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食鹿,由來已久。古代文學作品中也隨處可見,比如《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玻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羶」,說的就是寶玉與大觀園一眾姐妹,在大雪初霽的戶外,興緻勃勃烤鹿肉的情景。

自唐朝以來,鹿肉一直是深受達官顯貴喜愛的美味。同樣是《紅樓夢》中,莊頭烏進孝入賈府交租那一回,也特意提到攜有三十隻大鹿、二十斤鹿筋和五十條鹿舌。

冬日嚴寒,鹿肉活血,是滋補好物。在富貴人家府邸之中,鹿肉一般要麼被做成工序繁複的點心肉脯;要麼是煨煮到酥香軟爛的葯膳,像大觀園中這批嬌小姐們,圍著炭爐,要上鐵叉,生烤大喫大嚼,在閨閣之中頗為少見,是以要被黛玉笑話成「來了一羣叫花子,作踐了蘆雪庵。」

待到清朝,滿人馬背上得來的江山,進了紫禁城也不忘本。清朝的皇帝幾乎個個好騎射,康熙帝就創建了大名鼎鼎是「木蘭秋獮」制度,每年特定時節,皇親貴戚浩浩蕩蕩前往牧場,體驗圍獵的刺激。鹿,便是皇家獵場最常見的獵物之一。據康熙晚年回憶,他一生之中,親手獵獲的鹿,便多達數百隻。

圍獵得來的多是野鹿,因終年行走於高山流水之中,以自然草木為食,身上帶著養殖鹿沒有的香味,更受真正的食客追捧。而這樣的鹿肉,最合適的做法,便是燒烤。

時至今日,鹿肉仍然是極有市場的一道野味。如果家中偶然得之,不妨將整塊鹿肉用紹興黃酒與食鹽、醬油、大料、丁香、花椒、薑末等調料混合醃製兩小時左右,入烤箱烤熟,再改刀裝盤,滋味甚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