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小羅失聯了,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

  3月16日,Steam發表博文,表示評價系統再次更新。此前,Steam的評測系統經過了幾次優化,例如顯示不同時間的評價變化、Key激活的評測內容不再計入評價結果中,等等。這一次,Steam帶來了一個稍有爭議的改變。

  Steam默認將不再計算短時間內突然發生的“跑題評價”(Off-topic Review Bombs),也就是玩家們以降低分數爲目標,短時間內大量發表的差評。

  Steam將通過後臺的工具監測Steam上所有遊戲的異常評測活動。後臺只能得知是否有大量的異常數據,而無法得知爲什麼某款遊戲會受到衆多差評。隨後,V社的一個團隊將對此展開調查。V社表示,這一功能已經被運用到了Steam的整個評測歷史記錄中,事實上這些跑題的惡意評測只佔很小的部分。

  對於這些短時間內大量的異常數據,這一時間段內的所有評測都會從評測總分的計算中移除,當然,玩家還是可以看見這些評測。

  對於被該功能處理過的數據,V社表示會有明顯的標誌,同時,玩家可以手動關閉這一功能(即直接顯示所有評測的總評)。

  V社表示,由於“一個個地閱讀評測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的”,玩家在異常時段發佈的正常評測也會被移除,這是這一功能的弊端。

  標誌的確很明顯

  “差評”往往是玩家表明態度和發表意見的方式,對於不喜歡的遊戲,打上差評自然無可厚非。不過,出於對廠商的不滿而打差評的情況也並不罕見,這一類的評價往往伴隨着各種爭議——有不出中文的差評,也有定價太貴差評,還有因爲各種事件差評……甚至這種情緒化的表現也早就不是中國玩家的專利。對於打差評的玩家來說,“我買了遊戲,難道還不讓評價嗎”往往是他們的理由,而反對他們的玩家則認爲,“遊戲評測就應該評價遊戲本身”。從這次更新來看,V社支持了後者的意見。

  這一更新的結果可能是,遊戲的評測更集中於遊戲本身,同時玩家面對一些事件,通過評測系統所能發出的聲音也小了不少——很難評價這一機制的好壞,好在這一功能是可以手動開關的,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

  遊戲平臺的評價系統向來不好做,Steam的評價系統其實已經頗受歡迎,被許多玩家拿來作爲自己選擇遊戲時的風向標——相比之下,其他平臺的評價系統存在感要弱不少。索尼的PSN的評價星級很難對遊戲的好壞有一個直觀的反饋——五星與四星實在太多了,又沒有詳細的評論,玩家實在看不出什麼名堂。而微軟的平臺雖然具有評論功能,但使用人數並不多。

  在PSN上,評價只要還不錯,遊戲星級都很高,或許只有通過“級”看看遊戲熱度,還算有參考價值

  微軟這邊,就連《尼爾:機械紀元》這樣的人氣作品,也只有20條評價……

  Epic商店的設計更令人感到驚訝:此前Epic商店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爲避免海量惡意差評,即將上線的評測系統可能允許開發者篩選評論。儘管Epic從多個方面都很看重開發者,這一行爲還是使人感到意外。畢竟,在通常的理解中,評測是玩家寫給玩家看的,交由開發者控制評論,頗有幾分自己給自己打分的意思——萬一“博主”刪了所有差評那可怎麼辦?

  總的來說,對於評價系統,現在還沒有哪個遊戲平臺敢說自己的方案是完美無缺的。單就Steam而言,此前針對評測系統的改動都是好評居多,不過這次改動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