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00分父母》:騰訊育兒出品,每個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毫無保留,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生活條件、最好的教育,在育兒之路上都想給孩子百分百的愛。

採訪:大觀家庭/撰稿:知了育兒/鳴謝:石油工業出版社

初識王多是在北京深秋的石油幼兒園,她帶着自己一手打造的本土動漫IP“攸攸熊”爲小朋友和家長們講述兒童健康和安全知識,現場歡聲笑語不斷,在小粉絲眼中她更像是位明星備受追捧。

活動結束後走出幼兒園,恰逢放學時間,接孩子的家長已經排起了長隊,從園門口一直蜿蜒到馬路上。安全是頭等大事,家長自然不敢大意,每天上下學的接送更是雷打不動。而王多打造“攸攸熊”其中的一大願景就是教會孩子們更多的安全知識。

王多曾就職於中央電視臺,從動畫領域的大咖,到原創兒童IP創始人,她用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當事業型的媽媽在有了兩個可愛的寶貝之後,究竟會有怎樣巨大的轉變。創立“攸攸熊”的初衷,正是源於自己大女兒攸攸的出生。

從大學剛畢業就進入央視青少中心開始,一直到後期與老公一起創辦動漫公司,王多的人生是順風順水的。

在2012年,王多迎來了自己的寶貝女兒,此時的她才發現,一直自詡爲事業型女性的自己,竟然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

事業型媽媽的轉變:從強勢到柔軟

在女兒出生前,王多幾乎一直都處於創業中,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也許是因爲太過忙碌的關係,王多的身體有些吃不消了,從懷孕第五週開始,王多就進入到了保胎的狀態中。

自從懷孕之後,原本凡事果斷的女強人,一下子就開始焦慮起來,“因爲身體不太好,所以躺了四個月什麼也幹不了,心裏覺得說,我當了媽媽之後我該怎麼調整自己的生活呢?我該怎麼養孩子呢?”

經過了起初的焦慮後,王多慢慢地平靜下來,開始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之後她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教養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什麼樣子,那你就要給他一個什麼樣的童年。

生活可以簡單,卻要充滿儀式感

在大家的眼中,王多一直都是一個特別顧家的人,殊不知,這樣的好女兒、好媽媽,曾經也是一個叛逆少女

年少時的王多特別希望可以掙脫掉父母帶給自己的束縛,可是當她成熟之後,才發現自己似乎錯過了很多原本該和家人在一起的親密時光,因此,已爲人母的王多就特別擔心這種問題會繼續出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爲了能夠避免孩子經歷那些不被理解的時光,也爲了讓一家人擁有共同美好的回憶,從攸攸一歲時起,王多的家中就創造了很多的儀式感,“攸攸熊”的故事也正是來源於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覺得要培養女兒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過節要知道回家。比如過年,我會提前一個月開始組織全家人,一起買年服,一定是紅色系的,但是款式每年都不一樣,不管在哪裏過年,這個儀式都不會少。

每年我們一家老小都會去照相館,有一個大影集專門裝這樣的合影,然後一年一年積累下來,你會覺得特別有成就感,而且你會發現父母真的慢慢地在變老,孩子在長大。

我覺得這就是沉澱下來的歲月,你用手機拍多少照片,他都沒有這種儀式感,這纔是極具意義的回憶。”

源自於生活中的這些點滴、瑣碎的小事,也讓“攸攸熊”的故事變得更加豐滿起來。

很多時候,成年人在看待問題的時候,特別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但是當王多在面對着要爲孩子們服務這件事上,才真切地體會到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是怎樣的感受。

做真正有沉澱的文化產品

已經是兩個孩子媽媽的王多深諳一個道理,那就是孩子在六歲以前所經歷到的事情,是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的,同時,對於孩子們的價值觀,也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當王多決定要進軍兒童IP領域時,首先思考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真正的文化產品,其實是需要沉底的,凡事都不可操之過急。

她先是組建了一支極具實力的團隊,或者換句話說,是集合了一羣志同道合的“媽媽幫”,經過了整整六年的打磨,在不斷的市場驗證和改變中完成了“攸攸熊”這個優質的產品。

在這支隊伍中,既有旅英藝術家,又有資深運營、迪斯尼編劇等人,在這些稱號的背後,幾個人有一個共同的角色,那就是媽媽。

在團隊成立之後,王多幾人並沒有急於生產產品,而是展開了充分的調研。

其團隊來到了幼兒園中,讓孩子們自己選出最爲喜愛的繪本中的主人公

換句話來說,“攸攸熊”的誕生,正是小朋友們自己來決定的。

而在設計繪本之前,不論是顏色還是線條,所有的視角都是從小朋友的眼光來出發的,所以“攸攸熊”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由小朋友們參與創作的原創IP。

在“攸攸熊”中出現的主人公和故事,都源自於真實的生活,每一個角色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所以說,這裏面的故事並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真實地發生在我們的周圍,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都會遇到的問題,每個家庭育兒路上都會遇見的“坑”。

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內心強大

作爲一個很成功的事業型媽媽,王多經常會遇到其他媽媽來向自己諮詢問題,曾經有一個媽媽對王多感慨道:“王老師,你做這樣的項目,又這麼關注孩子,你教育的女兒一定特別優秀!

聽到了這個媽媽的感慨後,王多陷入了沉思。

對於這個問題,王多感到特別糾結,因爲在她的心裏,其實是不願自己的女兒成爲一個別人眼中絕對完美的人。

“其實我的女兒並不完美,而且我從來沒有想過讓她完美,因爲我覺得一個完美的孩子會特別辛苦,她要照顧到方方面面,然後要犧牲很多很多快樂去達到別人心中所謂的完美纔可以。我只希望她做最好的自己”

王多的這番話讓人聽了之後,特別地感同身受。

其實完美這個詞,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讚美的詞語,反而是一種束縛,一種壓力,讓孩子們儘可能地朝着大人所期望的方向發展,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和快樂。

對於自己期望孩子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王多是這樣說的。

“我希望她長大之後做一個內心強大、心存感恩的人。有了強大的內心,她可以從容面對各種問題和困難,並找到答案,心存感恩,才能會愛,感受到愛並回報以愛!”

家庭會議是溝通的橋樑

王多一家是一個大家庭,夫妻二人,兩個孩子,再加上三個老人,組成了這個溫暖的家庭。

一家四口和媽媽、婆婆、公公都生活在一起,人口多了,會遇到的問題也就多了起來,尤其三個老人在一起生活時,很生活習慣以及多育兒方面的分歧就會逐漸浮出水面。

而解決這類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召開家庭會議

王多坦言:“我覺得這個家庭會議是一個進行溝通的特別好的一個橋樑,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是內斂的,面對家人甚至不會正確表達!所以開始是以幫助孩子爲理由讓每個人要說一下這周的感受,包括:你做了什麼,最感動你的一件事,你不滿意的一件事,然後是發自內心的感謝,任何問題都可以“說”出來。慢慢的家人都喜歡上了家庭會議,也通過開會更加了解了彼此,尤其是老人和我們之間,我體會到了老人的付出和焦慮,她們理解了我的工作壓力和不容易,瞭解也是理解的開始,理解是關愛的過程,互相關愛幸福的鑰匙!”

這種家庭會議解決了生活中出現的很多分歧, 同時也讓王多的家人們表達出了對於彼此的愛意和理解,無形中消弭了很多矛盾。

家庭中每個人的分工都是不同的,王多的媽媽負責照顧大家的飲食,而婆婆則負責幫助白天照顧小朋友,王多自己負責統籌,大家各司其職,也能減少很多矛盾的發生。

當然這種家庭會議並不僅僅是對於成年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義,對女兒攸攸和兒子兜兜來說,還可以通過這種會議提高自己的表達、觀察等邏輯思維和生活能力。

在家庭會議上,對女兒和兒子的表現,王多和家人會給予極大的肯定和表揚,因此,攸攸和兜兜對自己能力的鍛鍊就更爲上心了,這就大大地提高了孩子們掌握一些生活能力的積極性

即使有了孩子,也要把伴侶放在第一位

在王多創業的過程中,有一個人需要特別鳴謝一下,那就是她的老公。

對於和老公之間的關係,王多是這樣說的:“愛人之間也是需要經營的,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和關注!有很多道理都是我先生教會我的,能陪伴你一生的人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子女,是你的伴侶,所以你要把“TA”放在第一位,對方永遠是最溫暖的太陽,最重要。”

即使已經是“老夫老妻”了,但王多和老公之間的生活情趣卻一直都沒消散過,爸爸媽媽之間融洽的關係,對於孩子來說,更加重要,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又怎麼會缺少愛呢?

除了在事業上心靈相通,在王多感覺到迷茫的時候,老公給予了她莫大的鼓勵。

“攸攸熊”這個IP是歷時六年的時間打造出來的,在這六年當中,王多也曾有過很煩躁、很迷茫的時候,背後老公卻在不停地爲王多打着氣。

“你知道人一輩子能做一件自己傾心的、不爲利所服的事兒,可能一生只有一次,而且‘攸攸熊’是不可複製的,一定會成爲一個特別偉大的作品! ”

老公的話語彷彿是一場甘霖灑落在王多即將枯竭的耐心上,也正是有了老公的支持,纔有王多以及“攸攸熊”如今的成就。

再堅強的媽媽也會坐在馬桶上偷偷哭泣

王多有兩個寶寶,在準備要老二兜兜的時候,王多先是徵求了一下女兒攸攸的同意,在得到肯定答案後,王多才要了二胎。

不過,懷着二胎的日子,卻讓王多感覺到那是自己人生中十分灰暗的一段時光。

在經歷了攸攸骨折、心理焦慮等一系列問題後,大着肚子的王多,又發現女兒得了抽動症。

這是一種發生在12歲以內兒童神經發育障礙,至今世界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患病原因和優質的治療方案。在夜裏將孩子哄睡後,一 個人大着肚子坐在馬桶上偷偷哭泣。

王多一面覺得很委屈,一面在心裏問自己,到底該怎麼辦?

那一段時間,愛人的安慰和家人的開導、支持,讓她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在查閱了很多的資料後,她給攸攸辦理了退學,每天陪着女兒運動、閱讀、逛公園、做手工、旅行、一起準備弟弟的用品,這樣的日子她一直堅持到生老二的頭一天。母女倆度過了一段輕鬆、快樂的時光。

六個多月後,此時的老二已經出生兩個多月了,攸攸的抽動症竟然痊癒了。

這件事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樣的結果讓她更加堅定信心,孩子的心理引導和安全健康一樣非常重要,如何讓孩子快樂的做最好自己是每個家庭的必修課。

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

在育兒的過程中,王多崇尚的並不是一味的說教,她反而覺得,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一種感覺,才能讓他們真正地記住一件事。“不管你怎麼說,別動飲水機,熱水燙手,孩子都不會輕易放棄,反而因爲不被允許而更加好奇,永遠要嘗試去摸一下,應該在我們合理控制下給他試試,被燙到後你讓他摸她都不會再伸手,之就是體驗和實踐。有什麼鍋、湯勺我就讓他摸,攸攸和我兒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對孩子來說,行動的確比語言更加有力量。

在培養孩子的情商這方面,王多也秉承着讓孩子多多感受、多多學習這種原則。“情商培養真的是潛移默化的,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啊,你要不斷地跟她去表達你的想法、情緒,然後讓她學會去正確表達,我覺得其實情商核心簡單的說,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高興不高興,正確的表達愛與不愛,可以與不可以。”

比起完美,內心強大心存感恩才更加重要,每個人都應該成爲最好的自己!這就是王多對於孩子們的一個期望,更是她對於自己的一種期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