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鋅刻度

  科技產生無窮新經濟價值

  ”

  文/鋅刻度記者 楊靖怡

  編輯/陳鄧新

  近日,一款名爲《隱形守護者》的國產真人式互動電影遊戲刷爆朋友圈,作爲一部主打抗戰冷門題材的遊戲,遊戲劇情皆由真人出演,自從推出後在短時間內憑藉出色的劇情、在線的演技以及極強的互動性倍受玩家好評,還曾登頂Steam熱銷榜。

  1/“真人PPT”+互動劇情線=真人互動電影遊戲

  那麼什麼是互動電影遊戲?作爲AVG遊戲分支之一,它是如何演變而來的?真人互動電影遊戲又將如何衝破媒介壁壘實現真正意義的“影遊互動”?

  《隱形守護者》改編於橙光引擎製作的《潛伏之赤途》,相較於原作單純的立繪文字遊戲形式,《隱形守護者》採用了“真人影視互動劇”的方式在視覺效果上做出了質的提升。

  互動電影的基本含義是指參與者能夠成爲電影中的角色,介入電影的環境,並持續產生交互作用。

  而互動電影雖然叫電影,卻是一個遊戲概念。影視劇中將這種手法稱之爲“靜態電影”或者說“圖片蒙太奇”,顧名思義就是不用動態視頻,而是採用一幅幅靜止的圖片來講述故事。

  基於製作流程和預算的考慮,《隱形守護者》由圖片+視頻的方式來呈現劇情,爲了增強玩家的觀看體驗,遊戲中的圖片均爲動態展現,保證了圖片之間的銜接更加緊密。配合高質量的配音和在調度鏡頭上採用短視頻的表現形式又不會佔據大量的內存。

  雖然有部分玩家對遊戲大多通過PPT放映的模式而並非視頻呈現的方式有些許失望,但同時也對演員的選角演技、配音、佈景和遊戲節奏大加讚賞,紛紛表示遊戲體驗過程的代入感很強。

  《隱形守護者》作爲赤途的重製版,主打“諜戰真人互動影視,國產遊戲的創新嘗試”的標籤,很好地繼承了原作的優點。

  《隱形守護者》遊戲截圖

  遊戲劇情作爲互動電影遊戲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遊戲的成敗。同樣,《隱形守護者》的成功離不開其團隊對劇本的打磨。

  2017年春,當與橙光的版權授權敲定下來後,遊戲編劇團隊和作者范特西便正式開始了劇本化的改編工作。

  改編期間,《隱形守護者》總製片人表示製作團隊儘可能展現原著原汁原味的精彩劇情,不得已需要改編的部分也盡最大努力還原當時的情境。據統計,原作腳本大約爲十萬字左右,新劇本定稿的總字數是三十萬字,而且反覆修改了三十個版本才最終成型。

  《隱形守護者》的背景設立在抗日戰爭年代,玩家操控的遊戲主人公名爲“肖途”,曾經是一名愛國學生,因爲街頭遊行被捕入獄,後獲得方老師的幫助得以釋放,並前往日本留學,兩年後肖途回到祖國,老師決定讓你他打入敵人內部,成爲一名地下黨,爲抗日救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遊戲推出後,劇情大獲好評,在“豆瓣”上獲得了9.7分的超高評分。

  雖說遊戲前期劇情是十分傳統的諜戰劇的劇情,但是當故事融入遊戲之中就會產生多種結局的劇情走向,沉浸在其中的玩家依據每一步選擇體驗不同的人生。如遊戲剛開始時出現的那段話一樣:“劇情的發展,取決於你做出的選擇。你自己和所有人的命運都交付給你。”遊戲極強的互動性,讓每一位玩家都無法置身事外。

  有玩家在評論區大讚劇本水平非常高,不僅沿襲了原作的風格,在章節改編之處也十分出彩,並且在道具、場景、配音、演員上的投入成本並不小,實屬誠心之作。還有大批玩家強烈要求將遊戲改編成影視劇。

  2/AVG遊戲的演變史

  談到真人互動電影遊戲,還要從AVG遊戲說起。

  冒險類遊戲,Adventure Game,通常被遊戲媒體簡稱爲“AVG”或者“ADV”。根據一般的定義,AVG 遊戲的特徵是:通過文字或者圖像(抑或是雙方同時)來提示玩家當前所處的狀態,針對此提示玩家必須輸入一定的行動內容,系統再根據此行動向玩家提示結果,而玩家必須根據新的狀況作出新的行動——通過不斷重複這樣的系統與玩家之間的“對話”,遊戲的進程會不斷向前推進。

  最早的 AVG 被稱爲文字冒險遊戲,由於軟硬件等方面的限制,早期的AVG遊戲僅限於文字互動形式。無論是系統提示還是玩家輸入行動,完全都是通過文字進行的。因此,早期 AVG 往往也被稱爲互動小說。

  隨着計算機圖形技術的發展,AVG 遊戲逐漸進入圖像與文字兩種表現形式共存的時代。

  在圖像冒險遊戲風潮的席捲下,日本軟件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作品,並且開始在文字輸入的基礎上引入動畫技法,增加了遊戲的互動和觀賞性。

  在圖像 AVG 遊戲不斷發展成熟之際,美國出現了一種AVG 新玩法——點擊解謎冒險遊戲。玩家需要通過鼠標等指針式輸入裝置,在靜止的畫面中通過點擊、拖曳等操作來尋找線索和道具,從而解開各種謎題。

  如今的 AVG 開始與許多其他遊戲類型相融合,顯然已經不是傳統的AVG遊戲,而真人互動電影遊戲可以說是傳統文字式 AVG 的全面升級版。

  這個類型的遊戲保留了傳統 AVG 遊戲的大部分基礎要素,依靠高水準的遊戲畫面、精心編寫的故事劇本、大量可以互動的環境要素,讓玩家可以更深入地對遊戲創造的世界進行沉浸式的體驗。

  遊戲《暴雨》

  如2010年Quantic Dream推出的互動電影遊戲《暴雨》,同時也是一款冒險解謎遊戲,在當年拿下了PS3最重要的遊戲。作爲一款劇情類遊戲,《暴雨》保留了少量的文字互動來推進遊戲發展增強玩家體驗感。與此同時,《暴雨》作爲一款互動電影AVG,更注重讓玩家跟隨遊戲的故事線“觀看”遊戲,浸入其中進行體驗。

  3/打破媒介壁壘的“影遊互動”

  麥克盧漢認爲:“任何遊戲,正像任何信息媒介一樣,是個人或羣體的延伸。”

  以往我們所接觸的遊戲在美術表現形式上,通常爲2D平面或者3D動畫搭建的畫面。而《隱形守護者》直接用“電影”代替了“動畫”,利用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將遊戲符號轉換成直觀可感的視覺圖像,真人互動電影遊戲,將視覺技術與多種感官手段綜合運用,在視覺圖像、聽覺聲效和觸覺點擊多重融合下實現了視覺的延展,極大地增強了玩家體驗感。

  從遊戲和電影的相同點來看,被稱爲“第九藝術”的遊戲和作爲“第八藝術”的電影在表現手法上有着相似之處。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吉爾·德勒茲認爲,電影的力量在於電影過程與知覺思想之間的緊密結盟;電影不僅“把運動置入影像中,也把運動置於頭腦中”。像電影一樣,數字遊戲也是基於屏幕的,而且利用了很多電影特徵,這爲越來越多的電影與遊戲相互搭售提供了一種更爲基本和更合乎實際的解釋。

  電影和遊戲同爲聲畫作品,以視覺傳達爲表徵,都能讓人獲得沉浸感和代入感,兩種綜合藝術具有天然的同源性優勢,電影可以說是最接近遊戲的藝術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真人互動遊戲不同於單純的觀賞式電影或交互式遊戲,從電影到遊戲要跨越兩個不同的行業,要在不同的受衆和媒質之問來回切換,如何處理遊戲“任務式交互”和影視作品“凝視性觀看”之間的關係成爲真人互動遊戲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並且遊戲劇情的填充、調整和設計也同樣重要,如何設計合理的劇情走向,用合理的方式呈現關鍵劇情點以保證整體的邏輯性,也是決定玩家體驗的關鍵點。

  由此可見,未來在AR、VR等技術的加持下,媒介壁壘將逐漸被打破,融合電影與遊戲的真人互動電影遊戲潛力無限,“影遊互動”的模式也將爲遊戲界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