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佳馨

來源 / IT鮮聞

3月5日美股盤後,趣頭條正式發佈了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及全年未審計財報。財報顯示,趣頭條第四季度營業收入達到13.3億元,同比增長426.1%,超過此前業績指引的高端12.5億元。2018年全年營收30.2億元,同比增長484.5%。

用戶數據方面,第四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9380萬,平均日活躍用戶達到3090萬。日人均使用時長同比增長96.3%至63分鐘。但由於今年第一季度營收不及市場預期,趣頭條發佈財報盤後股價一度下跌近14%。

趣頭條的股價表現如何,其創始人譚思亮或許並不在意,他更在意未來的故事。在財報發佈的當天,其在趣頭條內部會議上提出,趣頭條將在2019年快速成長爲中國Top10的互聯網公司。

米讀數據喜人,或成趣頭條一員猛將

正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爲互聯網行業的一員,譚思亮也有一顆想要成爲佼佼者的心。

奈何在此之前,趣頭條數據雖好,譚思亮手中卻僅有它一張王牌。在後續無力的情況下, 趣頭條縱有通天本領,也只能“望洋興嘆”。而隨着米讀的出現,這一情況開始改變。

上線於2018年5月的米讀,作爲一款網文閱讀App,逆轉了現有的付費閱讀模式,採用看小說賺金豆的方式,迅速收割用戶。與趣頭條相比,米讀“免費+廣告”的模式更加受人喜愛,獲客速度之快,甚至超越趣頭條。

據悉,僅半年時間,米讀便在少有流量導入、幾乎全部依賴自身的情況下,獲取了4,000萬新增激活用戶,12月末日活躍用戶超500萬,排名網文行業第三,日均使用時長150分鐘。

如果說趣頭條之於譚思亮是“蛟龍出海”,那麼米讀便是“猛虎下山”。至此,譚思亮將坐擁兩大流量產品。而據他透露,未來將同樣以創新方式切入短視頻等新市場。

這也就意味着,譚思亮將在趣頭條、米讀的基礎之上,構建產品矩陣,從而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欲成爲Top10,似乎這只是一個美好願景

以譚思亮的邏輯來看,趣頭條、米讀的商業模式都是在足夠的流量下,去獲取廣告,從而爲自己的營收做貢獻。

譚思亮甚至稱,未來將繼續優化廣告結構,進一步提升視頻廣告及互動類廣告的佔比,爲廣告主提供更爲精準和差異化的在線營銷解決方案。並會不斷探索閉環的商業模式,例如電商、遊戲、直播等。

而經過趣頭條的驗證,這樣的邏輯顯示是行得通。

但對於外界來說,年少成名的趣頭條,少經波折。譚思亮的種種構想,還是基於烏托邦式的理想環境,略顯簡單。這也就使得無論是趣頭條還是米讀,都存在着一些問題。

趣頭條的獲客模式,在於用金錢購買用戶。而隨着“讀資訊賺金幣”模式的廣爲流傳,趣頭條的獲客成本不斷上升。爲改善這一現象,趣頭條開始在內容上下功夫,以期通過內容去吸引自然用戶,從而獲得數據的增長。

在去年11月舉辦的趣頭條生態大會上,趣頭條宣佈未來6個月爲內容生產者提供每天200萬的分成,並推出快車道計劃,將爲1000名優質創作者提供每月最高2萬的保底激勵。再加上趣頭條開始注重研發,讓內容分發機制更加智能,這又將是一大筆投入。

從財報中也可以看出,趣頭條的獲客成本雖然在下降,用戶活躍度也有所上升,但取而代之的是成本增加,淨虧損高於市場預期。

而在米讀之上,不可否認,米讀確實切中了不少用戶希望免費閱讀文章的痛點。但也有用戶告訴筆者,其通過蘋果手機使用米讀,發現App中廣告過多,甚至達到了翻兩頁便會看見廣告的地步,非常影響閱讀體驗。但想要去掉廣告,又需要通過看小說、看廣告獲得足夠的米豆去兌換免廣告權益。反而在安卓機上使用,並未出現類似的情況。

用戶體驗成問題只是一方面,米讀同樣面臨着在內容上的投入。據譚思亮透露,米讀將會我繼續引入更多的高質量書籍,繼續提升書籍推薦算法的精準度,並開始打造自己的作者生態,逐步引入一批高質量的原創作家。此外,米讀還會鼓勵用戶之間,以及用戶與作者之間的互動,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社區。

也就意味着,米讀在短期之內的內容成本壓力不容忽視。能否支撐下去,度過用戶6到9個月的回報週期,是米讀的挑戰。

與此同時,受大環境影響,趣頭條過於依賴的廣告收入也將受到影響。第一季度收入預期較低,便是最明顯的反映。

譚思亮在電話會議中表示,正在做除廣告外的商業化努力,括向用戶的前向收費、直播、遊戲、電商等。但能否改善趣頭條甚至米讀的營收結構,或許還是譚思亮的一大難題。

對於譚思亮來說,成爲Top10是他的目標,只是通往目標的道路佈滿荊棘。能否達成目標,還得看他如何披荊斬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