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雅 編輯 | 莊立人

剛剛,全國人大代表、財稅專家劉小兵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預算草案、預算執行中,會出現部分款級科目數據加起來不等於類級科目數據的情況。

劉小兵代表

這是他又一次指出財政預算報告中的問題。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去年劉小兵就給預算報告提出意見,即“其他支出”佔比過高,得到了財政部的回覆。今年,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表中,按照經濟分類佔比30%左右的“其他支出”降到了27.3%。

在接受政知見專訪時,劉小兵建議收支分類科目應進一步完善,“花了錢就應該記賬”。

挑錯後“其他支出”佔比降了

今年,劉小兵持續關注“國家賬本”的審查。

在3月8日上海代表團小組會議上,劉小兵發言稱,去年他提出了“修訂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建議並得到財政部回覆,今年,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表中,按照經濟分類佔比30%左右的“其他支出”降到了27.3%。

去年,劉小兵在審議《關於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俗稱“國家賬本”)時,指出一個“其他支出”佔比過高的問題。他回憶說,去年,按照經濟性質分類的科目統計來看,“中央本級支出”的“其他支出”佔比達到30%左右。按照功能分類來看,拋開國防支出不算,“其他指出”佔比達到10%左右,“都是比較高的”。

發現這一問題後,在去年3月8日小組審議上,劉小兵提出相關建議,5天后收到財政部回覆,稱已在預算報告中增加“完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內容。

對於今年財政報告中“其他支出”微降,劉小兵認可這種進步,但認爲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他說,今年雖然降到27.3%,但這個比重依然很高,還可以進一步精細。

“錢花掉了,但賬對不上”

此外,劉小兵還指出了財政報告中存在的一個問題。他發現財政報告在預算草案、預算執行中,會出現款級科目數據加起來不等於類級科目數據的情況,也就是“錢花掉了,但賬對不上”。

他舉例指出,以支出中的“公共安全支出”爲例,類級科目“公共安全支出”爲2041億,款級科目爲“武裝警察”“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緝私警察”,“但這些加起來只有1834億左右,換句話說,還有207億不知道花到哪兒去了,執行表格裏沒有交代”。

再看“科學技術支出”,類級支出3120億,但是把款級科目加起來,發現還有將近877億、佔比28%左右的錢,不知道花在哪裏了,“也就是說,這個表沒有全面反映出資金支出的去向”。

劉小兵直言,這種“款級科目數據加起來不等於類級科目數據”的現象,在中央、地方的預算執行情況和預算草案中普遍存在,“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是收支分類科目存在問題”。

劉小兵進一步解釋,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也可能是“政府想做的很多事情,找不到對應的科目,自然就沒法編進去。但如果都放進‘其他’裏,會顯得‘其他’一項太高,乾脆就不放進去,導致最後‘賬’對不上”。

他評價說,這給人很不好的印象,“好像你‘藏着掖着’的感覺”。“因爲每年審查批准的預算一旦通過了就是法律,各級政府會按照這個法律來執行,所以提交上來的材料應該儘可能全面、細緻。”

對於收支分類科目尚未完善的問題,劉小兵表示,修訂是一個系統工程,所以預想到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變化。但他表示會一直關注這個問題,“今年打算做一個‘完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相關課題,經過調研之後可能提交給財政部。”

完善分類可倒逼政府花錢更規範化

爲什麼要抓住“其他支出”不放?劉小兵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其他支出”的比重越高,公衆越不容易掌握公共資金的去向,對於“錢袋子”的監管力度就越弱。

劉小兵說,完善收支分類科的目的,一方面讓財政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另一方面,也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與之相對,在收支分類科目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可能會存在一些隱患。

他舉例說,在2015年《預算法》實施之前,地方政府是不允許發行債券的,但實際上以前一直存在發債的情況。“(地方政府)借了錢要還錢的,這就涉及到還本付息支出。但因爲不被允許,‘記賬’的時候也找不到對應科目,就塞進‘其他’裏。當然,現在這個問題,通過預算法的修訂,解決了一部分。”

再比如,地方政府搞招商引資、經濟扶持政策,可能會以稅收優惠、“先徵後退”“返還多少個人所得稅、增值稅”這樣的條件去吸引投資,但因爲法律是不允許這麼做,“這個錢花出去了,‘記賬’的時候沒有對應的科目,就放進‘其他支出’裏。”

他進一步指出,收支分類科目不明,對老百姓的生活也有間接影響。“比如,民生支出應該用在老百姓身上,但可能挪用到別的地方去了。以招商引資的問題爲例,雖然是想把地方的經濟搞上去,但問題是,‘這部分錢誰受益了’需要有詳盡的數據才能反映出來。在極端情況下,因爲收支分類科目不夠完善、資金去向不夠透明,可能會發生個別官員與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利益輸送,滋生腐敗土壤。”

劉小兵說,“通過更加完善的收支分類科目,可以倒逼政府行爲規範。如果信息公開做得很好,非常全面、科學地反映出政府做的所有事情,那作爲官員會考慮到:現在做的事情,以後都會被公開,那誰還敢亂來呢?制度的完善,會使得官員不敢、也沒辦法腐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