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也下了一個趣頭條來看,但是三天後就卸載了。

對於趣頭條我最大的感受不是閱讀了就有錢,而是垃圾信息和標題黨文章太多,我看到過一篇文章,講的是父母生了男孩,但那父母想生個女孩,然後醫院把孩子性別搞錯了,可以把女孩的性別變過來,父母高興的合不攏嘴……

有趣,有料,有用的文章太少,看一篇文章30秒最多得到120金幣,然後一萬金幣兌換1元錢,無用並且浪費時間


作為「下沉三巨頭」之一的趣頭條,在2016年上線後,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就完成了以三四五線城市為主的海量用戶的積累,並在美國成功上市,上市後股價一度飛漲,可以說,趣頭條是中國互聯網內容領域快速崛起的「小巨頭」,也是在流量見頂的大環境中實現巨大突破的黑馬。

但是,關於趣頭條的爭議很多,內容低俗,「拉人頭」,竊取用戶信息等,都讓趣頭條這個快速增長的公司蒙上了一層陰影,加上今年第一季度趣頭條公布財報,虧損達6.88億元,更是讓市場和資本對趣頭條的發展模式產生質疑。

滿眼低俗內容,趣頭條真的是在做內容嗎?

作為一個內容平台,在這個越來越強調內容質量的互聯網資訊時代,趣頭條簡直就是在「逆勢而行」,打開趣頭條,大部分都是獵奇、沒營養,甚至低俗的內容。內容質量差,有兩個最直接的弊端:1、用戶忠誠度低。好的內容都是有壁壘的,如果只講噱頭和獵奇,不僅是在給網路世界製造垃圾,而且留不住用戶,無法形成用戶粘性。所以,很多內容平台都在花精力培養、招攬優質作者和優質內容。2、低質內容吸引不到高質量的用戶。平台很大程度上靠用戶賺錢,有了用戶,就有廣告和營銷收入,但用戶質量差,就缺少大廠商、高凈值的廣告投放,而如果平台做電商或其他延展業務,用戶的購買力也很有限,如此一來,惡性循環。參照小米就知道了。

所以,趣頭條目前這些內容質量,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個專業做內容的平台,更像是一個賺取流量的手機小網頁,不僅沒有格調,前景也十分有限。

官媒點名批評,賺金幣和拉人頭模式是否會被封殺?

近日,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國家官媒報道了國內一批以「賺金幣」為噱頭來拉攏用戶的APP,其中就有趣頭條。這些APP,被曝不僅金幣可折現的金額小,而且並不是像宣傳說的那般可以簡單領取金幣,還要完成各種任務,且金幣提取有門檻,另外,有些APP還強制用戶同意隱私條款,可能惡意竊取用戶隱私信息,同時,還誘導用戶拉新,以獲取更多金幣,這種「拉人頭」收徒的方式,類似於傳銷。

官媒點名批評了,代表的是國家的態度,這個行為可以說是給趣頭條們的一次警告,如果繼續使用這種方式,可能會被封殺。不被國家承認的模式,是很難長久的,趣頭條該想想後續該如何轉變模式了。

靠補貼獲取流量和用戶的模式是否能長久?

趣頭條目前靠著巨額補貼的模式,確實收穫了不錯的增長速度,但商業總歸是要賺錢的,而趣頭條的虧損規模一直在擴大,今年第一季度的虧損相比去年同期,增大幅度超過120%,如此燒錢,能堅持多久?

這讓我想到最近另外一家靠巨額補貼獲取用戶的公司——瑞幸,瑞幸靠著燒錢補貼,初期以幾乎免費的咖啡,獲取了大量用戶,有了好看的數據後,瑞幸又獲得一輪輪融資,可以加大補貼規模。如今,雖然瑞幸也在美國成功上市,但離盈利依然很遠。

瑞幸和趣頭條在資本市場的遭遇也很類似,高開低低低低走,趣頭條自3月份觸及15.65美元的收盤高位之後,目前股價已經跌去了67%。這種大幅度下跌的原因就是資本認為企業缺少根基,缺少長期發展的潛力,在短時間依靠燒錢燒出來的增長數據,沒有經過市場和時間的檢驗,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回到原點。

而從趣頭條本身的發展來說,目前這種一味執迷於用「金錢換流量」的方式,很可能導致產品和服務本身淪為附屬品,久而久之,失去了對優質內容和服務的關注,而這些,才是平台長期發展的核心。


並不是說燒錢換增長一定就是不好的,事實上,目前互聯網領域,很多新興巨頭都是燒錢補貼燒出來的,像美團、滴滴、哈羅單車等,這是互聯網領域特點催生出來的打法,在市場初期,在細分領域短暫的空白期,用最能吸引用戶的手段搶佔用戶,獲得好的增長數據,贏得巨頭的融資,而巨頭也會幫著這些企業去燒錢,以求壟斷市場,一旦壟斷,賺錢就是早晚的事。這其中最關鍵的點是什麼?就是要懂得「先佔位後提高」的道理,位置佔了,一定要第一時間去夯實自己的根基,完善自己的技術、模式、部門人員結構等,及早轉型,擺脫燒錢的模式。以上舉的幾個例子,都是燒錢後轉型比較成功的企業,也正是因為轉型成功,它們才有了長期發展的可能。

趣頭條目前的困境就是,所在細分領域原本就不是空白的,早就有其他資訊軟體佔據了山頭,不像當年滴滴、美團和摩拜成立時,領域暫無成熟的競爭對手。這意味著趣頭條成長空間有限,要把用戶和市場從成熟的對手手中奪過來,難度非常高,所以,趣頭條目前仍未達到量大而轉型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趣頭條能選的路只有繼續擴大規模,繼續燒錢,但這種模式已經被點名批評了,很可能無法一直持續下去。

未達轉型成熟點,攀爬到成熟點的道路又受阻,趣頭條如今該何去何從?



說個使用者的感受。

最初是奔著趣頭條「看新聞,發紅包」和「一元起提」的誘惑廣告詞去的,我想,使用這個app的用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個入的坑。

一開始,趣頭條很守規矩,上來就給你一塊錢,讓你心滿意足的喜提紅包,樂得跟什麼似的。

然後,按照app里任務中心的要求一步一步做,刷新聞、刷短視頻、刷視頻,雖然文章質量實在太爛,短視頻低俗程度堪比快手,所謂的視頻新聞完全是東拼西湊,畫面質量還賊差勁,但是看在錢的面子上,還是繼續多忍忍。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刷刷刷,很快又可以提錢了。

能做的任務做完了,剩下的才是「大頭」。

點擊了更多任務,進去一看,紅包優惠券滿天飛,數額也挺大,但是必須拉人註冊才能給;再看有好友下載註冊的任務,必須達到一定人數,紅包面額蔚為可觀。

到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跟拉下線沒什麼兩樣。果斷刪除。

用現金紅包吸引人氣的方式,固然能短期內收穫大量的用戶,但是這款app根本留不住用戶。

一是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粗俗不堪,留不住用戶。不管你忽悠來了多用戶,最終的目的還是長久用下去。通過這個APP看資訊、看視頻,內容建設上的瞎糊弄,根本留不住想要通過這款APP了解資訊的人。

二是「看新聞領紅包」的策略,本身存在漏洞。即便一個小時刷新聞也刷不到一塊錢,但是肯定有人通過各種方式薅羊毛。不管是模擬器重複點擊,還是用能夠刷屏的硬體,都能達到薅羊毛的效果。再看一小時才能掙一塊錢,但是註冊更多的號一樣也能掙錢。

說白了,趣頭條的整個策略,都是建立在瘋狂擴張開拓用戶的基礎之上,目的根本就不是為用戶存量服務,而是拿著用「小紅包」換來的「巨大客戶量」,來忽悠下一輪投資者的。

這個簡單粗暴的套路,跟賈躍亭比簡直low到不行。


我之前也下了一個趣頭條來看,但是1天後就卸載了。對於趣頭條我最大的感受不是閱讀了就有錢,而是垃圾信息和標題黨文章太多,有用的文章太少,看一篇文章30秒最多得到120金幣,然後一萬金幣兌換1元錢,無用並且浪費時間。

趣頭條的內容質量相當的差。當你去看某一個領域的新聞時,它所對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標題型文章,內容跟標題完全不符合,而且內容的質量跟今日頭條或者其他新聞類軟體完全沒有辦法相比較。不知道這一塊兒趣頭條在作者文章審核的過程中,是否進行控制了。例如當我去看科技領域的趣頭條新聞時,軟文幾乎佔了一大半。這樣就完全讓我喪失了閱讀的興趣。

這個產品號稱可以賺錢;我用了一下,看到裡面的內容都是一些什麼內容呢?我用兩個字概括:「無聊」;內容質量太低了。難以想像一家做內容的企業,內容質量低。這就像是說一家飯館說,我家飯館的飯雖然不好吃,但是好看一樣。

問題是,你家的飯既不好看,更不好吃,那麼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既使是主打低端內容領域,也不至於低到這個程度。

首先從用戶群體上來說一下這個產品,本人雖然已生活在一線城市,但老家也是農村的,為何這種產品會在3、4線城市爆髮式增長?

主要原因就是這類人群真的太閑了,人閑就賺不到什麼錢,賺不到錢就比較志短,愛佔小便宜者就越來越多,反正天天沒事,看幾條新聞還能賺幾毛錢,這種便宜為何不佔?

而且三大姑六大婆這類的人還喜歡各種推薦,然後這類垃圾產品就能迅速佔領一個市場,那就是低端市場。雖然低端市場打通,但低端市場的購買能力又是很差的,大量的補貼再加上用戶全是薅羊毛的心態,即使收入一部分廣告,廣告的效果也是很差的。

趣頭條的內容比較混亂,當我選擇定向分類的時候查看我所想看的內容的時候, 精準演算法和推薦,好像不好用。總是給我推一些亂七八糟的新聞,而且好多都是跟定向分類無關的新聞。趣頭條的內容也是比較相對來說少的。跟其他新聞APP來比較,內容的更新速度和頻率都是幾乎是墊底的。更別提跟今日頭條相比較。

趣頭條的廣告,真的是是我見過所有新聞裡面最多的。基本上一條內容加一條廣告,極大的影響了閱讀體驗。而且廣告的種類特別繁多,也特別的雜,裡面有不少的騙子類型的廣告。這一塊兒去趣頭條做的真的是不好。

為了刺激內容端的生產,趣頭條與今日頭條都採用了補貼創作者的形式,而趣頭條為了挽留用戶做了比較嚴重的視覺刺激,送金幣、可提現等等字樣,其實得不償失,用戶的核心是閱讀而不是掙錢,過多無效內容的打擾會增加用戶的跳失率。

這種燒錢的補貼在前期的確會吸引一大批「羊毛黨」進入,但是後期也必定是這批羊毛黨流失掉。沒有多餘的變現模式,這類產品也必然走不長久。


我用過,虧損是必然,換多少ceo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根據我自己的體驗分析下。

1:軟體本身,通過看新聞賺錢,賺多少錢,來吸引客戶。但是實際情況,為了拿幾塊錢可以折騰幾個小時,這類軟體都是靠拉人頭賺錢。然後通過廣告去實現收益。

2:用戶群體,一部分通過廣告被吸引下載,一部分就是擼羊毛的。特意去下載這個看新聞的基本沒有。

3:用戶體驗,內容太差,賺錢什麼的都是騙人的,要求這樣那樣。大部分擼羊毛,擼完就卸載,還有做推廣的,通過兼職軟體,發布下載任務擼羊毛。

總結:廣告投入大,但是本身產品內容太差,用戶粘性差,基本秒下秒卸。還是做好產品自身吧!!產品才是王道!


趣頭條我用過比較短的時間然後就卸了,感覺和今日頭條相比內容上差距確實較大,對不住騰訊系的趣頭條啦,我的分析可能更朵在用戶方面。

從產品定位和用戶群體來分析,大家有沒有發現趣頭條和拼多多很相似,都是做淘寶和今日頭條之後的下沉市場,都是瞄準二三四線和農村的用戶客群,都通過社交裂變的營銷方式成功獲取大量用戶。

拼多多黃崢說過,淘寶受過的苦,拼多多都得受一遍。同樣,作為行業後來者,今日頭條走過的彎路,趣頭條可能也得走一遍。

趣頭條500%的增長率,成功進入APP,store新網排行榜前五名。但其實歸根到底,趣頭條的逆襲依靠的是一套完善的收徒式現金獎勵機制。可這套收徒賺錢的運行模式,用戶群體越大,則需要的運營成本越大。但與成本相對應的,趣頭條的收入能力沒有及時提升到與之相匹配的程度,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用戶群體能創造的價值遠低於預期的規模,而且內容分發的產品迭代沒有跟上用戶增長的速度。

其實一個c端產品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用戶素質上,比如得到APP,雖然用戶數不算特別大,但用戶質量高的可怕,所以能創造的價值高於預期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而對趣頭條來說,其用戶的購買能力擺在那兒,即使通過大量的廣告和誘導行內容來套路用戶,但可支配收入擺在那,gmv能高到哪去?

從內容方面看,新網類APP要做大一定要走上UGC之路的,優質的客群產生優質的內容,來吸引更多優質的客戶,這已經在今日頭條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閉環,而趣頭條這條路顯而更不好走,要跟一個已經成熟的生態去競爭,所以只能藉助騰訊去燒錢來不停的通過補貼來增加用戶粘性和用戶增長數,可是最終的突圍還是得落在內容上,產品上,這方面趣頭條並未像今日頭條一樣捨得進行巨大的投入。

另外,從推薦演算法看,趣頭條可能仍停留在協同過濾的時代,而今日頭條早就實現了演算法升級,推薦升級,自適應自的人工神經網路已經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下得到廣發運用和訓練,今日頭條已經逐漸突破了推薦演算法的弊端,越推薦越窄的窘境,當然用戶訴求可能趣頭條也沒有那麼多樣化的需求,但對用戶來說,如果沒有推薦優質的內容,一旦停止補貼,如何保證這些用戶不會流失到其他平台呢?

我覺得趣頭條現在面臨的問題和拼多多很相似,拼多多可能比趣頭條做的好一些,起碼是做足了要塘坑的準備,而趣頭條顯然準備還不夠,期待新CEO做出出人意料的破局。


分享一下我個人使用趣頭條的感受吧。

首先第1點,趣頭條的內容比較混亂,當我選擇定向分類的時候查看我所想看的內容的時候, 精準演算法和推薦,好像不好用。總是給我推一些亂七八糟的新聞,而且好多都是跟定向分類無關的新聞。趣頭條的內容也是比較相對來說少的。跟其他新聞APP來比較,內容的更新速度和頻率都是幾乎是墊底的。更別提跟今日頭條相比較。

其次第2點就是趣頭條的廣告,真的是是我見過所有新聞裡面最多的。基本上一條內容加一條廣告,極大的影響了閱讀體驗。而且廣告的種類特別繁多,也特別的雜,裡面有不少的騙子類型的廣告。這一塊兒去趣頭條做的真的是不好。

然後第3點,趣頭條的內容質量相當的差。當你去看某一個領域的新聞時,它所對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標題型文章,內容跟標題完全不符合,而且內容的質量跟今日頭條或者其他新聞類軟體完全沒有辦法相比較。不知道這一塊兒趣頭條在作者文章審核的過程中,是否進行控制了。例如當我去看科技領域的趣頭條新聞時,軟文幾乎佔了一大半。這樣就完全讓我喪失了閱讀的興趣。

最後一點要說趣頭條的賺錢方式。這一點也是去頭條主打的,看新聞賺錢,但是呢,這類活動能幫助你拉新客戶,可是你的廣告也應該有個尺度。一進頁面,所有的廣告基本上都是看新聞賺錢,而且每天的任務會給你放在首頁直接推薦。有時候真的不知道你是為了賺錢而看新聞,還是為了看新聞順便賺錢。

用了兩天趣頭條實在用不習慣,沒看到什麼有用的新聞,看到那每天幾分錢的收益也沒有什麼意義。去頭條估計不久也會被淘汰吧。


首先第1點,趣頭條的內容比較混亂,當我選擇定向分類的時候查看我所想看的內容的時候, 精準演算法和推薦,好像不好用。總是給我推一些亂七八糟的新聞,而且好多都是跟定向分類無關的新聞。趣頭條的內容也是比較相對來說少的。跟其他新聞APP來比較,內容的更新速度和頻率都是幾乎是墊底的。更別提跟今日頭條相比較。

其次第2點就是趣頭條的廣告,真的是是我見過所有新聞裡面最多的。基本上一條內容加一條廣告,極大的影響了閱讀體驗。而且廣告的種類特別繁多,也特別的雜,裡面有不少的騙子類型的廣告。這一塊兒去趣頭條做的真的是不好。

然後第3點,趣頭條的內容質量相當的差。當你去看某一個領域的新聞時,它所對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標題型文章,內容跟標題完全不符合,而且內容的質量跟今日頭條或者其他新聞類軟體完全沒有辦法相比較。不知道這一塊兒趣頭條在作者文章審核的過程中,是否進行控制了。例如當我去看科技領域的趣頭條新聞時,軟文幾乎佔了一大半。這樣就完全讓我喪失了閱讀的興趣。

最後一點要說趣頭條的賺錢方式。這一點也是去頭條主打的,看新聞賺錢,但是呢,這類活動能幫助你拉新客戶,可是你的廣告也應該有個尺度。一進頁面,所有的廣告基本上都是看新聞賺錢,而且每天的任務會給你放在首頁直接推薦。有時候真的不知道你是為了賺錢而看新聞,還是為了看新聞順便賺錢。

用了兩天趣頭條實在用不習慣,沒看到什麼有用的新聞,看到那每天幾分錢的收益也沒有什麼意義。去頭條估計不久也會被淘汰吧。


在悟空問答上的214個問題,只寫接地氣的科技內容,歡迎關注。


過去的互聯網是以用戶為王,誰的用戶量大,誰的就可用做起來;現在的互聯網是以時間為王,用戶停留的時間越長,這個應用的價值就越大。所以內容和遊戲兩方面的app在最近幾年中瘋狂增長,其中內容端又以今日頭條和趣頭條最為迅猛。

從商業本質上來講,兩家都是內容分發平台,都希望通過內容吸引用戶,最後推送廣告以此獲利。但是為什麼今日頭條可以實現穩定的增長,趣頭條卻迎來了虧損?總結下來我覺得問題的核心其實是內容。

  • 內容生產:同樣都將自己定義為自媒體平台,但是趣頭條和今日頭條不在一個量級上。與其說今日頭條,不如說位元組跳動,目前位元組跳動已經打造了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火山短視頻、抖音、悟空問答幾塊產品矩陣,應用之間相互導流,尤其是今日頭條彙集了其它平台的內容。而趣頭條目前只有單一的內容渠道,自然從數量和質量上會差很多。

  • 分發機制:趣頭條對於內容的推送非常多,多到對用戶已經產生了干擾,每天的推送大概在15-20條之間,而今日頭條比較好的控制在了5條左右。且位元組跳動作為專業的內容分發企業,核心就在於大量的資料庫和成熟的內容演算法,做的內容推送相對更加精準。而趣頭條的推送只是熱點新聞,以多代精,實際上很難真正刺激用戶點擊。
  • 用戶激勵:為了刺激內容端的生產,趣頭條與今日頭條都採用了補貼創作者的形式,而趣頭條為了挽留用戶做了比較嚴重的視覺刺激,送金幣、可提現等等字樣,其實得不償失,用戶的核心是閱讀而不是掙錢,過多無效內容的打擾會增加用戶的跳失率。這種燒錢的補貼在前期的確會吸引一大批「羊毛黨」進入,但是後期也必定是這批羊毛黨流失掉。

所以趣頭條和今日頭條之間的區別,其實就像是瑞幸咖啡和星巴克之間的區別:今日頭條的成功是背後對內容的演算法推薦精準度,星巴克的成功是打造了除辦公室和家庭之間的第三空間;而趣頭條和瑞幸咖啡都只是靠著資本大量的用戶補貼進入市場拉取流量,瑞幸咖啡打星巴克的策略是小櫃檯,重外賣,那用戶沖一包雀巢速溶不是更快?趣頭條讀新聞賺金幣,我真想賺錢出去做點兼職好不好?當然了,這就是資本的力量,然而資本也會有燒完的那一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