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宇宙中最令人感到恐懼的天體,人們都會聯想到黑洞,但其實,黑洞並不是無敵的存在,在宇宙之中,還存在着很多能與黑洞相抗衡的天體,甚至,這些天體的破壞力比黑洞還驚人得多。

中子星就是其中的一種。很多人對於中子星的認識都停留在“它是恆星死亡後少數到達的終點之一”,但中子星卻擁有着不輸於黑洞的研究價值,甚至可以說,中子星的發現是上20世紀人類在宇宙探索上開闢的一個新的領域。

同白矮星一樣,中子星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恆星,它是在老年恆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過相較於白矮星,中子星的質量更大,密度也更爲驚人。

科學家做過粗劣的計算,中子星的密度一般在爲10^11千克/立方厘米,也就說每一立方米中子星的質量就爲10億噸左右,但這也只是保守計算罷了。

而隨着科技的進步,人們也完善了中子星密度的數據,現在得出的數值爲中子星的密度爲每立方厘米8×10的13次方克至2×10的15次方克之間。

也就說,一枚硬幣大小的中子星,它的質量就有可能超過20億噸,在如此緻密的結構下,中子星的硬度甚至是鑽石的億倍以上。

如果你覺得這還不夠嚇人,那麼還可以看看中子星的另一個分歧點——磁星。磁星是中子星的一種,當一顆大型恆星在經歷了超新星之後,它會坍縮成一顆中子星。

而磁星則被認爲是中子星形成後10年內誕生的,中子星具有強大的磁性以及驚人的自轉速度,它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周圍釋出高能量電磁輻射,並且以X射線及伽瑪射線爲主。

與此同時,磁星的內部還會發生一種名爲“星震”的現象,而據科學家分析,一個強度超過10 GTesla的磁場在地月距離一半的位置上就能將地球上的一張信用卡消磁,不僅如此,磁星強大的引力對於地球上的生物而言也是致命的。

在不足1000公里的地方,如果有磁星發生星震,其強大的威力甚至可以將人體內的細胞撕碎。

筆者-小文

相關文章