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所以美丽 ,恐怕这就是原因。在刹那的瞬间耀眼闪烁之后,再也无法回去。—《请回答1988》成德善

 

继2015年初《Kill me heal me》后,中期虽偶有佳作《oh 我的鬼神君》,更多是《龙八夷》、《学校2015》这种昙花一现的后劲不足之作。

而《请回答1988》绝对为2015年韩剧界前三名的代表作品,由韩国有线付费频道tvN制播,收视率打破韩国有线电视史上最高电视收视纪录,最终回更创下19%的平均收视,这种传说式的纪录等级如果原封不动移植到台湾,大概是在三立都会台发生收视破15的那种惊吓程度。

令人惊艳的是,缔造出那么多史无前例纪录的《请回答1988》,主角群却是一群韩剧圈的生面孔。由偶像女团Girl's Day成员李惠利、朴宝剑、柳俊烈、高庚杓、李东辉领衔主演,这么传说式的收视率大捷足以使各韩国电视圈观察家津津乐道,也兴起了我想点开它的欲望。

 

 

[ 总论 | 剧情分析拍摄手法 ]

 

 

《请回答1988》【总论篇】

《请回答1988》是韩国有线电视台tvN制播的电视剧。

tvN的崛起时间点因人而异,有人觉得打从《鬣狗》(tvN 2006年制作,由苏怡贤、金民钟主演的限制级电视剧)开始就是一场「有线台的反击之旅」,有些人认为约在《仁显王后的男人》那段期间,tvN开始被认可为韩国电视内容产业的巨头之一,约莫在2012年开始,每一年几乎都可发现tvN出产出至少一部话题足以与无线三巨头(KBS、MBC、SBS)媲美,甚至是比拚的电视剧。

2012年有《仁显王后的男人》、2013年有《九回时空旅行》,直到2014年《未生》、《急诊男女》、《不要恋爱要结婚》等知名话题之作,完全不输给无线台经费充足制作出的电视剧。

来到2016年,韩国电视圈生态几乎已被tvN反转,尤其以《请回答1988》的创纪录收视率最为明显,几乎可以说是有线台与无线台市占率的黄金交叉点。

与tvN崛起时期并列,《请回答》系列作品几乎可以说是与tvN并轨崛起的新兴势力,或者也可以这么说,请回答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请回答1997》是捧红tvN的幕后推手。

 

有人说《请回答1988》讲的是一段关于「遗憾」的故事,但我觉得它并不是讲遗憾,它讲的是关于「青春」,还有,平凡人们的历史。

可以用台湾的眷村故事去想像《请回答1988》的故事脉络。

故事讲述关于1988年首尔双门洞凤凰堂胡同内发生的所有事,噢,还有,猜女主角成德善(李惠利 饰)的老公😂

这样的故事简介超没吸引力的XD 与其说是偶像剧,更像是超长家庭剧的故事大纲,但这就是《请回答1988》。

讲的是平凡和日常,讲的是在平凡和日常当中的青春,如果说每一个人都拥有的经历是平凡,那么它在叙述的就是每个平凡生命当中最绚烂的部分,青春。

并不是因为这群人特别而将镜头锁定在他们身上,而是因为这群人的青春轨迹与我们相似,所以叙述他们。

 

《请回答1988》是一部常常让我想到远古时期,我还是个终极屁孩时看的一部超长韩剧:《顺风妇产科》。

在看《顺风妇产科》的时候,哪看得懂什么情感流动、演技干嘛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部戏一直给我很多很多印象的反转,今天可能讨厌美月、昨天不喜欢美月爸的性格,美月真是可怜的孩子、后天可能又觉得乔姊姊演的姑姑有够幼稚...就这么反转反转反转。

《请回答1988》也给我这样的感觉。

成宝拉(柳惠英 饰)成德善的姊姊

前几集我很讨厌宝拉,认真讨厌的那种,几乎每次她登场都想翻白眼,我受不了会大吼大叫随时随地扯人头发的女孩子。

但宝拉出嫁的时候我哭到不能自己,有时候仅仅只是和爸爸无言的呆坐在餐桌前,也叫我落泪。

《请回答1998》的节奏很神奇,似乎就是蓄意想让你这么误会她,第一、二集挑战观众的极限,除了对弟妹大吼大叫、拳打脚踢,再加码因为衣服就对妈妈吼叫,全家人都必须顺著她。

之后她载善宇妈去乡下找珍珠,你开始觉得这个女孩没想像中那么讨厌;再后来奶奶过世,她冷静地安慰妹妹,即使难过也试图成为妹妹和弟弟的支柱,承担他们的难过和无措,你觉得这个人好像不是只会打弟妹;再更后来,你终于知道了,原来她为了不让爸妈担心,放弃了原本崇高的梦想,转而拿奖学金念自己没有兴趣的东西,你突然觉得这女孩可爱的令人很心疼,你突然不在意了,不在意她在家徒四壁的时候傲骄著说要换眼镜,你突然不再替德善忿忿不平,不计较她总是无故扯德善头发对她大吼大叫。

女主角成德善(李惠利 饰)也没有幸免被我讨厌的命运,看著大考快到了还是每天玩耍,即使去了读书室还是睡到翻天的德善,真的由衷产生出一种厌烦感,怎么会有人这么不懂事呢?对,然后我自己,我看见我自己有多不懂事,因为太像自己了,于是我又讨厌她了😂

这样的厌烦感在阿泽去中国比赛的时候达到巅峰,但最神秘的节奏就在这里,当厌烦感达到最大值之后,编剧又开始让你慢慢爱她,就这么爱著爱著觉得她是世上最可爱的女孩。

除了成家俩姊妹之外,正焕的哥哥正峰(安宰弘 饰)也被我讨厌上了,讨厌到看到他就快转,但他看著弟弟说:「我的愿望是,希望弟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崩溃!!!!!真的崩溃!!!眼泪就掉下来了😭正峰哥哥虽然你比较笨,但是真的是终极暖男呜呜呜

正换和正峰两兄弟的兄弟之情真的很触动我的心,全世界最了解正峰的人是正焕,即使正焕不懂表达,但却是扎扎实实地为哥哥著想;全世界最懂正焕的人也是正峰,因为懂,所以明白,弟弟一直追求的是,代替哥哥他一辈子也完成不了的梦

《请回答1988》架构出一个很真实的世界,真实地刻画活在「青春」里面的人的矛盾、敏感,和痛苦。

它不只没有反派、没有坏蛋,更特别的是,每个角色都有使人厌烦、讨厌的缺陷,但当走到尾声,你会忽然惊觉,每一个角色即使有缺陷也完美的很不真实,因为每一个人都很可爱、很立体,就像活在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甚或是我们终日喊著「鬼岛、鬼岛」的台湾,缺点看得太明白了,所以厌烦、所以讨厌,但不管走多远,最深爱的、会回去的,还是家。

 

在看《请回答1988》的时候,时而鼻酸、时而泛泪、时而大笑、时而少女心爆发,不得不说它除了万年大主轴:「猜老公」以外,在抓观众情绪这部分也做得相当优良,我几乎快要怀疑这编剧、这导演是不是心理学科出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青春」、「复古」看似颠仆不破、只要提及就稳赚不赔的万年老梗,在《请回答1988》手中玩出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新高度。

「复古」与「共同记忆」这种事基本上是立基于「想像的共同体」之上,必须是同一个群体、同一个认同感,才能够激发出共鸣。

这个道理就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可以在台湾冲出上亿票房,但却没办法进军欧美一样。大学联考、三角函数与排列组合,甚或是921大地震都是属于「台湾人」的共同记忆,即便是交代各主要角色的阶段性结局,台大、成大、交大这种错综复杂的大学排名问题,也是只有经历过大学联考的考生与家长们知道的事情,这种「内情」拼凑出的「怀念感」与共鸣是只有台湾人才会懂的,外人来看这些根本无法理解我们在high什么。

《十六个夏天》、《我的自由年代》也是相同的道理,所以说这种类型的戏剧很难卖出去,因为唯一的卖点会因为文化折价(culture discount)被削弱,直至它变得没有吸引力,这也是我当初有些抗拒《请回答1988》的原因:我不是韩国人,更不是经历过1988年的人,它讲的东西即使再平凡、再市井小民,对我来说依旧是遥不可及。

这个就有点吃不消了,虾毁鸽子😅

后来google一下才晓得是在讲这个奥运小故事:最残忍开幕式 1988汉城奥运「圣火烤乳鸽」

幸好只是被约略提到点一下而已,不然大概会一直一头雾水下去

这个梗就真的要举手投降了,我完全不懂他们在杠麻啊啊啊啊啊啊

而且这不是想查就查的到的东西啊,关键字是要打什么QQQ

其实我一开始一直以为正焕他老爸是综艺节目的搞笑艺人所以家里才那么有钱,这个梗玩得真是够让人误会大的

这个系列也举白旗,虾毁虾毁虾毁!!!!

李文世还是李善姬的演唱会我都是一头雾水状,看剧里面的人物很high我在萤幕前很冷静,这就是所谓的自high了吧

但我刚刚已经说了,《请回答1988》玩复古梗玩出了新高度,即使我根本不晓得李文世还是李善姬、即便我不知道全斗焕政权跟朴正熙的差别在哪里,我都可以看得下去。

我想很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它对于人们情感的刻划够深刻以及真实,毕竟套一句最近热播的《又!吴海英》当中的一句台词:「只有心的记忆才能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以此作为立基,《请回答1988》玩出复古新高度,让海外观众得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不管是老二的悲哀

东方国家隐晦而别扭的家人之间的爱

青涩而直接的初恋

都在《请回答1988》当中被深刻的刻划出来,也是我最喜欢而念念不忘的部分。

 

看《请回答1988》的时候,我数度感到欣羡而鼻酸,我不晓得40岁的韩国人看到这部戏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但我尝试著想像在我40岁的时候,看见电视上播放著一群青春洋溢,追逐著5566、《西街少年》、《紫禁之巅》的少男少女,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必定是泛著眼泪、兴奋地向屁孩们展示著属于我们这个世代的青春记忆吧

但可以这么幸运吗?在我40岁的时候,电视上播放著《请回答2012》之类的电视剧。

《请回答1988》很冲突的点在这里,光从卡司来看,是制作来吸引迷妹、迷弟们电视剧,但就剧情架构来看,它吸引著渐渐步入中年的人们,而非常不容易地是,这群年轻的主演们确实表现得相当亮眼,不只不违和还演出专属于那个时代的时代感,并且让其中流动的各式情感饱满而完整的呈现在观众眼前。

 

 

第1页|全文共3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