起了日本的第一個年號。那麼,以後的年號都是怎麼起的呢?

  李寅生告訴記者,迄今爲止,日本共有247個年號。這些年號大多出自中國典籍,尤其是漢代以前的典籍。這是因爲日本人認爲漢代以前的中國典籍儒家思想純正,博大精深。有學者統計過,這些年號大約出自於106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書》,達37次;其次是《周易》,達27次;再次是《詩經》,達15次。 此外如《禮記》、《孝經》、《周禮》等典籍也都是日本天皇年號的來源。

  此外,還有不到少部分的年號是由着天皇心意另起的。如第43代天皇元明天皇只有一個年號“和銅”,這個年號不出自任何典籍。而是當時有一個地方進獻了和銅,因此改元;第53代天皇淳和天皇年號“天長”,體現了他希望國家和個人能夠長壽的願望。唐玄宗在742年把自己的生日定爲天長節,傳到日本後,淳和天皇便將它用在自己的年號中,有模仿唐朝文化之意。

  再如孝德天皇,在位10年,共用過兩個年號。在大化6年二月九日,穴戶國“國司”(管理者)草壁醜經捕獲到一隻白色野雞,進獻給了朝廷。孝德天皇認爲這是吉兆啊,過了5天,孝德天皇便爲此舉行了盛大儀式,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隻吉祥物。之後就改元爲“白雉”,大赦天下,同時免除了穴戶國三年賦稅。“白雉”,在中日兩國典籍中就找不着什麼有意義的出處(白雉作爲詞組是能在古籍中找到的)。

  孝德天皇改元,也是學自中國。那時的日本,頻繁遣使造訪中國。而“日本”和“天皇”這兩個詞彙,也是在那個時代出現的(607年,聖德太子派遣使臣小野妹子攜帶推古天皇的國書使隋。在由他所寫的致隋國書中,有“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之語。這引起隋煬帝的不滿,認爲“蠻夷書有無禮”。在此之前,日本國王都自稱“大王”,後來受到中國皇帝冊封后也只是稱“倭國王”。“倭”這個名字,還是武則天時代得以更改的,《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爲名。武則天同意了)。

  在中國唐朝之後,尤其是明清兩代,皇帝一般是一皇一號,很少有改元的。但在唐朝及唐以前,皇帝會常常更改年號。年號最多的是武則天,她以皇帝和太后之名當政21年,共用了18個年號,這個記錄可謂空前絕後。

  爲什麼要改元呢?李寅生解釋,遇到地震、瘟疫等天災,以求躲災避難,以現在的觀念看,這是一種迷信心理,類似於網民的“求轉運”;或者遇到吉祥的事以示慶祝,還有就是受到中國古代陰陽五行之說的影響,在甲子、辛酉歲次改元,以求政治革新。如武則天以武周取代李唐,改元“萬歲通天”;南唐中主李璟戰事不斷,爲求好運,改元“交泰”,都是這類情況。日本也將此學了去,所取年號也大多代表了天皇的政治願景,有着很好的寓意。

  此外,日本還有少量年號是直接“抄襲”中國的。如貞觀等等。這裏面也飽含了天皇的志向。“貞觀”這個年號是日本第56代天皇清和天皇所用的。我們都知道,日本曾有過700年的幕府時代(1185年-1867年),即皇權弱化、幕府當家。而在此之前,還有過多年的外戚干政時期。

  李寅生說,中國有朝代更替,這皇帝你做得我也可以做得。而日本則不同。因爲神道教的緣故,天皇是天照大神後人,凡人不可與之爭。所以,日本天皇萬世一系。臣民們會想爭權奪利奪取權力,但絕不敢推翻天皇,自己取而代之。奪取權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將女兒嫁入皇宮,這樣,自己便成爲了繼任皇帝的外公,權力自然就撈到手了。藤原家族就是這樣。清和天皇能夠得到天皇之位,也是因其外公藤原良房的作用。第55代天皇文德天皇本有三個年長的皇子,但藤原權勢強大,大到他可以強迫文德天皇立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外孫爲太子。858年12月15日,他8歲的外孫清和即位,他藉口天皇年幼,自任攝政,繼續攬權。這開創了日本歷史上外戚干政的先例。第二年,藤原還自作主張,將他18歲的侄女嫁給清和。清和天皇非常仰慕唐太宗的“貞觀盛世”,希望自己能像唐太宗一樣有所作爲,因此他給自己的年號取名“貞觀”。但遺憾的是,因爲藤原家族的壓迫,清和天皇無所建樹。876年,鬱郁不得志的天皇就被迫退位,遁入空門,一心研究佛理以求精神上的解脫了。因爲苦修,不到30歲,清和天皇就去世了。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第108代天皇的身上。水尾天皇第一個年號“元和”就“抄襲”了唐憲宗的年號,意思是結束長時間的戰國時代的戰爭,希望國家能夠和平。

  預測新年號是什麼

  候選有很多 拭目以待

  李寅生說,外戚干政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幕府時代,皇權又被削弱集中到幕府手中。日本天皇一直想將權力收回。直到1868年,幕府式微,權力才得以回收。到了明治維新,日本人開眼看世界,引進了西曆,但保留了年號紀年方式。

  李寅生教授說,明治維新,是繼大化革新之後日本的又一次大變革。在明治維新之前,天皇常常改元,247個年號,大部分年號使用時間都不長。但明治維新以後,便嚴格按照一皇一號的規則來了。到目前爲止,日本天皇年號使用時間超過20年以上的只有13個,而使用時間最長的是“昭和”(64年)。

  李寅生介紹說,日本天皇身邊會有一些漢學家幕僚,大家討論後擬一些年號備選。這麼多年來,有一些年號一直在備選當中,如“嘉德”,“寬安”,“建正”等等。“明治”這個年號也是候選過8次,最終才被選上的。而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平成”,也是從幕府時代末期就候選着的。

  目前,日本國民紛紛預測下一個年號究竟是什麼,還投票出了新年號最熱門前十名,其中前5個依次是:平和、和平、安久、未來、自由。而日本新年號究竟會選用什麼,會不會又是出自中國的典籍,只有等到公佈之日才見分曉了。

  這些日本天皇年號出自這些典籍

  這些日本天皇年號 出自這些典籍 迄今爲止,日本共有247個年號,其中大多數都來自中國典籍,下面即是其中部分——

  養老:第44代天皇年號。出自《禮記》:凡養老者,有虞氏以燕禮;

  嘉祥:第54代天皇年號。出自《漢書》:是以百姓安,陰陽和,神靈應,而嘉祥見;

  延喜:第60代天皇年號。出自《尚書》:延喜玉,王受德,天賜佩;

  長和:第67代天皇年號。出自《禮記》: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

  久安:第76代天皇年號。出自《晉書》:建久安於萬載,垂長世於無窮;

  承安:第80代天皇年號。出自《論衡》:禹舜承安繼治,任賢使能;

  安貞:第86代天皇年號。出自《易經》: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德治:第94代天皇年號。出自《左傳》:德以治民,君請用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